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苦之后的幸福,比快乐后的幸福来得更长更久

2017-12-22 中企思智库


【痛苦之后的幸福,比快乐后的幸福来得更长更久】


中企思智库:

近日,我们刊登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要想幸福怎么办?》一文,引起读者广泛的反响,纷纷留言谈自己感悟和体会到的幸福!


读者们的留言不禁又引发我们思考,快乐是什么?快乐和幸福一样吗?为什么说痛苦之后的幸福比快乐后的幸福来的更长更久?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讨关于幸福的话题,欢迎大家共同参与。


快乐和幸福都是人的追求,但是许多人不太了解快乐和幸福的区别。


快乐,具有单维度的特点,只能是在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种具体刺激时而产生,也经常被理解为快感。例如,一桌丰盛的美食可以给人带来味觉的享受,从而产生快乐;一件丝绸的衣服可以给人带来触觉及视觉的享受,从而产生快乐。


幸福,则具有多维度的特点。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就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关系而言,精神幸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幸福基础之上。


快乐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获得快乐的过程实际上只是一种消费性的活动。快乐的获得往往表现为对某种有形物的实际占有。快乐的过程随欲望的满足而消失:一旦“消费—赚钱—消费”这一奇怪链条的某一环掉了,快乐便会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 甚至会带来另一方面的痛苦。


幸福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生的终极目的。实现快乐的物质条件是产生幸福的工具;幸福则是对快乐的升华,是快乐的归宿。


快乐具有肆意性的特点。快乐无关道德,无所谓对错或善恶。


而幸福具有道德性的特点。不管人是否意识得到,或者愿意不愿意,社会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摆脱不了道德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生离不开快乐,却不能以快乐为最终目的。


幸福与快乐,都可以作为人生的动力,但无疑前者对人和人类社会的推动力更强大,更能促进奋斗的人生,而且时间更持久。


在有限的社会物质条件下,每个人只能是无限地接近幸福,而不可能完全实现幸福。可是即使是这样,每当我们向幸福又靠近了一步时,内心世界都会由衷地萌发幸福感。人类和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有一种观点是“完善主义”,他们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当然,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


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不过,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那就不是这样了。


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因此觉得有意义,觉得幸福!


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有追求,有投入,有价值,有意义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



责任编辑:艳娇

微信美编:晨光、红菊、晨

审       校:保丽、彭林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今后中央经济工作方针:由高速变高质,坚决打击违规金融活动

◆大家参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要想幸福怎么办?

◆面对美国加息减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出台哪些调控措施?55 29334 55 16162 0 0 6198 0 0:00:04 0:00:02 0:00:02 6197>

◆圣诞节——特朗普送给美国和世界的大礼,中国为何不愿意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