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进外企好还是内资企业好?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之前也讲过外企裁员的事情,比如《十八年的上海外企白领之路》,说过外企内部斗争激烈,不过内资企业何尝不裁员、不斗争呢。
综合来看,这40年以来,外企从在中国市场试水,到大批涌入,再到不断撤离,当下已经达到一个逐步优化的状态。
什么叫优化状态呢?就是新进入的和离开的外企数量,差不多了,外资在中国的总用工,保持一定的常量,不变了,但这些外资公司和品牌会更加优质。
最终,无论哪个国家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经济发达了,所谓的“白领”肯定更多的来自本国的企业、单位,而不是外国人来此开的分公司所谓“外企”的。
但是,在你各种培训考试和关系努力后,也没能进入体制内,或者想进大国企的努力失败之后,你又想取得比民企、私企更多的收入,则外企还是合适的职业之路。
在你没有关系背景之时,外企确实更可以靠你的那些“能力”“实力”进入。选择外企,这也是平民家庭的毕业生,一个职业可能向上的为数不多的突破口。
当然,时至今日,也有反对方,比如下面这位,这“小飞侠”就对外企异常崇拜。他或她所述虽有点夸大,但大体描述并不错。也可能TA刚刚被内资企业单位虐待过了,义愤填膺则会美化了外企,我们都要辩证地来看。
本篇,就是来看下各类企业的特点,特别你在其中打工的优劣分析,主要讲内资和外资,便于你选择。
外资在中国,确实到了一个优化阶段,是升级的趋势所致,这也是时代的需要。我来举几个例子,大家现在就可以搜索相关公司和行业。
比如咖啡速饮行业,星巴克准备全国门店数量翻番,你国内民企或者国企也能开个星爸爸,跟星巴克竞争不?
三年前有家德国企业,做医疗的,我有个师兄年薪250万跳过去做了副总,薪水实现了高位翻番。后来我一研究,发现很多医疗公司现在才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因为我们的人均GDP到了1万美元了,市场到了运用它的产品和服务之时。
这家公司有一款主打产品,垄断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叫做血透仪。一个社会之前穷,人均GDP不足1万美元,得了尿毒症,就等死。现在为了救命,愿意花钱去看了。医疗行业中的类似业务还有很多,别听“中国科技”发达那些吹牛的报道,各大医疗、工业、工程甚至农林牧副渔业、第三产业,你去看下最贵的主流设备,大多欧美的。
中国的移动支付,只是一个欧美已经存在的消费技巧,他们金融行业开放得早,银行大多民资,待人客气,不但态度人性化,利润也分享给你很多。我们的则大多只允许国企和银行有限参与,才能拿到牌照,并且存贷利率倒挂,各地政府利益参与其中,关系林立。所以,互联网巨头在无法改变银行体系的情况下,从草根阶级出发通过网上寻求自下而上的突破,这才倒逼出来了一个移动支付的时代,发展壮大,跨过了银行的信用卡时代。
今年上半年中兴被搞了下,巨亏上百亿,这才发现自己吹牛了,30%的核心部件来自美国,然后国内发誓加大投资芯片行业。你不知道,生产芯片的设备也被欧美垄断了,标志性的大家搜下一家公司,叫做“应用材料有限公司”,以他为首的几家外国巨头,当下在中国的销售额几乎每年都翻番还不止。
这种外资企业,当然是我们求职的目标,进去后收入能达到当地同龄人的2倍以上。本科毕业五年在他的西安分公司月薪能接近2万,都秒杀上海的薪资水平了。
趁着贸易争端,国内开始放开很多行业的外资和民资限制,比如瑞银等12家国外金融机构获得在中国出售理财产品的牌照,不是说你去理财,而是说你可以进去工作;比如宝马在国内5月份宣布俩新工厂的建立,光沈阳新厂房的设计新增产能就年产45万轿车,还不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新研发中心和新能源合作项目,奔驰和奥迪也有类似的新投资,加码中国。
还有独资企业的增加,比如特斯拉,今年7月宣布的新工厂,会在上海新设一个年50万辆纯电动汽车产量的独资工厂,这就是几万人的优质的直接就业岗位,都还不谈供应商的那部分就业机会。
例子很多,不举了,此后是一个外企优化升级的年代,外企控股权力进一步增加,宝马就是宝马,往后“宝马”二字前面的“华晨”“长城”会被淡化,或者去除。
回到主题,通常来讲,内资企业包括公务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大型民企、私营企业,而外资企业则主要分为欧美外资、非欧美外资、港澳台资、日韩企业。
凡事都要看时代背景,外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工资确实高。当时,很多人从国企跳到了某些500强外企,而且是那几年行业排名靠前的大公司。那时工资不谈翻了好几倍,涨了不少是肯定的。但十几二十年下来,你就会发现当初那家国企的工资待遇,也已经赶上来了,现在你会发现跟前同事相比,大家进账也差不多。
不过,在国企混,脑子一定也要好使,不然得被人玩死,之前我们也说过外资和内资“搞人”的不同《内资和外资哪个“搞人”更厉害?》,国企民企等内资企业很多时候办公室权术较多,有时不能多说一句话,搞得步步惊心,一般的书呆子尤其搞技术的,就不适合了,还是待在外企或者创业公司混混得了。
其他外资企业,则包括日韩、港澳台、新加坡印度等等亚洲企业,也包括其他非欧美外资,就是亚非拉等等。这些外企,貌似不“正宗”,但你要把握他们的主要特征,尤其是本质,他们赚点小钱,主要从事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不怎么看重的生意。当然,也有工资尚可的,比如日韩的大企业。
这类企业一般基本工资不高,但加班是有加班费的,这点不同于国内企业单位,也不同于大型欧美外资。你进非欧美企业牺牲的是时间,工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低。
整体来说,外资企业的工资,主要看他们母国的工资水平,你去新加坡企业,则正常工资是超过印度公司在中国分公司的。再举个简单例子,瑞士本国工资傲世全球,你进入瑞士企业,工资自然不会低。
外资企业的工资看起来不低,但它们确实容易裁员,市场一个风吹草动就赶人走,也容易撤资、关停并转,有时猝不及防。我为何发展啥副业呢,因为我从25-35岁目睹了十年裁员,包括我的领导、隔壁的部门经理、各部门老员工,都被裁过。
本文结束。大家把握以上各类企业的特点,做好心理准备,挑选自己合适的即可。
我职场辅导了15年,上千人月薪翻倍跳槽的精华总结,才成了这个《真正的跳槽技巧》课程。大家可参加,一周内对公众号好友39元优惠。颠覆了市面上所有HR写的求职技巧,跳槽就是要打败HR。因为是有用的,预计年底会提价到1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