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达峰:促进“四链”深度融合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近日,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民主》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促进“四链”深度融合 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起来学习——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和制造业发展,委托民进中央开展关于“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的重点考察调研,助力中共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民进是以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为主要界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长期关注制造业在经济、教育、科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不少意见建议。
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回望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制造业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制造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202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这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决断。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制造业,发展制造业要以高质量为主题,既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又要研判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深刻变化,应对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应对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应对美西方对我国制造业不断加剧的遏制打压,应对新兴经济体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中主动作为。
同时,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以及它们的融合,都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经济社会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民进开展这方面的调研,特别需要把握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坚持系统观念,注重事物的联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对“链”的理解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自然界有生物链、生态圈。人类社会的联系更为主动、更为多变。“链”是一种基本形态,它由若干个节点串联起来,形成线状的联系,其中的节点再衍生出其他的“链”,链与链之间形成网状的联系。比如,一根链条,由若干相同的节点联系而成,这是最简单的“链”。而链条的生产流程,则是更为复杂的链,包括设计、采购、加工、组装、调试等一系列节点,这些节点又有各自的关系链,比如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流程,从订单到进货的采购流程,从取材到成型的加工流程等。
各种事物都是链当中的节点,比如产品、数据、网页乃至个人与组织。节点依托链体现价值,链依靠节点形成功效,两者互为需求,相互支撑,品质上具有适配性和排他性,比如一定的技术用于一定产品,一定产品用于一定的用户。所以,每个节点的主体都需要明确自身所处的链以及在其中的位置。
对“产业链”的理解
随着需求演化、技术进步、分工细化,经济活动中的关联现象愈益多样,有些发生在产业之间,比如“三产”之间的关联;有些形成于同一产业中,比如在工业中各行业的关联;有些存在于同一行业中,比如制造业中各种各样的“链”。
“产业链”是围绕产业的功能而形成的关联。产品和企业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产品是产业的基本成果,没有产品就无所谓产业。产品生产的过程就是“产品链”,它的意义在于平衡供需关系,改进产品功能,丰富产品类型,它的节点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资金、材料、设备设施、销售,等等。其中,技术是产品质量的保障,销售是产品生产的生命线,人才是产品生产第一资源,它们各自有外部关联,形成“技术链”“人才链”“销售链”。
企业是产业的主体,企业之间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企业链”,比如加工与总成、上游与下游、生产与服务,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产品生产的技术、营销和管理水平。政府是产业链的维护者、建设者,把握国民经济全局,统筹产业、制造业、行业和企业的关系,构建国家战略需求的“产品链”,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研发、生产、服务乃至用户之间的联系,激发产品需求,支持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
对“创新链”的理解
各领域都有创新成果,包括理论、技术、产品、规则、制度等。成果之间相互支撑、交流融合,形成更大成果,构成了创新的“成果链”,比如新产品、新技术、新规范、新理论之间的协同。创新成果的取得,取决于创新主体的素养、能力、精力和规模等,取决于创新活动的条件保障,包括时间、资料、工具、收益和需求等,它们构成了创新的“活动链”。
制造业的创新链,以产品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创新的“成果链”,包括产品设计、原理、工艺、材料、试验、检测、生产、销售等环节;创新的“活动链”,包括企业的人才队伍、条件支持、文化环境,和企业外部的资金、服务、法规等。
对“人才链”的理解
人才指某方面具有较高才能的人,也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全社会需要各种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和精神,或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所以,“创新链”本质上是“人才链”,或者说“创新链”的主干是“人才链”,它包括人才就业、流动、培养、引进等环节,涉及用人主体、培养主体、服务主体和管理主体等。
制造业的人才链,针对各种人才,关键是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他们直接决定产品的品质。不同的人才,创造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科技人才。制造业人才链的构成,包括企业的产品研发,人才需求、研发条件、用工能力等;包括学校的制造业专业、课程、师资、生源、就业等,市场的人才供需,社会的人才服务,等等。就政府而言,需要统筹经济和社会效益,既要保障充分就业、充分培养;又要加强引导,以制造业产品研发,带动科技队伍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对“主体”的理解
根本上说,链是利益主体合作关系的表现。行政、市场和社会各方都是链的组成部分,各自都需要在链中分享机会和成果,发挥自身作用,也都在判断自己与链的关系,根据自身的需求与能力,实现各自利益。同时,各种利益都会影响链,有紧密的或松散的,有开放的或封闭的,有全球的或地区的,经济链会因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而变化。
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共同体的任务,需要各方各尽其能、凝聚共识、共同努力,共同支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共同应对外部的打压遏制和风险挑战,充分发挥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人才培养规模巨大、市场需求巨大、产业体系巨大、人民群众创造力巨大、全社会团结力量巨大的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围绕民生改善需要,围绕经济体系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的作用,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企业和产品,找准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丰富链的类型,提升链的功效,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提升各自的作用和地位。
来源:《民主》杂志(2023年第7期)
END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