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的美好生活 ---关于《罗辑思维》第五辑的相关思考​

2016-05-18 杂书馆 杂书馆

乌托邦的美好生活

---关于《罗辑思维》第五辑的相关思考

(建议先看上方的视频再看此文)

 

乌托邦,本意是指“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解释就是“空想的国家”。——以上解释取自《百度百科》

 

之所以在今天的文章一开始,做了这样的一段引用,实在是因为看完周二晚上的《罗辑思维》第五辑后,不得不作出的感慨。今天老罗的三个观点乍听之下,是嗤之以鼻;听完讲解,是颇为有理;听完再想,不觉哑然一笑。虽最终仍旧无法完全赞同三个观点,但整个思考的过程真是山重水复,跌宕起伏,着实过瘾。

 

三个话题的共通之处有二点,其一是“专家,”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著作中提出的。其二,这些问题的论证都是从纯经济学角度来完成了假设、推演和论证。可问题在于这些听着好听的理论到底是切切实实的来自现实?还是纯粹是“巴比伦花园”?

 

比如第一个话题:

石油等资源是不可能用尽的!节目中的专家观点认为能源的价格会随着不断开采而不断攀升,最终迫使人类需找新的替代能源。问题是在做这样论证的过程中是否考虑过现实的世界里除了纯经济杠杆,还有一个调节杠杆就是战争。当某种能源的价格开始昂贵到有可能影响到某些国家的正常运行的时候,这些国家是袖手旁观价格攀升还是通过战争来重新规划能源生产的源头?我想从两伊战争到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利比亚、叙利亚动乱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其次,这种观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专家是站在怎样的一个视角和角度来看待地球上的资源。从小处看,一个资源匮乏了,就去换其他的资源的确是没有错,但是如果将地球看作一个巨大的质量体,那么我们现在做的任何资源开采、研发、转换、替代都是在削减整个地球的资源储备。

 

再次,专家们似乎忽略了我们这个星球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时间!人类探索宇宙,飞往太空的进程和目前地球上资源消耗速度并不同步!工业革命100多年来人类消耗了包括木材、石材、煤炭、石油、风能、水能到原子能在内数不胜数的资源,可是我们少数又少数的人类足迹最远不过到达了月球,距地球不过38万公里,而这个维度在宇宙中是忽略不计的。我们还没有研究出虫洞,我们无法在宇宙空间里完成跃迁,我们还没法将核能运用在航天航空技术里,我们凭什么认为我们能在地球资源用尽前完成人类的大迁徙?还是等待又一次诺亚方舟的到来?用句小沈阳的话来说:人类最悲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资源用完了,我们还没有飞出太阳系!嚎!

 

比如第二个问题:

 

保护环境是没有意义的。我很钦佩提出这个看法的作家刘慈欣,他的思维已经超越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高度,达到了先古圣贤的水准。想当年,恐龙也是这么想的!开个玩笑,没有丝毫对作家的不敬,只是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超脱”了。

 

还是之前说的看问题的角度问题,你是站在哪个高度来讨论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科幻小说的作者,自然是要有非凡的想象力和超越人类高度的思维逻辑,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来回看地球,才能写出大气磅礴的科幻小说。但如果也同样站在宇宙的角度来探讨地球的问题,就和我们去质疑屎壳郎为什么会以粪便为食物是一个道理。古语常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同理,“子即鱼,莫知鱼之苦“?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对于我们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不站在地球人的角度来考虑,难道站在火星人的角度来考虑吗?

 

这几天帝都、魔都两地的空气质量极差,可见度已经恶劣到老百姓“见面相逢不相识”了,在这样一个切身利益的大前提下,难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说服他们去准备移民火星吗?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到那个阶段了吗?用几十年时间开发虫洞技术未必有指望,但是持续三十年的节能减排、空气检测却是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看看当年的伦敦就知道了。假设伦敦当年没有去改善他们的环境,而是想着移民和开发火星移民,那么如今的伦敦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人类需要关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灵、灵魂、哲学领域,考虑三个终极问题;还有一种,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环境问题,可以是终极问题,但是环境保护,完完全全是基础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整天考虑基础的问题,而忽略了终极问题,毕竟人类还算是高等哺乳动物。但是更不应该只想着终极问题,而忽略基础问题,尤其是站在终极问题的角度上来探讨基础问题。这个用本山大叔的话来说,这个就“跑偏了”。

 

比如第三个问题:

 

禁毒品是不对的,应该取消管制,自由交易。专家的观点是这样的,你放开了自由交易,有道德的人还是会坚持不使用毒品,而由于自由交易了,价格也会下降,贩毒集团没利润可图,也就不会用毒品去控制一些人为自己办事了,暴力和犯罪就会减少。不得不佩服提出这个观点的经济学家,我承认我输了。

 

我们假设专家们提出的是一种可能,那么是不是还会有另外一种可能:毒品禁令解除,政府和黑帮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逼迫所有人类吸食毒品,从而奴役和胁迫全体人类。由于毒品交易和吸食已经合法,也就意味着用强制的手段迫使不吸毒的人吸毒变得司空见怪。毒品成为“生活必需品”。不吸毒的人类要么对转变成吸毒者,要么被消灭。由于人类精神和肉体对毒品的强依赖性,最终吸毒成为一种常态,不吸毒的成为怪物和对猎杀的对象。

 

这两种假设,哪一种比较符合逻辑?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毒品生产和交易的巨大利润只是其让毒贩趋之若鹜的理由之一,而且是次要理由。其最大的危害在于毒品一旦失控,将成为奴役人类的工具。这个也是世界各国政府严守毒品生产、制作、交易非法的底限所在。也正因为这个底限不被突破,我们才会关注毒品交易的利润问题而不是人类生存的问题。若这个底限被突破,人类将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担忧,而不再是担心什么经济问题了。

 

这个其实也就是那些专家所谓理论的荒谬之处,无疑这个毒品合法化是个悖论。专家们之所以能够讨论毒品合法化的前提,就是他们自己都清楚毒品合法化的底限是不会被突破的,因而才在这里信口开河,这种行径就好比一群从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杀过敌的文弱书生,整天聚在一起意淫自己一旦上了战场,定会佛挡杀佛,神挡杀神,成就不朽战功一样,掩耳盗铃。

 

回顾以上文章,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学识过人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们看似严密的逻辑思维又是错在哪里?而如何才能避免再提出类似的奇谈怪论呢?其实早在大约五百年前,明朝的一位先贤大儒就指出了上述思维模式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解决之道。这位先贤大儒就是阳明子王守仁,他的解决之道就是“知行合一”。

 

何谓“知行合一”?简单地说,知行合一既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只能执行,没有理论支持的学说,不能称为学说。同理,只能说,现实中实现不了的学说,也就只能是假设,连理论都算不上。提出上文三个观点的专家,其观点是新颖的,论述是完整的,严谨的,但是根本无法再现实生活中实现,不过是他们跳脱出了这个社会的基础和现状,自我幻想的产物。只有知,没有行,没法行。知行不合一,这个幻想的生活再美好、再伟大都是虚妄的,是永远实现不了的。最终也就成了本文的题目-----乌托邦式的美好生活。

 

(转自罗辑思维有道云笔记作者。。)

谁是谁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自己思考了吗?您有自己的看法吗?


点击“阅读原文” ,走进杂书馆,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