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党合作·民进记忆 | 马叙伦智救陈独秀李大钊

民进网 2021-06-20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导语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进网”推出“多党合作·民进记忆”系列宣传,与您一起回顾多党合作事业推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感人故事。

今天,与大家分享马叙伦的孙子马元撰写一篇文章,了解马叙伦早年与共产党人的交往故事,让我们在对历史的重温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马叙伦先生虽然不是共产党人,但是社会主义理想却使他成为共产党人的挚友。

马叙伦(1885—1970)是民进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语言文字学家、诗人、书法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进第一、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三届中央理事会主席,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李大钊、陈独秀都是马叙伦早期结识的共产党人。“五四”运动时期他们都在北大任教,由于“五四”运动,特别是“五四”以后的共同斗争使他们关系更趋密切。李大钊和马叙伦一起领导了1920年北京的第二次索薪和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马叙伦和李大钊分别被推选为北京国立大专以上八校的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和书记。

在著名的“六·三”事件中,李大钊、马叙伦和北大教授沈士远一同走在游行请愿队伍的最前面,在新华门总统府门前遭到埋伏的反动军警殴打,同时受伤,马叙伦的头部伤势尤重,住进了医院。长期共同的工作和斗争,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马叙伦更从李大钊那里对共产党人和共产党人的事业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1921年6月3日,马叙伦在参加游行请愿时被徐世昌的卫兵队击伤。


1922年夏,马叙伦计划出国考察教育并办妥了有关手续,适逢浙江省教育厅长缺任,浙江省教育界的革新派力主由马叙伦继任。事先虽未征得马叙伦的同意,但在北京的李大钊和时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都积极支持这一推荐,马叙伦遂取消了出国考察之行。6月,马叙伦出任浙江省教育厅长,他立志不负众望,“激浊扬清”改革浙江省的教育事业。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确定联俄、联共和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实行第一次合作。李大钊和马叙伦分别担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另一名共产党人蔡和森被任命为秘书长。他们为贯彻执行孙中山提出的由国民党一大确定的三大政策,亲密合作共事。1924年2月26日,马叙伦、李大钊及郁达夫等47位北大教授,为贯彻三大政策,敦促政府早日和苏联复交,共同致函北京军政府的外交总长。在全国舆论的压力下,中国和苏联遂于5月31日签订了复交协议。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马叙伦第二次担任了教育次长。不久,段祺瑞当了临时执政,马叙伦原想离去,但在征得李大钊“教育部关系重大,我们不应放弃”的意见后决定留任,并代理部务。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及一些进步人士的活动自然不容于军阀政府。一次,教育部接到密件,内中引内务部的情报说: “共产党首领李寿常在各校活动。”要教育部马上查办。马叙伦意识到“李寿常”即“李守常”(李大钊)的谐音,决心冒风险拖延不办,并立即通知李大钊迅速转移,使之脱险。

还有一次,当时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由上海来北平住在东城福建司胡同刘叔雅家。一日晚饭后,马叙伦忽得当局要逮捕陈独秀的消息,并且就在当日晚上。马叙伦十分着急,因先生家离福建司胡同有十余里地,急切无以相告,只好借用电话告沈士远先生。沈先生住什方院,距刘叔雅家较近,电话中不敢披露陈独秀名字,只仓促告前文科学长速离开。当时马叙伦和沈士远皆任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曾任北大文学院院长,接电话后,翌晨,由李大钊乔装农村老乡赶骡车,陈独秀乔装病人,出德胜门离开北平,躲过了一次反动政府的迫害。

1927年,军阀吴佩孚、张作霖相互勾结盘踞北京,并勾结在北京的帝国主义势力迫害进步革命力量,李大钊不幸于4月6日被捕,同月28日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时,马叙伦正在浙江,未能亲往吊唁,直至1931年回北平后,值李大钊灵柩安葬万安公墓,马叙伦才得以在他的遗像前洒泪致哀。

1948年底,马叙伦曾作诗讴歌李大钊,诗曰:

唯物史观论较新,李君物望冠人伦;

纵教柴市成仁去,无限青年认理真。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马叙伦先生对为国为民的共产党人的崇敬和热爱。

来源:《民主》杂志2000年第2期,原题为《马叙伦早年与共产党人的交往》,作者马元。








更多珍贵记忆,请点击:多党合作·民进记忆 | 雷洁琼回忆和毛泽东第一次见面的故事多党合作·民进记忆 | 民进成立旧址的确认与修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民进中央开启 “多党合作·民进记忆”主题征文!

更多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