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在人艺演话剧是件很幸福的事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今年是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也是杨立新成为人艺演员的第47年。在人艺这个舞台上,杨立新用原汁原味的演出,成功塑造了周朴园、秦二爷等多个经典形象,向广大观众展现了话剧艺术的魅力。
“在人艺当话剧演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人艺演员、民进中央委员杨立新在接受“团结报团结网”记者专访时,聊了聊他眼中的话剧和北京人艺。
杨立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民进中央委员、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考入北京人艺,出演了《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等人艺经典剧目。主要影视作品有《半边楼》《我爱我家》《大江大河》《第一书记》等。
电话那头的杨立新,一口地道的京腔,语气沉稳、从容不迫。而当谈及话剧的专业领域时,他的声音忽地拔高,语速也快了起来,说完还啧啧回味,最后来一句总结,“话剧真是挺有意思的事儿。”干话剧这行当几十年,杨立新依旧乐在其中。
再过一个月就到杨立新65岁生日了。5年前刚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退休时,杨立新曾在采访中说,对退休“无感”。当时他作为导演,正带着年轻演员重排《小井胡同》,排练中间被喊去办退休手续,匆匆忙忙下楼把字签了,回来就接着排戏。“还顾不着伤感,就这样退休了。”如今,再被问到退休以来有什么变化,杨立新的回答一如当时——无感。
前不久,杨立新和共事多年的老友们又聚在一起,共同为人艺庆生。排练、访谈、演出、导赏,短短几天里,他是《茶馆》里的秦二爷,是《窝头会馆》里的肖启山,是《雷雨》里的周朴园。活动结束后,杨立新也来不及休息,隔天就回到了横店剧组。在这里,他正在拍摄一部科幻题材的新剧。
“有排练了就排练,有戏了就演戏,总有事可做,闲不下来。”
看话剧还得去现场
话剧《茶馆》剧照
“一晃儿就是70年了,怎么就这么快呢?”1982年,人艺30周年院庆的时候,杨立新就参与其中了,之后的几次院庆活动他都不曾缺席。在他看来,今年与以往相比,活动影响更大了,“更热闹了”。
以往每逢人艺十年院庆的时候,剧院都会准备四到五个剧目进行展览性的演出,每个剧目演出六七场,也需要大概一个月甚至一个半月的时间。
2021年,在首都剧场旁,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建成,人艺构建起了五座专业剧场的空间矩阵。演出场地的增加,给“热闹”提供了条件。“我们有了新剧场,这就好办了。院庆当天在新剧场搞直播,并不影响首都剧场《茶馆》的演出,两边可以同步进行。”
除了场地,话剧线上展播也是这次院庆活动的一大亮点。其中,院庆日当天,《茶馆》首次采用8K录制、高清直播,引起全网关注和热议,将院庆活动推至高潮。“这次直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说有5000多万人同时观看,覆盖面很广。”
然而,对于把话剧舞台放到镜头前,杨立新也有一些担忧。
“舞台演出实际上是给现场观众看的。”杨立新解释道,演员在台上演出,要顾及现场1000多人,要让20排的观众也能看得舒服,就要求表演幅度要很夸张。但是摄像机推上来就成了特写,屏幕前的观众相当于在离演员只有一米远的距离观看。
话剧夸张的舞台妆发,面对高清镜头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茶馆》直播后,有网友提问,为什么演了这么多年了化妆都没有进步呢?说到这儿,杨立新无奈地笑了笑。
“话剧最好还是去现场看,因为直播在欣赏的程度和表演的幅度及感染力上,还是会有偏差的。”杨立新说。
一辈子 一个地方 一件事
在谈到与人艺的感情时,有一句话杨立新感慨了许多次——“在人艺当话剧演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1975年,不到18岁的杨立新进入人艺,成为一名话剧演员。最开始的时候,他以为人艺只是个剧团而已,而当话剧演员也只是份糊口的差事。后来随着对人艺认识的不断加深,杨立新才渐渐认定,这个单位是值得贡献一生的地方,这个职业是值得从事一辈子的事业。
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职业,并且就待在一个单位,这在别的地方可能不常见,但在人艺却是挺普遍的现象。“细算起来,我们这一辈子在人艺待的时间可能比在家的时间还要长一些。也正因如此,对人艺、对话剧这个事儿,我们也就更专注、更有感情。”
能让众多话剧艺术大家愿意为之贡献一生,在杨立新看来,人艺有着自己强烈的风格和独特的魅力。
“关注时代和民族命运是人艺的又一个特点。”在这一点上,从人艺的几部经典作品中就能体现。《茶馆》最初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反映普选、反映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开放之后创作的《天下第一楼》,虽然不是直接在舞台上反映改革开放,但它的思想性跟那个时代是相呼应的;《窝头会馆》则更为典型,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的作品……
“话剧不是新闻,不是社论,它不是口号式的宣传,而是通过写人写故事来表达。”杨立新举例说,“就像《窝头会馆》,它写的是人民的苦难,全剧只有最后苑国钟喊了一句‘我儿子是修铁路的,他要去新中国’这么一句‘点题’的话。”
“这就是人艺的深刻性,这就是戏剧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塑造人物是演员的天职
杨立新在《雷雨》中饰演周朴园
在不少人眼中,艺术工作是个“轻松活儿”,玩玩乐乐中就把工作给干了。而杨立新却从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演员是一份很严肃的工作,是技术性、艺术性、思想性都很深的工作。
塑造人物是演员的天职。“看完《茶馆》,你可能讲不出它到底说了一个什么故事,但是你会记住里面有一个角色叫王利发。或者王利发这个名字你都不一定记得下来,但你一定会记住有个王掌柜。这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杨立新说。
在人艺,一直传承着三句话,被称为人艺的“创作三原则”——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的舞台形象。与之对应的还有演员的“三个能力”,即对文字的理解力、对人物的想象力和对舞台的表现力。
前不久,在给年轻演员讲课时,杨立新还提到了这个问题。如何塑造好舞台形象?不停学习。从何处学?先从剧本学起。作者将大量细节埋在了剧本里,需要演员去挖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剧本之外的生活,也需要演员去用心观察和理解。再有,就是在演出过程中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来体会了。
“话剧是很奇妙很有意思的艺术。”谈到这儿,杨立新饶有兴趣,“演员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有时候会体会到心灵深处的触动,他被自己的角色打动了。看了表演,观众也被感动了。话剧是假的,是营造出来的假定性的生活,这一点演员知道、观众也知道。但是大家还是会沉浸其中,会为剧情为角色哭和笑。”
“这就是艺术,解释不清,但很有意思。”杨立新笑道。
团结报2022年6月25日7版
END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