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奇故事】


中企思智库: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里尔。200年风云变幻,200年沧海桑田,今天,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语言,指引着人类追寻理想社会的脚步。


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中国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首印时书名印成《共党产宣言》,传到山东广饶刘集村后,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1975年1月,病重的周总理仍惦记着首译本的下落。就在这年秋天,一位用生命守护近半个世纪的老人,把它献给了国家。


躲进柴屋翻译


1920年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无法立足的陈独秀,被迫离开险地,避往上海。


天还没亮,李大钊扮成账房先生,乘一辆骡车送陈独秀出城。他从怀里取出一本英文小册子,郑重交给陈独秀:这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出来的,想办法把它译成中文。欲知马克思主义为何物,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这是第一把开锁钥匙,中国的出路和希望就在这里。


1920年3月底,上海。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的戴季陶找到《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托你物色一高手,把我从日本带来的《共产党宣言》日文版翻译成中文。


邵力子眉目一展说:此等重任,非杭州的陈望道莫属!


陈望道带着重托,扛着一箱沉甸甸的书籍,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他知道自己刚刚在杭州“犯过事”,已引起当局的注意,决定先找一个隐蔽处。


躲到哪里翻译合适呢?


他屋前屋后转了几圈,相中自家屋旁的柴屋。


整整一个月,陈望道足不出户。到4月底,终于大功告成。陈望道钻出柴屋,想舒展一下酸胀麻木的筋骨。没想到,被头顶上明晃晃的太阳一照,竟一阵头晕目眩,幸亏扶着墙,才没摔跟斗。


这一年,陈望道二十九岁,比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的马克思小一岁、比恩格斯大一岁。


1920年8月的首译本,封面标题印错


第一版名字印错了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把出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作为首要任务之一。陈独秀约陈望道和李汉俊碰头,商议出版的事。


李汉俊挠挠头:眼下局势紧张,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会惹来麻烦。陈望道眉头紧锁,叹了口气:是啊,他们哪里能容忍《共产党宣言》公开印刷发行?


李汉俊接着说:还有一个难题——到哪里筹集出版经费呢?


陈独秀踱着步子:钱的事,我来想办法。听说维经斯基带来一大笔共产国际经费,我找他去商量。


拿到钱后,陈独秀、陈望道立刻在拉斐德路成裕里12号租了一间房子,秘密开设印刷所,承印《共产党宣言》。


这天,陈独秀和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悄悄来到印刷所,心情急切得就像等着自己的孩子降生。


过了一会儿,工人送来几本刚装帧好的小册子,一股清新的油墨香沁人心脾。几个人迫不及待地捧在手里,一边端详,一边压低嗓门,兴奋地议论着。


眼尖的陈望道惊叫一声:糟糕,印错了!怎么印成“共党产宣言”了?


陈独秀仔细一看,可不是嘛,封面上果然印着“共党产宣言”!


快停下,快停下!陈望道连忙朝印刷工人喊。可是已经晚了,几百册都已经装订好。怎么办?毁掉重印?几个印刷工人慌了。


陈独秀摇摇头:不行!我们本来就缺经费,毁掉重印太浪费。


李汉俊安慰道:好在扉页和封底的书名没印错,没关系,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陈独秀思忖片刻,果断决定:这样吧,这些书就不要出售了,全部免费赠送。把封面重新排一次版,这个月再印几百册,封面改成蓝色的。


“散布”《共产党宣言》,被钉死在城墙上


1926年春节前,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回乡过年时,把一本《共产党宣言》带回广饶的刘集村。


一天晚上,刘考文陪着姐姐刘雨辉到了村民刘良才家。刘雨辉从衣袖里拿出本薄薄的书:这本《共产党宣言》就留给你们了。这里面很多话都是革命的道理,能让人眼明心亮。


几个月的时间里,刘良才都在反复读《共产党宣言》。他决定举办农民夜校,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学习。


就这样,一帮子农民兄弟,在1926年的这个夜晚,认识了被称为“大胡子”的德国人。他的《共产党宣言》,不仅被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也正被鲁北平原上的农民慢慢接受着。


当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广饶县国民党政府为找到这本《共产党宣言》,派出数百人到刘集挨家挨户搜索,连一张纸片都不放过。


刘良才身份暴露后,在广饶县难以立足。组织上调他到潍县,担任中心县委书记。这天晚上,刘良才和共产党员刘考文在地道里焚烧文件。刘考文拿起那本熟悉的《共产党宣言》,捧在手里看了很久:这本书也要烧?


刘良才接过来,轻轻地抚摸良久,说:它比咱们的生命还重,我把它交给你了。刘考文用力点点头:人在书在!


1933年夏,刘良才被捕。罪名是刘良才到处散布《共产党宣言》。


刘良才背靠在城墙上,七个彪形大汉围上来,其中五人分别按住刘良才的头、手、脚。刘良才双腿被牢牢地钉在城墙上。他挣扎着,痛苦地扭动着身躯,脚下两洼血水。


刘良才强忍剧痛,横眉怒目:老子生为《共产党宣言》生,死也为它死,早点送老子上路吧!这喊声,掷地有声,如雷贯耳。


最终,铁钎刺进刘良才的胸膛,穿过心脏,扎进城墙里。   


周总理的心病


1975年1月,全国四届人大会议期间,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又向陈望道打听《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的下落。


陈望道先生无奈地摇摇头。


周恩来怅然若失:这是马列老祖宗在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我的一块心病啊。


这年秋天,广饶县文物所所长颜华来到大王镇刘集村,搜集革命文物。得知失踪多年的《共产党宣言》在刘世厚手里,大家七嘴八舌地动员他献出来。


四十多年前那个夜晚,刘考文匆匆跑到刘世厚家,从怀里拿出这本书,郑重地对刘世厚说:我已经暴露,随时都有坐牢杀头的危险,这本书是咱的革命之本,你记着,人在书在!


不久,刘考文果然被捕入狱,全家被抄。


从那时起,刘考文的话就时常响在刘世厚的耳边。


1945年,日本鬼子把刘集村烧成一片火海,刘世厚本与乡亲们一起逃出村庄,但仍冒着生命危险潜回村庄,将这本书抢救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每到清明节,刘世厚先去祭奠烈士。在烈士坟前,他纸钱烧完,一杯清酒敬罢,就捧出当年那本《共产党宣言》,端端正正地放在墓旁。


每次,他都像老伙计相聚拉呱儿那样开了腔:这本书我又带来了,我保管得好着呢!你们在天之灵就放心吧。伙计们,咱们再学学《共产党宣言》吧。说完,刘世厚老人就在墓前磕磕绊绊地念上一段《共产党宣言》的话。


在众人动员他献书的那天晚上,刘世厚辗转难眠,第二天,一向早醒的刘世厚竟没有起床,在床上连续躺了三天。


这天上午,刘世厚提着那个蓝包袱,来到烈士坟前。田野里一片葱绿,风暖暖的,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盛开在坟冢上。


刘世厚拿出那本书,轻声道:老伙计们,今天我就把它交给国家了,我是舍不得啊,可我老了,往后也要到你们那边去,书留在我这里,咋办?交给国家世世代代地管着,咱们更放心,也让世世代代的人学下去,不能到在咱们这就断了,是不?


刘世厚离开坟地,径直来到大队办公室。他轻轻地打开包袱,碎花包袱像莲花一样绽放开来。他双手捧起书,低头看了很久,低沉地说:可要保管好它呀,为了它,咱们死了一摞摞的人哪……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后经多方考证,正是中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如今,作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被珍藏在山东东营市历史博物馆里。


【相关链接】3月15日,中企思智库发表的重要文章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纪念马克思逝世135周年!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艳娇

微信美编:晨光、红菊、晨

审       校:素娟、文贤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于彦忠与柬埔寨公参举行会谈,就企业间合作以及举办高级别对话活动达成共识

◆常州四药连续20余年,环比增长20%,坚守一种信念,数十年矢志不渝!

◆朝鲜半岛和平了,美韩面临第一个问题,萨德要不要拆?第二就是美军要不要撤?

◆美国总统是三军统帅,德国、印度、日本总理谁有权发动战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