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公国学】三月三 | 天上的风筝,地里的荠菜,花下的游人

2018-04-18 大公网湖南

授权图片 | 滕首诗  摄

  三月三,古时称“上巳节”,即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古来即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上巳节”即为了纪念黄帝。大约在魏晋时期,上巳节定为三月三。


  《论语·先进》中有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上巳节这天,人们穿上新做 41 31165 41 12958 0 0 7960 0 0:00:03 0:00:01 0:00:02 7959的春衣,相约结伴到河边游玩。

01

天上风筝飞


  说起三月三,你会不会已经不自觉地哼起了那首歌: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三月三,春意正浓时,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江南自古以来就有“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的民谚,放风筝也是自古至今人们喜爱的运动。


  “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放风筝总是伴随着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孔尚任有诗云“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写活了孩子放风筝时的俏皮可爱。风筝,总有神奇的魅力,在放风筝时,大人也会流露出天真活泼的情态。


  古语说“鸢者长寿”,放风筝,能放松心情,更能强身健体。一边跑着,一边手中的线一圈一圈地送到天上,仰着头目送着风筝越飞越高,它或是一只老鹰,或是一只蜻蜓,或是一条金鱼。放风筝的时候,不自觉地跑跑停停,只管看着你可爱的风筝,良久都不会感到疲惫。


  春天和煦的微风,撩动心弦,熏得人醉,更增外出游玩的兴致和愿望。春光正好,辜负可惜。


  三月三,不经意地仰头看见天上有一只花花绿绿的大风筝,是不是也有一根隐约的线,牵着你的心,线的那一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02

地里荠菜香


  民间有谚语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南京素有“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荠菜是“亲民”的野菜,荠菜生长在田间,一簇簇地从地里冒出来,十分易得,成为古代下层百姓赖以饱腹度日的良品。明代诗人滑浩《野菜谱》中有云:“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道出贫家儿女的辛酸,幸有荠菜相慰。


  淳朴的荠菜也博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众多诗词中飘然一阵荠菜香。


  《邶风·谷风》篇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可见先民与荠菜的渊源之深。


  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更被传诵,荠菜花与生长在高高枝头上的桃花和李花,都是报春的使者。面对风雨,小小的荠菜花以顽强的生命力,笑傲桃李。


  荠菜因其美味可口,也令众多文人垂涎,不吝惜笔墨去赞美。


  大诗人陆游曾写下《食荠十韵》:“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侯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尚嫌杂笋蕨,而况污膏粱。炊粳及煮饼,得此生辉光。吾馋实易足,扪腹喜欲狂,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赞美荠菜味美,以食用方法成诗,清新别致。


  古人认为荠菜是春季的应季蔬菜,荠菜又谐音“聚财”,寓意美好,三月三吃荠菜健康而吉祥。


03

花下游人乐


  三月三,人们结伴出游踏青,堪称古代的狂欢节。


  古时候,人们在这天结伴到水边举行驱邪消灾的仪式,祓除不祥。这天又是真正的情人节,青年男女可以结伴交游,后来又有“女儿节”之称。《国风·郑风·溱洧》描绘了上巳节中一个美妙的镜头:溱水、洧水边,一对少男少女在城外游玩,手拿蕑草祈求吉祥。女说“去看看(游人聚会)”?男说“我已去过”,女说“就再陪我去一趟呗”。到了洧水对岸——真是好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相互嬉戏,互赠芍药为定情信物。


  魏晋时,上巳节不再举行祭祀活动,便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的就是文人在上巳日在水边聚会: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三月三这天,文士在河边集会,依次席地而坐。将酒杯放在河流中,任它顺流而下,在谁的面前停住,谁就要赋诗一首。晴朗的春日,听潺潺流水,沐浴和畅春风,即兴饮酒作诗,颇为风雅。


  杜甫的《丽人行》中还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之句,不过宋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发展,三月三上巳节盛况不复,渐并入清明节。


  而三月三一些习俗仍绵延至今,更重要的是,三月三的醉人春光依然在,三月三游赏的心情依然在。

[来源:儒风大家]


推荐阅读

美英突然封杀中兴通讯!中国商务部发话了

数学界“追星”的成功典范,你一定认识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