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0429】密接还是非密接?判还是不判?新冠感染者排毒状态推定!

陈曦 自贡疾控 2022-06-15
密接还是非密接,判还是不判,这是个问题。

新冠疫情处置中,密接判定是专业人员面临的终极哲学考验。密接范围判大了,从局部说是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甚至单位停摆1-2周,从大局说就是密接、次密呈几何倍数增加,瞬间击穿城市流调和隔离能力,应隔的来不及管,不应隔的挤爆隔离点。但密接的判漏了,那可能代价就是一座城市的停摆和自己职业生涯的污点。划定密接范围的主要依据是接触时候病例的排毒状态,笔者在这里总结了多次疫情实战中的密接判定的考虑维度原则,仅供各位同仁作为参考。

感染者排毒是一个连续的状态过程,以排毒情况进行划分,可将新冠感染过程分为潜隐期、排毒初期、排毒高峰和恢复期,具有以下特点。

一、潜隐期
从感染新冠病毒后到开始排毒所经历的时期称为潜隐期(图1)。实际情况下,这段时间指从感染病毒起,延续首次核酸阳性检出,通常为感染后2-5天。感染病毒后24小时之内即使不检测,也可常规推断处于潜隐期。超过24小时的,但连续的核酸阴性结果期间仍可认为处于潜隐期(假设核酸检测结果可靠)。

潜隐期的感染者不具备传染性,如排除机械携带可能,感染者在这个时间段接触人员的风险极低。如果感染者在这个时间段被发现和管理,产生次代传播风险低。

潜伏期指从感染到发病的这段时间。新冠感染者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具有传染性,因此潜隐期一般短于潜伏期。
图1新冠感染者排毒时间特征分布图(潜隐期)

二、排毒初期
感染者从开始排毒到排毒量达到顶峰所经历的时期可称为排毒初期(图2)。在这段时间中感染者排毒量从少到多,传染性也不断增强。这个时期的初期感染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但在连续核酸检测过程中,感染者Ct值短时间(1-3天)内快速下降,临床症状也可能随之出现。

如果感染者在这一时期被发现并管理,其接触者是存在感染风险的。因为这一时期持续时间短,其密接即使感染,在这个时期极有可能尚处于潜隐期,次级密切接触者风险低。
图2新冠感染者排毒时间特征分布图(排毒初期)

三、排毒高峰
感染者排毒量最高的时期可称为排毒高峰(图3)。这一时期具有以下特征:1.排毒量高(Ct值低)且波动较小;2.可能有明显的临床症状;3.同时期的其他接触者检出阳性。这一时期一般在发病前1天持续到发病后3-5天。

感染者这个时期的传染性最高,感染者这一时期的密切接触者判定和风险场所划定可适当扩大范围,重点管理。

如果感染者在这一时期被发现并管理,同住、同办公室等与病例有持续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有很大可能已经感染,甚至已经进入排毒期,其次密也存在感染风险,同样需要尽快排查和管控。
图3新冠感染者排毒时间特征分布图(排毒高峰)

四、恢复期
感染者排毒量明显下降至排毒停止的时期可称为恢复期(图4)。这一时期感染者连续的核酸检测结果表现为排毒量明显且稳定下降(Ct值稳定升高),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如果有肺炎症状,影像上可表现为病灶开始吸收。

感染者在这个时期的传染性已经明显下降,随着排毒量的下降,其接触者风险逐渐降低。

如果感染者在这一时期才被发现,说明疫情发现晚,之前时期的密切接触者有很大可能已经感染并已经进入排毒状态,次密感染风险同样较高,甚至已经发生社区传播。在获得密接核酸检测结果前,可将次密暂时按照密接标准扩大范围和强化管理,或启动区域性人员管控和核酸检测。
图4 新冠感染者排毒时间特征分布图(恢复期)

五、其他辅助检验
除了核酸检测,抗原和抗体检测也可以作为判断排毒时期的辅助证据以供综合判断,不同时期的特征如图5所示。

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趋势基本一致,略晚于核酸检测呈现阳性,抗原滴度持续上升至高峰,之后滴度逐渐下降。

抗体检测:感染后3-5天IgM开始呈现阳性,持续1-2个月内消失。感染1周左右IgG呈现阳性,可长期维持阳性。接种疫苗对抗体的影响与实际感染类似。接种过疫苗一段时间后,IgG可长期呈阳性,但如果发现IgM阳性或IgG滴度快速升高,可考虑近期感染。
图5新冠感染者抗原和抗体检测情况分布图

结语
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对感染者所处的排毒时期进行综合判断,评估感染者同时期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感染风险(表1),从而更加科学精确的判定风险人员,在最大限度控制风险的同时减少防疫资源的浪费。
表1新冠感染者不同排毒时期特征及风险
*:此处仅针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四个时期均无症状,其余项目与确诊病例相同。

个人学术观点,仅供参考!


往期回顾


3月以来本土感染者超32万,波及30省!四川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在绵阳,请公众主动对照病例活动轨迹及时报备

本土新增1500+26420例!现有16个高风险222个中风险区!

自贡市“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有奖竞答活动开始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