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歌:怎样从二十四岁红到三十四岁?

2016-09-20 汤圆 天生这么红

920,就爱你,这三个数字的组合十分甜蜜,今天也是十分适合告白的日子呢。



今天也是当红演员胡歌的34岁生日,这位在去年下半年又一次爆红的演员,即使今年目前为止还没有重要作品面世,也照样存在感十足。


就在月初,他今年第二次登上了《GQ智族》的封面,并且在这本最具影响力的顶级男刊举办的《GQ年度人物盛典》上,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演员,汤圆对这样的结果表示毫不意外。



毕竟他去年年底交出的成绩单实在太亮眼,而暑期档各大影视作品虽然来势汹汹却均不够尽如人意,以至于他的风头还难以被覆盖过去。


所以出道十多年,三起两落,演艺生涯像心电图的胡歌凭什么在鲜肉当道的时代还能这么红?


汤圆要说,大概是因为他足够清醒。


2005年李逍遥横空出世。


哎呀这简直是被说烂了的话题了,当年的胡歌有多惊艳多红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大概都清楚。


简直是少年侠客最好的模板。


那时的胡歌演技尚显青涩,但胜在灵气鲜活,眉目如画恍如从游戏中走出来,轻轻松松迷倒了万千少女。



2010年《神话》在央八首播,早已在地面台风靡全国的《仙剑奇侠传三》也上星播出。凭借3.13%的收视,神话创造了央八开年新纪录,而仙三则成了暑期大礼包必备款,年年重播,不播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暑假又来了。



时隔五年,跨越那场事故,大家发现,除了脱去青涩味道之后那若隐若无的一抹沧桑,他依然是那个眉目如画的翩翩少年,依然是那个无法取代的古装王子。


2015年《伪装者》、《琅琊榜》、《大好时光》三剧连播,三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让他的演技广受赞誉,同时收视率网播话题讨论度奖项社会影响力一个不落,胡歌迎来了他的又一次大爆发。



这一次大家才发现,就像林殊最终成为了梅长苏,曾经的大男孩长大了,成熟了。



迷妹们怀念他十多年前青涩水嫩,也沉迷于他十多年后的成熟内敛,而他本人,则完成了一个不单单是作为演员、而且是所有人都希望能完成的蜕变——他在每一个年纪都有那个年纪最好的模样。


他没有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而是在繁花着锦之中常保持着清醒和冷静,所以红了十年,如今站稳脚跟,又扛起中生代男演员的大旗。


曾经有朋友说,胡歌在各个题材领域都咬了一口螃蟹,剩一群后面的人跟过来摸虾。



第一部游戏改编剧仙剑一大火,当时年少走红的胡歌可能还没有想那么多,几年后依旧大火的仙剑三已经令他开始困扰于如何跳脱这种模式化的表演了,于是此后,除了为公司带新人的轩辕剑之天之痕以外,他再也没演过游戏剧。


引领内地穿越剧风潮的神话大火后,还不到三十岁的他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偶像剧演得太多,开始认真地思考起转型。


伪装者的大火迎来了偶像谍战剧潮流,然后大家都知道了,他说要停一停。



他的优势在于,既有足以媲美小鲜肉的人气,又有扎实深厚稳步提升的演技,既有完全可以只当个花瓶的外表,又有让人无法忽视的内涵。这样难以兼得的条件,既是他努力赢来的嘉奖,又是他坚守与固执的资本。


“以前就感觉上了一艘船,也不用自己划,顺水顺流而下,现在我感觉有了桨,有了舵吧。”——《顺流逆流》



这是2014年凤凰卫视为胡歌拍的一个纪录片,那时的他正忙碌于话剧的排练,在这之前他已经用了2013年一整年投身于话剧事业。


一年没有曝光度换来的是“有了桨,有了舵。”


这就是胡歌的清醒。



“我们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现在都是时代把你捧到了这个位置,以前的人都是靠自己的真本事,才到那个位置。”——《顺流逆流》


他从不为自己的所得和地位沾沾自喜,于是一边感恩一边用更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今《如梦之梦》话剧从每年的圣诞节到次年二月份还会开演,档期繁忙的他仍不缺席。


文艺青年的胡歌爱读书,读的书似乎也偏文艺,所以他的文字别有韵味,巧思怪喻信手拈来,用一种演员特有的感知力去触碰周围,又内化成极具胡歌色彩的表达,颇为荒诞不经,又十分深沉锐利。



如果有看过快乐大本营,一定会对他的临场反应和综艺才能印象深刻,但他却很少上综艺节目,正如他说是张黎导演给予他的教诲:“演员要保持神秘感。”而他的文字恰好能在这种神秘里让人窥探到一二分内心世界,同时又能让窥探的人明白那不过是冰山一角。



汤圆要说,这简直是欲擒故纵。太狡猾了。


再看他的这一年来的访谈,颇有几分“独醒”的意思。



在又一次的大红之后,他选择停下脚步。



在大红之后没有一鼓作气马不停蹄地接新戏,在汤圆的认知里真的很少了。

他跳脱出了一个当红明星的框架模式,固执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当然在这一年里他也并没有彻底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似乎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他的广告。他既精英又亲和的气质让他成为各大广告商的宠儿,同时他接的代言也正好对应着极高的国民度和精英群体。



也有人戏称他是“广告咖”,然而他依然像平时拍电视一样认真地拍着广告,每一个代言形象都鲜明得好像一个独立的角色,你一眼就分得出不同气质。


比如QQ阅读那些明明贴在人来人往,喧嚣不已的地铁站、却让看过的人不禁驻足沉思的文字,或许正是他自己当下的心境;比如博朗广告中曾苦思不得解、迷茫低沉的男主角或许正是曾经某个时段困扰于何去何从的他自己;再比如现代广告中无所畏惧自信前行的精英男士,或许正是此时坚定信念的他。




作为上海旅游形象大使,他去英国参加旅游城市的推广活动,录制视频在英国女王的生日宴会中送上祝福,此刻,他是一座城市的坐标;作为伯爵代言人,他去纽约参加 Piaget Polo S 派对,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齐聚一堂畅谈自己的过往经历,此刻,他是一种职业的代表;在米兰时装周的活动上受到贵宾级的待遇,他熟练地用英文与身边人交谈,此刻,他是国内演艺界明星的代表。






我们忽然发现,这个胡歌,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他早已不是我们印象里天真热血的逍遥哥哥,也不只是我们心目里清冷神秘智珠在握的江左梅郎,他逐渐地,在岁月的雕饰下变成胡歌,一个你我都认识,却又都不认识的胡歌。


我想,就像以往读书、旅行、演话剧一样,这也是他独特的提升与学习,下一次在某部影视剧中出现的他,一定又会有着不一样的魅力。



想在娱乐圈红上一时太容易了,多参加几个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综艺,拉着合作过的男男女女炒个十轮八轮,找一两个博人眼球也不管low不low的营销点铺天盖地的营销上一两个月,然后再发一通通稿,给“爆红”两个字盖上个章。


但很快就过去了。这样的模式下,每个月都有新的人在“爆红”——连刘宝宝都红了呢。


这并不是个亏本生意,在这样的“爆红”下轻轻松松赚几笔快钱,也十分志得意满。



但这并不是一个演员该有的追求。


比起“明星”,胡歌更在意做个“演员”。


他很幸运,十二年跌宕起伏,他成为了一个好演员。毫无疑问,这样的他还会红红火火地走过下一个十年,二十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