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去过48次,最长一次住了178天,今天这座城市又为世界瞩目



【毛泽东去过48次,最长一次住了178天,今天这座城市又为世界瞩目】

 

中企思智库:

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和28日在武汉东湖宾馆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


4月的东湖,春山如黛,烟霞似海。两国领导人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就中印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全面深入交换意见。

 

习近平指出,过去3年多,我同总理先生实现互访,并在多边场合多次会面,形成很多重要共识,共同引领中印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双方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双边关系正在更高水平上向前发展。


最近,武汉成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焦点,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又会见了印度总理莫迪。


这并不是武汉历史上首次接待国家元首,也并不是第一次成为全国政治的中心,曾经有许多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大事,就发生在武汉!


“我就是喜欢这个城市”,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武汉情有独钟,说出了他老人家的心里话。


“湖北中南海”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南局负责人邓子恢、李雪峰准备盖招待所,看中东湖梅岭南山临湖的一块荒地。经过修整,1952年,在此盖起一座凹型青砖瓦房,即南山甲所。


1958年,湖北省委在离甲所不远处扩建东湖宾馆,1959年底梅岭一号竣工,随后梅岭二号、三号相继竣工。


1953年2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来武汉,下榻原中南局招待所,即现在汉口惠济饭店内的一栋平房式别墅。1956年5月起,毛泽东来武汉都下榻南山甲所。1960年起改住梅岭一号,直至1974年。


据考证,从1953年2月至1974年10月,毛泽东先后48次到东湖,最长的一次住了178天,累计居住时间仅次于北京,东湖宾馆也因此曾被人们称为“湖北中南海”。而他老人家到其它大城市(北京不算)走动的次数据说基本上没有超过两次。这个超越成吉思汗的近代豪杰每次到武汉几乎都要“畅游长江,夜宿东湖”。


毛泽东在东湖梅岭的故居看上去并不起眼。周边古木参天,茂密的枝丫覆盖着几幢低矮的石头房子,她宁静,内敛,但张力磅礴。她伫立在东湖一隅,抬眼即是烟波浩渺——面积33平方公里、全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中湖。远处,左有磨山,右有珞珈山,水汽蒸腾,气势如虹。



提议邓小平第二次复出


东湖梅岭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内,挂着数百张照片,纪录了毛泽东在这里运筹帷幄的历史瞬间。


在东湖梅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第一件事就是:毛泽东在此提议邓小平第二次复出。


那是1974年7月至10月,毛泽东最后一次住在东湖梅岭,其间前后接待了5批来自第三世界的国家元首及政要,有3次邓小平作为陪同团团长出席。毛泽东在中外媒体记者面前称赞邓小平:“绵里藏针,柔中有刚,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10月4日下午,他让秘书电告北京,提议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邓小平这次复出,为后来主持中央工作、担当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埋下了历史性的伏笔。


最先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影响深远。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最先由谁提出?一直是一个谜。


这篇评论员文章原本是一篇学术论文。文中说,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话,也是毛泽东最先提出来的。


1963年11月,刘少奇、邓小平等人在东湖宾馆写《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此文打印出来后,毛泽东修改时,加注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本来就是一个大哲学家,他改完这篇文章,很高兴,还在东湖边照了一张相。这张照片如今也挂在毛泽东故居陈列馆内。



指挥炮击金门和华沙谈判


1958年,中东局势骤然紧张。美国一面入侵黎巴嫩,一面支持蒋介石骚扰大陆。蒋介石扬言要反攻大陆。


这年4月,毛泽东由重庆乘“江峡”轮到武汉后,下榻东湖梅岭南山甲所,就一直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经反复思考,毛泽东将目光锁定在金门,决定从这里入手,“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8月23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一声令下,几万发炮弹射向金门。4天后,艾森豪威尔发表讲话,美国将注意力从中东转至远东。9月,毛泽东离京来汉,在南山甲所就炮击金门和中美华沙谈判问题给周恩来、黄克诚写信。他提出炮击金门集中打与打零炮相结合的策略。


9月15日起,中美代表在华沙谈判,我方要求美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撤出在台湾海峡的一切武装力量,不再向我领海领空军事挑衅。


这一仗一直到1979年元旦才结束。中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边谈边打,毛泽东将军事、政治、外交斗争绝妙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挫败美国“划海而治”分裂中国的意图。后来,军事界称之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


构想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武汉,视察了汉水两岸,坐木船游览了东湖。19日,在汉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接到中南局通知,让他陪同毛泽东登上“长江”舰,前往南京。


在“长江”舰上,毛泽东问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点水给北方?林一山展开一张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


毛泽东的目光缓缓掠过图上标注的众多待建水库群,定格在三峡峡谷,他指着草图问:你觉得,这么多支流水库加起来,能不能抵上在三峡修建一个大水库?林一山回答,从防洪效益上来讲,这些支流水库加起来也抵不上在三峡修一个水库。


轮船快抵达南京时,毛泽东对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随后林一山即派出勘察队,经多次考察,先后设计了三条可能的引水线路。其中一条就是在丹江口建水库,引汉(水)济黄(河)。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颁布,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同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初期工程在1974年全部完成,运行至今,这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基础。


从1953年至1958年,毛泽东来武汉和下榻东湖梅岭期间,多次召见林一山,探讨修建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的构想,并称林一山为“长江王”。



毛泽东钟情东湖之谜


毛泽东为什么这么偏爱东湖?


一是楚文化情结。


毛泽东是湖南人,少年时深受湖湘文化影响,而湖湘文化是从楚文化分流出来的区域文化形态。湖北则是楚文化的中心和发祥地。


二是革命经历情结。


建国前,毛泽东至少6次到过武汉。早在1911年武昌首义时,18岁的毛泽东就准备赶到武汉参加革命军,因交通断绝而折回长沙,参加了湖南新军。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又发动“七一五”政变,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可以说,武汉是毛泽东成为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摇篮。


三是杨开慧情结。


1927年2月,杨开慧携幼子毛岸英、毛岸青,随毛泽东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


1927年8月,毛泽东回湖南,着手发动秋收起义,妻儿被送至长沙,谁知这次竟成永诀。1930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杨开慧在长沙板仓家里被捕,次月被杀害,年仅29岁。


武汉的日子,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母子最后团聚的时光。武汉,也是毛泽东骨肉离散的地方。


四是水情结。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成都,坐火车均可朝发夕至,毛泽东由此到各地视察都十分方便。尤其是,长江和汉水在这里交汇,武汉又有“江城”之美誉,加之东湖水面辽阔,大而美,符合毛泽东的审美情趣。


【相关链接】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武汉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责任编辑:艳娇

微信美编:晨光、红菊、晨

审       校:军妮、虹瑾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从荆楚大地,了解习近平最新治国思想

◆俄罗斯狂买黄金,而中国却把黄金存在纽约,为什么?

◆美国为什么敢制裁中国、俄罗斯甚至世界,秘密有三

◆平壤房价多少?朝鲜买房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