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李药业成胰岛素第一股,启明创投投资回报百亿元

Armstrong Armstrong生物药资讯 2021-06-08

▎Armstrong

2020年6月29日,甘李药业历经曲折终于登陆A股上市,募资24.4亿元。上市后连续4个涨停板,目前市值接近500亿元,远超通化东宝的338亿元。

2019年全球胰岛素市场规模200亿美元左右,继续缓慢下降的趋势。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规模112亿美元,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19年国内胰岛素市场规模214亿元,国产胰岛素55-60亿元人民币左右(珠海联邦应为6亿元左右),国产化替代率30%左右,仍有很大的替代空间。国内胰岛素市场呈两极模式,受医保和价格因素影响,二代胰岛素主要在县级医院,一二三线城市则以三代胰岛素为主。通化东宝、甘李药业长期分占二代、三代胰岛素市场。由于国内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仅在10%左右,远低于欧美的25%,因此诊断和治疗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二代、三代胰岛素都将保持稳定增长,但三代胰岛素的增速会更快。目前三代胰岛素的比例应在55-60%左右。

国内胰岛素市场另一个特点是预混胰岛素占比三分之二,与欧美截然不同。由于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的需要,一般因个人的饮食习惯、代谢情况等有所不同,欧美出于更合理管控胰岛素水平,多采用长效+速效的联合疗法。国内则对少打一针的优势比较青睐,导致预混胰岛素比例很高。通化东宝5000万美元引进Adocia的Biochaperon(使得甘精胰岛素在中性条件下可溶,下图)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复方制剂,可以形成对预混胰岛素的竞争优势。不过这方面,诺和诺德的德谷+门冬胰岛素已经上市,是其重要竞争对手。
另外一个发展趋势是GLP-1受体激动剂发展很快,因其减重效果可以很好的平衡胰岛素的增重效应,成为胰岛素的绝佳搭配。国内由于价格原因,GLP-1市场规模一度很小。利拉鲁肽进入医保后,基本完全占领了国内市场,占比超过90%,2019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人民币。不过国内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甘李药业都没能在这一领域赶在第一梯队。甘李药业下一步的重点是在欧美上市胰岛素类似药,销售与山德士合作。目前礼来的甘精胰岛素类似药销售额在11亿美元左右,但增速放缓。且礼来与赛诺菲达成专利和解,意味着后来者需要再次挑战赛诺菲的专利。
启明创投在甘李药业最艰难的时候坚定地投资,大股东通化东宝股权稀释并最后退出。2009年首次增资1亿元,获得14%股权。2011年与北京高盛等完全接收通化东宝的股权,启明出资2.36亿元,占股提高至24.6%。此次IPO后,启明的股份稀释至20.52%。按目前487亿元的市值,启明所持股份(明华创新、苏州启明、天津启明、苏州启明)市值达100亿元,投资回报接近百亿元。

总结
当下国产胰岛素的竞争正越来越激烈,并日益融入全球竞争。在国外,胰岛素类似药的开发企业仍是胰岛素厂商自身,礼来仿制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赛诺菲仿制礼来的赖脯胰岛素,仍然是一个寡头游戏。印度的Biocon与迈兰合作,中国甘李药业与山德士合作,进军欧美市场。除此外,国内的胰岛素竞争异常激烈,已经是数十家药企混战的局面,未来仍需进一步的洗牌,形成新寡头格局达到规模效益。同时,胰岛素市场的先发优势仍然很明显,因为糖尿病作为慢性病,市场上都是存量患者,加上配套的胰岛素笔,销售端替换的速度比较慢。这也是东宝与甘李历经十多年才抢占25%份额的原因。当然,不排除后来者加入会引发价格战,以及可能的集采等影响。总之,胰岛素市场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仍然握有重要的先发优势。
诺和诺德拥有最全、最优质的的胰岛素和GLP-1产品线,如今依然牢牢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的半壁江山和GLP-1的几乎全部份额。索马鲁肽已经上市,口服版也已经上市,降糖药版也在路上,一周一次胰岛素刚刚2期临床成功。国产胰岛素和GLP-1的路还有很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