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进中央:培养大批全科医生,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民进网 2022-05-12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医”“防”两条线、“医”“防”均弱,二者融合形神不兼备,临床与公共卫生协同不畅,严重影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今年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以医防融合服务为基础 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姚树坤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提案有关内容,并进行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会副主委、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姚树坤。本人供图


姚树坤已经连续担任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多涉及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他告诉记者,去年两会期间,自己也曾提交过一份关于"医防融合"的提案,"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应有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

不过,目前部分地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仍有很大不足。《提案》中指出,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构成欠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人员数量较少,且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较缺乏;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以初级职称为多,以中专、大专学历为主。同时,基层公共卫生从业者存在知识与技能短板,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信息分离。

姚树坤进一步分析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多医学人才毕业后没有做本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人才流失。"医学教育培养周期很长,投入很大,如果培养出来后不做医生,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那么,该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案》给出了三个层面建议,一是设置公共卫生医师配备标准,灵活设置公共卫生医师配备标准,配备相应数量的公共卫生医师;二是鼓励公共卫生人员下沉基层,建立机制鼓励和吸引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公卫医师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公共卫生人员驻点制度;三是加强全科医师培养,联合医学高校、医学科学研究所、医学中心成立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采用多种途径分层次推进全科医师人才的培养。

姚树坤表示,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城市对农村和县镇地区的支援,比如县医院医生分期到省医院或好的市医院去进修;要加强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援。

在2021年5月份的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姚树坤曾建议,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应纳尽纳"入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深化医疗卫生对口帮扶机制,关心关爱对口帮扶医生。在本次采访中,他围绕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再次向记者表达了这些建议。

《提案》还围绕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专业复合能力方面提出深层建议。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人员的交叉培训,建立交叉互训机制,探索临床医生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在医疗机构的培训内容、时间、形式等。二是破除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背景限制,允许公共卫生医师在一定范围获得临床处方权。三是培养基层临床和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鼓励高职院校与重点院校、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好定向医学生培养制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量身定制培养既懂预防医学又懂临床医学的基层医生。四是探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立足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探索让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工作衔接联动、服务整合连续、人员柔性流动等机制。

姚树坤指出,我们应该培养一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这个全科医生并不是那种什么病都能看的通科医生,而是要完成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等职能。全科医生的职责不单是诊断、治疗、看病、开药,而是把预防、健康教育、慢病管理这些工作都做好,这样才能实现高水平医防融合。

此外,《提案》还建议加强信息化融合建设。将医院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影像诊断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格式、架构、统计指标等,解决信息系统中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孤岛"现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姚树坤期待本《提案》能够得到关注和办理,期待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升,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END

来源:中国青年网,作者:王龙龙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民进履职详情。

更多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