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精神的食粮 亦是心灵的滋养

民进网 2023-09-23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编者按

出版传媒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主界别之一。民进领导人和前辈中有叶圣陶、郑振铎、徐伯昕、柯灵等一批出版领域的大家,他们倡导并践行编辑工作“给人以精神的粮食,授人以心的锁钥”的崇高使命,为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创新中国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民进人。

8月17日,2023开明出版传媒论坛、第十届上海民进出版传媒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的主题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出版传媒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当前民进全会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本次论坛的举办正当其时。

论坛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和民进会员围绕中共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目标任务,深入研究领会出版传媒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围绕出版传媒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是精神的食粮 亦是心灵的滋养

——2023开明出版传媒论坛、第十届上海民进出版传媒论坛综述


8月17日,2023开明出版传媒论坛、第十届上海民进出版传媒论坛在上海举办。


筑牢主题出版的“根”与“叶”


自2003年以来,主题出版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出版门类。尤其是近年来,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二十大等主题,涌现了大量精品主题出版物,主题出版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论坛期间,多位专家学者聚焦主题出版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与会者认为,主题出版是时代的主旋律,是出版的主阵地。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自觉推动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是出版人的重要使命。

“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走到读者身边去,真诚倾听读者呼声,竭诚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出版供给和阅读服务。”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冯士新提出,作为新时代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努力打造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文化创造“精本”,努力做到内容精善、校勘精审、印装精良。

冯士新认为,编辑在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学术修养的同时,要当好“守门人”,把内容导向要求落实到出版全过程;要当好“美容师”,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制度,对作品进行精心编辑、精细校对、精准考据,不断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学术价值、格调品位和艺术水准。

围绕做好新时代主题出版,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常勃建议: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出版传播,聚焦重大、核心主题的出版,做好小切口与大立意的结合,作者选取与选题创意的结合,内容生动与形式创新的结合;强化重大项目的价值放大效应,围绕重大出版项目形成的编辑力量和工作机制、作者资源、品牌影响,在内容的价值延伸、拓展、提升、创新上下功夫;打造中国出版特色主题出版体系,厚植资源、精耕细作,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创新主题出版形式,对内容题材进行多元拓展,打造更多突出思想引领、彰显主流价值、富有文化内涵、产生广泛影响的主题出版项目。

常勃还建议,夯实主题出版传统营销渠道,强化图书馆配、农家书屋、政府采购等多种专有渠道;重点研究新零售渠道,着力寻找符合主题出版内容特点的营销模式;着力强化统筹管理、分级管理和质量管理,强化智库和人才建设,打造强大的主题出版全方位运营管理体系,形成主题出版良性运营生态。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表示,“培养未来出版人才,大学被寄予厚望。政产学研用结合,共建出版学科是必由之路。要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革评价和管理机制,培养大批卓越的出版人才。”

此外,多位与会者在发言中谈到了民进在出版传媒事业中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开展社会服务取得的可喜成绩。如,民进中央围绕推动实体书店创新发展、规范图书销售价格体系、尽快批准加入《马拉喀什条约》、加强对传播知识类短视频监管、推动无障碍影视发展、规范促进网络文学发展等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2019年,民进中央创办了开明出版传媒论坛,为出版传媒领域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搭建了重要平台,产生了积极影响。

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会主委黄震呼吁: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出启智增慧、温润心灵的优秀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高质量的出版传媒产品和服务,不断助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统筹融合发展的“道”与“术”


“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句,只要在屏幕上选中,发出查询请求,我们的平台就可以在200毫秒之内把结果推送到用户的终端上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毛文涛在论坛现场演示了集团开发的屏幕选词搜索服务方式,而该模式已经在近40种互联网App中得到应用。

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也转移到了线上,这对出版提出了更高要求。“出版天然就是适应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的。”毛文涛认为,一个成功的集成性数字出版平台应该具备一体化融媒体编辑能力、门户级用户响应能力和技术驱动知识服务能力,这三种能力有机互动,逐步推动平台形成完整的垂直领域的数字出版生态闭环。

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贺大为呼吁,重视传播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环节——信息存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媒介就是渠道,很多人不理解它还有存储信息的功能。其实,应该先有存储,再有传播。如果没有存储,信息何以附着?存储贯穿信息传播全过程,泛信息传播对应泛介质的存储。”他认为,数字化出版要对文字、图片、影像等信息用统一代码的方式进行存储,这关系生产方式、传播方式等一系列的变革。

“要打造具有高度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平台。”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林鹏认为,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实现科技期刊业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助推科技期刊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运营管理。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认为,线上图书发行量大于线下,并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实体书店在全民阅读中已经开始发力,开拓阅读市场,但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双效俱佳的局面。实体书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大文化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覆盖所有阅读服务领域,打造阅读服务产品,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重要提供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曹颖认为,新技术对传统出版行业来说,机遇大于挑战。“目前,已经初步产生了‘文化科技’的概念,包括出版行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科技很重要的孵化器和试炼场。”

对于文化科技融合出版行业的发展,曹颖建议,围绕数字出版的特点,建立学科理论;加强内容资源管理,关注数字出版物的版本保存;优化市场管理运营环境,加快解放和释放数字出版行业生产力;重点支持出版科技创新与跨界融合,帮助中国出版业发展。

多位与会者呼吁,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究,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在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入了解新技术、新趋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合作,探索建设高水平行业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平台、技术研发中心,促进相关科技成果在出版领域的转化。

民进中央副主席刘宽忍表示,要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服务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挺进。出版业要深入时代变化,进行技术创新、融合转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出版业、壮大出版业,完善出版创新、出版融合,探索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巩固文化发展的“内”与“外”


在论坛现场,作家马伯庸分享了长篇小说《大医》的创作过程。故事中的医院依然屹立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院内,现在是院史馆。“有多少人知道华山医院前身为‘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着手筹建的第一所红十字医院。又有多少人了解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正是马伯庸创作的初衷。

“很多人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后,去西安会选择到长安十二时辰坊,还会找当地的水盆羊肉。我们发现,通过文艺作品给城市赋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马伯庸说,这样会让每个城市都能展现出独特风貌和文化底蕴,让大家了解和喜欢这座城市。

正如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韵斐所说,出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肩负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

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社长卢先和介绍,为了鼓励和推动优秀图书“走出去”,我国实施了很多有影响的工程,如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等。这些工程实施之后,一些出版社“走出去”的成果非常明显。

锐拓传媒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高义程认为,出版国际化包括选题策划、编辑出版、营销发行、销售收入、人才建设、战略布局等六方面的国际化。他呼吁,在国家层面,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版权的国际贸易,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将版权输出工作从重视数量向既重视数量更重视质量转变;从主要重视国际传播社会效益向既重视社会效益,也重视经济效益转变;从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向从市场获取经济回报转变,并最终从整体上形成良性循环。

高义程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出版的原创好作品越来越多,图书版权将发生本质变化,将中国的声音转变为世界需要聆听的声音,中国出版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大有作为。”

“叶圣陶先生一生做编辑的时间超过60年,今年是先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100周年。”叶圣陶研究会副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刘立德说,在开明书店成立20周年的时候,时任开明编辑所所长的叶圣陶曾赋诗一首,第一次对“开明风”和“开明人”作了文字阐发。诗中说:开明夙有风,思不出其位;朴实而无华,求进勿欲锐;唯愿文教敷,遑顾心力瘁?堂堂开明人,俯仰两无愧。1986年,在开明书店60周年纪念会上,叶圣陶再一次阐发了开明书店的精神内涵:“决不肯辜负读者”,决不为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

叶圣陶先生所概括的这两条掷地有声的出版原则,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出版界应该继承和弘扬的。








《人民政协报》2023年09月13日第12版


END

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本报记者 罗韦  通讯员 刘晓斯

更多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