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家河,每天参观学习者过万,初心从这里开始

习近平曾经插队的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


【梁家河,每天参观学习者过万,初心从这里开始】

 

“在陕北插队的七年,给我留下的东西几乎带有一种很神秘也很神圣的感觉。我们在后来每有一种挑战,一种考验,或者要去做一个新的工作的时候,我脑海里翻腾的都是陕北高原上耕作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

 

49年前,习近平来到陕北,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青春岁月。习近平形容陕北是他的根。49年岁月如梭,昔日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如今已满目青郁,不变的惟有那大地的广袤和信天游的歌声。

 

七年的知青生活,最难忘田间地头一同滴洒的汗水,最难忘那碗来之不易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最难忘寂静深夜里一豆萤火下煤油灯的味道,还有依依惜别时眼中的不舍……


“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

 

初心,来自人民,又回馈人民;梦想,从这里发芽,又从这里出发。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推出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用声音追溯习近平在梁家河的“初心”。

 

2015年2月13日中午时分,安静的梁家河沸腾了。

 

“近平回来了!”

 

“总书记来了!”

 

村口一块写着“知青淤地坝”的石碑前,十几位乡亲激动地同这位当年“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现如今13亿中国人民的领路人握手寒暄,欢迎他回家。


上世纪60年代末,十五六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大队,开始了艰苦却受益终生的知青岁月——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他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又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直到1975年秋天离开。

 

习近平曾在给梁家河乡亲们的信中深情地写道:“我始终不曾忘记在梁家河度过的难忘的7年,始终不曾忘记那片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

 

在习近平的记忆中,那里的乡亲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

 

那时的陕北大米很稀罕,逢年过节都吃不上。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中仅吃过一次白米饭,是村民李印堂送给他的。

 

李印堂在铜川当工人,和习近平很要好。有一回李印堂回家时带了一点大米,让母亲蒸了米饭给习近平尝尝。印堂妈细细淘了米,蒸了一碗白米饭,让印堂趁热给习近平端了过去。

 

习近平后来动情地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

 

青年习近平感受着来自梁家河的温暖,并把这种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去清华大学,告别梁家河的那天令他终身难忘。

 

“早上一起来推开门呢,外面都站满了老百姓、乡亲们,但是都没有吵我,因为我在里边睡觉,(他们)静静地等。”习近平当众落泪,人群中也有人掉下了眼泪。

 

“村里人把近平送出很远,他一再让大家回去,大家才依依不舍地和近平道别。我们都记得,近平给村里人说:‘大家都回去吧,我会回来看你们的。’”村民梁玉明回忆。

 

习近平离开了梁家河,但他把心留在了那里。


【相关链接】梁家河

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


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 “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据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


从那一刻起,16岁的习近平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责任编辑:英杰

微信美编:晨光、红菊、晨

审       校:晓颖、英杰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周末论坛: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21度——有北方“凉城”美誉,距北京200公里,来度假吧

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中国为什么能打赢?怎么打?

2018年下半年大事件!你需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