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邓小平为什么说中国、法国菜最好吃

2018-01-27 中企思智库


【邓小平为什么说中国、法国菜最好吃】


中企思智库:

1977年,邓小平恢复职务后,对世界形势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中国要发展必须有速度,慢了不行;

 

要改革开放就必须同美国和西方国家搞好关系,同苏联好的都是穷国。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邓小平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美国媒体大量追踪报道邓小平访美消息,有的标题干脆起为“邓来了”,很多美国人拿着以他肖像为封面的《时代》周刊,排队等他握手签名,美国主流电视每天的黄金时段,干脆变成了“邓小平时间”或“小平频道”。那次美国行,还诞生了一个“历史词汇”——旋风九日。

 

邓小平及夫人卓琳抵达华盛顿第一晚外出参加的首次活动,是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的家,出席一场非正规的“聚旧家宴”。主菜是布热津斯基夫人亲自下厨的熏烤牛肉。布热津斯基探知邓小平喜欢白酒,所以,他准备了名牌的苏联伏特加,还一再说那是苏联大使送的。


后来,在敬酒时又说,这瓶苏联伏特加酒也是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最爱喝的。据说,邓小平听了曾开怀大笑。其实,这话有弦外之意。


先说苏联大使送的,再说苏联领导爱喝,但美国这位掌管国家安全的总统顾问却用来款待来自中国客人,邓小平岂能不乐。


席间,布热津斯基曾发表感想。他说,中国人与法国人有—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别的国家。


邓小平马上机敏地回答:“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菜最好;在欧洲,法国菜最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家宴也是主客双方连串的智慧的较量。邓小平的回答不亢不卑,在外交辞令上做到大家满意。

 

美国人后来不知从何途径听说邓小平爱吃牛肉,于是几乎每顿饭都为他准备了牛肉。后来有人问邓小平:“您这次来美国最大的印象是什么?”邓小平操着四川口音开玩笑地说:“小牛肉啊,小牛肉!顿顿都是小牛肉!”为此,美国各大城市的川菜馆也突然间变得客似云来,生意兴旺。

 



一个举动让美国人泪流满面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邓小平的‘入乡随俗’,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的传统看法,这是他在外交战略上成功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美国总统卡特为邓小平精心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演出。最牵动人心的一幕是最后一个节目:约200名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演出结束后,卡特夫妇陪同小平夫妇登台谢幕,“唱歌的小孩们都抱着小平,小平也抱着他们亲吻,一下子来了个全场轰动。大家也跟着鼓掌、喊叫,气氛特别热烈”。


据当时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说,那些孩子的举动并不是美方事先安排好的,但不知为什么,对这些孩子来说,这位个子不高的中国老人好像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台上,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手久久地握在了一起。


这种情感交流是如此自然而纯朴,它在瞬间超越了所有的政治以及意识形态藩篱,“很多观众当场就流泪了”。

 

访美期间,邓小平在德克萨斯州一个小镇观看牛仔竞技表演时,表演马术的美女把她的牛仔帽戴在邓小平头上,邓小平欣然戴上牛仔帽观看美式牛仔表演。


邓小平头戴牛仔帽向美国公民挥手致意的友好和自信形象已定格在历史中,这张相片后来出现在美国以及华人的各种媒体上。


 

与卡特白宫会谈,

邓小平接二连三吸烟卷

 

美国总统卡特在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他同邓小平首次会谈的情况:

 

 “我们计划进行3次工作会议,并决定双方首先谈谈各自对世界事务的分析。邓小平要求我先谈。我根据提纲谨慎地每谈一点就停下来让译员把我的话翻译给邓小平和中国其他官员听。

 

邓小平坐在内阁会议室的一把大椅子上,他接二连三地吸着烟卷,一对明亮的眼眸常常东转西看。当译员把我的话译给他听时,他时而发出笑声,时而对其他中国人员频频点头。

 

后来我要邓小平对我讲的话发表些意见。他谈了他认为是重要的问题,指出现在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许多共同利益。邓小平强调中美双方都有反对苏联称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中午,邓小平出席万斯国务卿举行的午宴。午宴结束后,邓小平来到国务院休息室。这时,一群记者蜂拥而至,纷纷询问邓小平同卡特谈论了些什么问题,邓小平以他那独特的诙谐幽默的语气回答说:“我们无所不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记者们的提问虽然被这句话挡得严严实实,但他们却对邓小平表现出来的幽默和智慧发出由衷的叹服。


【相关链接】邓小平的最后时刻

1997年2月,也即旧历丁丑年正月,全体政治局常委都接到通知不要出京,留在家中待命。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变故,而是一个既定的进程日愈迫近终点:邓小平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医院的报告说他已经病危。


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境外的媒体就像那个总是高喊“狼来了”的孩子,至少一百次说他“病危”,但他却在京城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这一次没有谁说什么,可是“狼”真的来了。

 

多少年来,中国人判断政治气候冷暖的一个依据,就是党的领导人是否在公开场合露面。现在看到这些人的行踪,他们就觉得天下太平,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党的最重要的领导人江泽民始终坐镇京城,那些已经出京的领导人,也不像往年那样和四方百姓共度春节,而是全都缩短行程,匆匆赶回北京。

 

元旦那天下了小雪,把京城变成一片白色。对北方人来说,这意味着吉祥和丰年。可是在三O一医院,看不到一点喜庆气氛。邓小平的病房设在院子南端一栋小楼的顶层,一条汽车匝道从地面一直延伸上来。邓小平的病榻周围总是站着很多人,还有些医生护士进进出出,但有时候只有随身医生黄琳和他在一起。


他看到电视里面正在播放一部纪录片,就凝神看起来。有一阵子,他的精神好一些,可还是看不清楚电视屏幕上那个远远走过来的人是谁。

 

“那边,走过来的那个,”他问,“是谁啊?”

 

黄笑了:“那个是您啊。您看清楚了。”

 

那个人走近了。他终于看到了自己,动动嘴角,笑一笑。黄告诉他,这电视片名叫《邓小平》,是中央电视台刚刚拍摄的,有十二集呢。他什么也不说,只一集一集地看下去。


黄知道他耳背,听不见,就俯身靠向他的耳畔,把电视里面那些颂扬他的话一句句重复出来,忽然感到这老人的脸上绽出一丝异样的羞涩。直到五年以后,黄还能记得那个瞬间:“不知道我形容的准确不准确,就是被表扬以后不好意思的那种感觉。”

 

2月7日是正月初一,老人没有回家,病房的医生和护士也没有回家,都在近旁房间里守着,一呼即来。他的亲人坐在沙发上,意识到大势已去,93岁的老人又挺了12天,到2月19日,呼吸功能已经衰竭,只能借助机器来喘息。


医生赶紧向政治局报告,按照规则,还应向新闻界公布消息,可政治局觉得不能惊慌失措,尤其不能危及大局的稳定。在中南海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看出什么异常。上午,乔石按原计划主持了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三个条约和两个协定。



责任编辑:艳娇

微信美编:晨光、红菊

审       校:艳、向玲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刘鹤解读当前中国经济

◆管理经典:事必躬亲的管理者是失败的

◆管理经典:管理习惯比能力更重要

◆质量+效益=2018=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