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宗庆后:如何抓住生命中的一丝丝可能


【宗庆后:如何抓住生命中的一丝丝可能】


中企思智库:


他今年74岁,闯过了生命的第一道坎;


他勤奋,工作是他最大爱好;


他节俭,一年消费不过几万元;


他勤劳,一年有一半以上时间跑在市场;


他智慧,最大的优势就是发现市场;


他认真,每花一分钱都要记账,据说洛克菲勒也是如此;


2019新的一年,面对多变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怎么办?勤奋苦干,莫问前程,莫做计划,以宗庆后老先生为榜样,多行好事。


1945 年10月,宗庆后出生于江苏宿迁,祖父曾是张作霖手下的财政部长。因父亲在国民党政府当过职员,1949年后,宗庆后全家不得不迁回祖籍地杭州,仅靠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一份微薄的工资度日。


尽管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但初中毕业后,懂事的宗庆后迫于家境困窘,不得不辍学,干起了谋生的小买卖。他曾走街串巷叫卖爆炒米,也曾在寒冷的冬夜到火车站卖煮红薯,虽然挣到了一些钱补贴家用,但这并不是宗庆后理想的人生。


直到 1963 年,他打听到舟山马目农场正在杭州招收知识青年且不论家庭背景的消息,宗庆后紧紧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马目农场是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本是关押犯人的劳改所,被称为“舟山西伯利亚”。18岁的宗庆后每天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以一颗倔强的心坚持了下来。


一年后,马目农场收缩,他辗转来到绍兴茶场。从事种茶、割稻、烧窑、开山……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彼时的宗庆后与所有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待就是15年。他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径,是四处找些书来看。《毛泽东选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对他影响颇深。


1978 年,随着知青的大批返城, 33 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顶替退休的母亲进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彼时,他们一家 6 口仍然蜗居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


从糊纸箱到卖纸箱,他用脚来丈量中国的市场,深入到穷乡僻壤、犄角旮旯。 10 年里,宗庆后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对他而言,背着几台落地电扇,像个跑单帮般地挤在绿皮火车上,只不过是一种谋生和消解无穷能量的手段。


待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42岁的沉默的中年男子。1987年,宗庆后带领两名老师,靠借来的14万元钱,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


在被命运遗弃了大半生之后,这一次宗庆后紧紧抓住了命运给予的一丝可能。像一个工作狂似的,戴着草帽,骑着三轮,到处送货。风里来雨里去,他似乎要把过去所有耽误的时光都追回来。


责任编辑:钟思

微信美编:启明

审       校:智慧


点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张志国:小家融入大家,企业融入国家,这就是明城的理念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在一个商品过剩的时代,只有一个不过剩,那就是——服务

◆杨旭亮:80后企业领导人始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