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土豆」迎接「大人物」

玥雯&Sue 一土教育 2019-07-03

题图:小土豆向来自芬兰的客人介绍自己的菜园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207 篇文章


作为一个开放的学校,一土一直不缺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四面八方的客人,“校园小导游”项目也因此孕育而生。

 

招聘其实刚张贴出一天,校长信箱中就收到了20多份孩子的报名申请,其中,还包括10多份来自K班小朋友的。

 

这不,机会很快来了。上周,一土的老朋友、原芬兰坦佩雷市教育局官员、现芬兰教育学习和发展中心创始人金穆兰老师,带着芬兰驻华使馆科学及教育参赞Dr. Tirronen Mika 先生和芬兰儿童空间设计师Toni来一土参观,三个一土校园小导游经过紧张的讨论和准备,圆满完成任务,在短短三十分钟的探校中,将学习的自主性和一土个性化的教育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导游招聘广告一经贴出,就收到20多份报名申请


 “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玫瑰花?”


“Which color do you prefer?”在门口迎接芬兰客人一行的“小导游“们拿出了自己的礼物:满满一袋各种颜色的折纸玫瑰花,据说是三年级助理导游Caitlin连夜叠完的,有红色、绿色、紫色、黄色等等。



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的颜色呢?“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红色,有的人偏爱绿色,我不知道客人喜欢什么颜色,就多准备一些颜色,总会有他们喜欢的”,Caitlin说。 如此周到的小导游!在一土的课堂上,老师非常尊重孩子们的选择,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去满足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和喜好,当角色转换时,孩子们也细致地考虑到了每一个客人不一样的个性化需求。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说的一点儿都不错。


 “带客人们去参观我们的阁楼吧”


尽管只是半个小时的探校活动,但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来让客人感受他们最爱的校园,展现一土的价值和精神,还是需要花不少心思的,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小土豆”们召开了紧急会议,每个孩子拿着学校的平面图,根据他们眼中的学校,开始自主设计路线。

 

“从猛犸班这边进来,可以带他们去参观小阁楼,我觉得这是学校里最好玩的设计,我们平时都喜欢在这里玩。”

“同意!一定要上楼梯,上面还有帐篷呢!”

 

于是,孩子们便把参赞和身高一米九的芬兰设计师Toni带到了最高高度只有一米六的阁楼里。设计师不得不歪着脑袋,却兴致盎然地在这个局促却别有洞天的阁楼的小窗往下偷窥教室里的情景:一场正发生在K班里的生日会。

 


设计师Toni赞叹道: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喜欢在与家庭环境相似的生活空间里活动,这样会让他们觉得有和在家相同的安全感。我很欣喜地看到,一土的校园设计处处都体现着这是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学校。”

 

在路线设计时,孩子们曾就去哪个班参观产生了一些争执和分歧,毕竟每个班的特色都不尽相同。Caitlin主动提出不用进三年级自己的班级,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班最值得展示的其实是教室外墙面上贴的我们写的‘我是谁’以及‘我的妈妈’的文章,那里面有好多故事,不一定非要进班,我觉得可以选择进一个二年级,或者一年级的班级。”说得有理有据,连在旁边培训小导游的老师都没什么可以反驳的,就按照孩子的意愿来吧!



“上学期我们的项目课探究的主题是‘我是谁’,从自己的名字开始,认识了我们的情绪,记录了自己的爱好,了解了我们的爸爸妈妈……最终,我们更好地认识了我们自己


“请先不要扔掉萝卜的根儿”


在路线设计上,小导游们很快达成的另一个共识,便是给客人们介绍自己心爱的种植园。“我们可以带他们去看我们种的蔬菜,嗯,我们的萝卜和卷心菜都已经长出来了!”一年级蜻蜓班的小导游自豪地说。

 

参赞来的时候,正巧赶上了一年级小柳班本学期的第一次收获。这次的主要收获是樱桃萝卜,看这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



“何老师你快看,我挖到了一个长长的萝卜!”“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形状的樱桃萝卜!”孩子们忙着采摘、冲洗萝卜,边吃边七嘴八舌地聊着天,大朋友们也品尝了孩子们的劳动果实,大热天儿咬上一口香甜鲜美多汁的萝卜,还是自己亲手种植的劳动果实,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吃完萝卜,参赞问:“这个剩下的萝卜根儿该怎么处理?”

 “哦,跟我来,可以把它扔到蜻蜓班的一个地方。”

 

参赞照着做了,那根吃剩下的萝卜根一直攥在手里,一起随着小导游来到了蜻蜓班的教室。


“就是这里啦,”小土豆指着门口的一个塑料桶说,“您可以把它扔在我们的堆肥箱里。平时我们的剩饭、果皮都会集中在这里堆肥,继续利用。”


不仅来访的客人,同行的老师也都收获了惊喜:原来平日学习的东西孩子们早已内化在心里,变成了自己的习惯,并能把好方法身体力行地传递下去。


 “你觉得我做得好吗”


探校做完了,习惯了项目制学习的小土豆,也不忘了在“展示”的最后收集反馈,为此,小导游还精心设计了评价问卷“Did We do a good jod?”。

 

想必不说你也知道芬兰客人们的评价了吧! “Yes, Very Good!”



尝过了孩子们种的萝卜、桑树下打下桑葚儿,参观了一土校园,芬兰参赞Mika先生毫不避讳对一土由衷的喜爱:

 

 在中国六年,我去过很多中国的学校,也参观过世界上各种学校,但是今天来到一土,好像是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和芬兰教育久违的共鸣。Yinuo, I finally found you. 尽管这些年大家对芬兰教育趋之若鹜,但我从来都不愿意将我们的教育简单归为“芬兰教育”,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是把所谓的‘教育常识’真正应用到育人中,还原教育本来的样子,在这点,一土和我们是相通的,真的很幸运在中国遇见了一土,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并希望能真正做些什么,来让这里我所看到的好的教育做的更长久、影响更多人!

 

而对于小土豆们,这次的探校只是“一土校园小导游”的开始,20多个报名导游的孩子们正摩拳擦掌,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都能以小主人公的身份来给每一个来访一土的朋友们介绍他们钟爱的校园和学校。

 

在一土,学习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确是的。



小月校长写在后面



很多人可能认为,在学校,学习发生在教室中,发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与孩子的互动中。在一土,学习也发生在像“校园小导游”这样的非正式的学习场景中,这样的事情,大家可能看着很熟悉,我们小的时候,学校也会找能讲的小朋友来接待领导。而这个学生项目,有什么不同?


在我看来,相对于成人有套路的导览,这一定是一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探校。让学生成为小导游,与学生一起开导览设计会议,学生们自主决定参观线路,把他们最爱的学校,用他们的方式,呈现给参观者,当我们愿意信任学生时,超越成人设计的导览方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孩子在这样的文化中浸润式地学习,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导游产品也是一定会是以参观者为中心的。 



▨ 内隐学习与学习文化


近年来,学习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专家发现内隐学习是学习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内隐地向别人学习,其实就是模仿学习。儿童对工具、制品、行为及习俗、礼仪等文化现象的模仿中进行学习。一土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孩子在这样的文化中浸润式地学习,他们自己设计出来的导游产品也是也参观者为中心的。转换视角,以参观者的需求来设计,这样有同理心的设计思维,可能会引出家长们经常问到的这样的问题,同理心怎么教?遇到有同理心的人,在一个有同理心文化的社区,孩子们天然的内隐学习,自然而然地去模仿了成人世界的文化。所以,我们作为成人,要求思考,我们要营造一个怎样的文化氛围让内隐学习浸润式地悄然发生。


真正的学习,来自于承认缺陷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是在说,最大的成就,看起来如有残缺,其功用永无竭尽之时。 在一土,无论是项目制学习还是这样的学生项目,我们关注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不断反思的迭代。探校小导游项目也不例外,引导孩子们设计的老师也会去带领孩子,去做反思与产品迭代。迭代的前提是看到缺乏,承认不足。只有承认不足的人,才能成长,只有承认不足的组织才能发展,这些就是成大成的一种状态。其实,教育是提供一种环境,我们这些人都相信,成人怎样生活,孩子怎样游戏。


彩蛋来啦

 

除了三个小导游带着芬兰客人的探校之旅,在一土音乐教室里,另外一拨儿“小土豆”们用自己的歌声欢迎芬兰朋友们。和着外教老师的吉他伴奏,孩子们在《早春风吟蒲公英》动人的旋律中,吟诵出美好的童年,听听孩子们最美的歌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680vi6k4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另外,北京校区将于6月10日(本周日)举办新一期校园开放日活动欢迎扫描图中二维码报名,期待您的到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