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都研讨了个啥?

民进网 2020-05-18

点击标题下「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5月19日,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2016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

5月19日—21日,海峡两岸知名作家齐聚山西介休,参加2016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张帆、卫小春参加会议。

民进中央+叶圣陶研究会+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海峡两岸知名作家,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的研讨会,是个什么样的会?又研讨了个啥?

缘起:促进

两岸中华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由民进中央和叶圣陶研究会主办。

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叶圣陶先生曾任民进中央主席,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并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在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1988年叶圣陶去世后,由民进领导人为主的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他的一些生前好友发起成立叶圣陶研究会,组织和开展对叶圣陶教育文化出版思想的研究,并希望跨越海峡的障碍,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交流研讨。

从2002年起,民进中央和叶圣陶研究会以“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大主题,每年一次邀请两岸学者就各相关领域的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已形成一个品牌。此前13年,研讨会议题涉及哲学、医学、电影、教育、历史等多个方面,研讨会的地点也遍布全国各地,并从大陆到台湾,以求表现多样性。

选题:为什么是“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中文写作与世界文学。用严主席开幕式上的话来讲:文化出版是民进最主要的一个界别,民进会员中既有柯灵、郑振铎、唐弢、冰心、傅雷、周煦良等一大批文学界老前辈,也有现在活跃在中国文学界的许多代表人士,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作家和学者中很多就是民进的会员。海峡两岸人民本是同根生,同用一种语言文字,同享中华悠久文化传统的资源,又同样面对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浪潮中中与西、古与今、雅与俗的拷问。

严主席指出,我们要从世界文化多元共生的角度,既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又不带成见地借鉴和吸收现代文明的一切精华,自觉自主地进行现代化的转型。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今的时代相结合,仍需要两岸学人携手努力。

研讨:4个议题3场专题交流

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就世界主义与民族想象、中文写作与民族美学传统、全球化时代中文写作新的可能性、中国文学的世界传播等4个议题进行了3场专题交流。研讨非常深入,提出了很多丰富的观点。

5月20日上午,2016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第一场专题交流在介休后土庙举行。

鉴于篇幅关系,仅为您摘录部分观点:

张帆:世界文化没有人为的边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无不跻身其中。然而,各个民族在众声喧哗的文学对话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这种角色同时体现了民族形象。

蓝博洲:历史的真相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还原,但是,基于历史不能任其失落的认识,我们就得要时时去拾回,并且通过写作,把被淹没的挖掘出来,把被扭曲颠倒的倒正过来,共同克服民族分裂的历史悲剧带给人们的痛苦。

郑明娳:21世纪的中文写作者应该要有信心发展出属于这个世代、自己民族特有的创造力;我们不但要和世界接轨,有一天还要引领世界文学的风潮。

艾伟:小说家的根本任务是对人的想象,作为一个中国作家,首要的是想象中国人。他说,关于如何想象人,作家的资源除了来自经验世界外,还有更深邃的精神领域需要探寻。

亮轩:作为小说家,还是需要在中国经验及西方关于人的想象之间找到属于中国人的内心语言。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资产,也是世界文化的资产。中华文化是每一位文化人最深的体验,也是自自然然的薪传灯火,两岸同一个文化的高度超乎所有。

孙惠芬: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场域。打开心灵疆域,对所处的时代和人的精神处境保持永远的敏感,在接受那些变化了的事物时守住内心不变的东西非常重要。


5月21日上午专题交流结束后,与会作家学者参观后土庙。

研讨会还特别为两岸学者安排了多个文化观察环节。两岸学者参观考察了后土庙、介休市老年大学和介休市博物馆等,介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快速的发展使与会者深切体会到了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融。

链接:参会专家学者都有谁?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台湾专家学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幼华: 台湾联合大学台湾语文传播与华语文学系合聘教授。著有《土地与灵魂》《骚动的岛》《洪福齐天》等小说集。学术论著有《清代台湾汉语文献原住民记述研究》等。文学创作曾获吴浊流文学奖、中山文艺奖等。

吕正惠: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近年来,担任台北“人间”出版社发行人。专治唐诗与台湾现代文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研究两岸现当代文学。主要著作《战后台湾文学经验》《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小说与社会》《CD流浪记》等。 

李    昂:台湾当代著名小说家。著有小说集《混声合唱》《鹿港故事》《人世间》等,中篇小说《杀夫》《暗夜》,长篇小说《迷园》,专栏集《外遇》《女性的意见》等。作品曾获联合报文学佳作奖、联合报中篇小说首奖、赖和文学奖等。

应凤凰: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教授。数十年来对战后台湾文学史料的整理与收集保持浓厚兴趣。出版散文集《台湾文学花园》,论文集《五0年代台湾文学论集》、《文学史叙事与文学生态》,短篇小说集《孤零世界里的书痴》等。 

陈若曦:台湾艺文作家协会理事长。著作包括长、短篇小说和散文约共四十部。短篇小说集《尹县长》有七国外文译本,它和长篇小说《慧心莲》均获中山文艺奖。 

郑明娳:台湾东吴大学退休教授。曾任金鼎奖等奖项评审、《联合文学》特约编审、公共电视读书节目《书香书讯》主持人等。著有散文集《教授的底牌》和专著《现代散文类型论》《现代散文构成论》等。 

亮    轩:台湾名作家,近三十年间,连续于各大报刊撰写时评专栏。曾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吴鲁芹散文推荐奖”,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评论集等二十余部。著有《飘零一家》等。

夏曼·蓝波安:作家、岛屿民族科学工作坊负责人。1999年出版《黑色的翅膀》获吴浊流文学奖。其散文集《航海家的脸》、短篇小说集《老海人》等,为台湾海洋文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面向。 

蓝博洲:夏潮联合会原会长。主要从事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近年主要著作为报导文学《寻找祖国三千里》、历史报导《老红帽》、散文《你是什么派》、长篇小说《台北恋人》等。 

大陆专家学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艾    伟: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民进宁波市委会副主委。中国六零后代表作家之一。著有长篇《风和日丽》《爱人同志》等,小说集《乡村电影》《水上的声音》等,另有《艾伟作品集》五卷。曾获得《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春申原创文学年度最佳小说奖。 

朱立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台湾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参撰《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等,出版个人专著《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和《身份认同与华文文学研究》。 

刘醒龙:《芳草》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等,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及《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刘醒龙卷》等。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庄重文文学奖和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等奖项。 

汤素兰: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出版儿童文学作品《笨狼的故事》《送萤火虫回家》《笨狼和他的爸爸妈妈》《张牙舞日记》》《开心果甄帅》等40余部,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等。 

孙惠芬: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短篇小说《台阶》、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小说选刊》优秀小说奖,中篇小说《春天的叙述》《民工》获当代杂志拉力赛奖。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鲁迅文学奖。 

邱华栋: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民进会员。著有有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10多部。获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北京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等二十余个奖项。 

张    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出版《文学的冲突》《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问题的挑战》等学术专著、论文集多种。出版六部散文集。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一等奖、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等五十余种奖项。 

郑家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民进福建省委会副主委。主要从事鲁迅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关于《故事新编》研究的学术成果曾被《中国鲁迅学通史》列为专节予以评价。出版学术著作7部。 

赵丽宏: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民进上海市委会原副主委。著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等,散文集《生命草》《诗魂》等,报告文学集《心画》等及《赵丽宏自选集》60余部。《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作品另获上海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潘向黎:《文汇报》特聘首席编辑,民进会员。著有小说集《无梦相随》《十年杯》等;散文集《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等。作品曾获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青年文学创作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小说《白水青菜》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茶可道》获冰心散文奖首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民进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