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这是一土教育的第 400 篇文章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Photo by Andrea Leopardi on Unsplash
作者:清瑕,中美跨文化教育媒体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讲师团成员。美国Global A&C Education CEO,中央电视台“非常6+1”教育点评特邀嘉宾。教育畅销书《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作者。个人公众号:清瑕Time。
写在前面:
清瑕老师,曾在中国教育一线学校任教师、校长,中国少年报社培训中心前任校长,后到美国读书学习,有着一线教育实践和理论基础,教育学原理研究生。目前进行中美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比较研究传播工作,访谈有几百位北美华裔家庭、美国学校教师及留学生。她先后曾领衔并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课题研究,在中美各地进行数百场专题教育讲座,出版有多部教育类图书。
▲清瑕在5.18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媒体见面会发言中
从老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媒体人,三十余年职业经历,她从未离开过教育。如今游历中美。致力于做教育行者,中西合璧育儿理念的研究者、传播者、力图将实用且适用的教育方法,科学且现代的教育理念,用通俗易懂、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下周四(5月30日),清瑕老师将带来一场#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分享沙龙,和你聊聊教育那些事儿。文后有活动详情及报名方式,欢迎关注~
五十多年前,我只在母体里呆了不到七个月,就降临在了上海的“仁济医院”。没有啼哭,闭着眼睛,一个柔弱的生命,只有四斤七两。
当时的条件,很多人劝妈妈放弃这个孩子。但是,听到听诊器里传来的微弱心跳,妈妈坚决要求想尽一切办法救下自己的孩子。在保温箱里沉默了七天的我,终于睁开了眼睛,送给了世界第一声啼哭。之后,我们母女开始了相依为命的日子,我的一生也开始和教育融在了一起。
01
妈妈和我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它的起点是爱。当妈妈全力救下我的时候,我知道,我和母亲和所有的孩子和母亲一样,开启了一个教育的故事。
母亲是教育工作者。六十年代初,在号召去内地支援教育的口号声中,师范院校毕业的她,分配到了安徽的乡下,成了长江岸边一所小学的公办教师。
为了让我受到良好的教育,刚吃不到八个月奶水的我被留在了上海外公外婆家。外公家就在南京路旁,邻着外滩。外婆常带幼小的我去外滩看大轮船。她告诉我,“大大”的轮船是从外国开来的,“大”轮船是从安徽开来的,你的妈妈就在安徽。
▲Photo by Maximilian Weisbecker on Unsplash
外公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天下书报社”的创始人,学识修养敦厚,给文人墨客出书,对我要求自然很严。打小我就写字、背诗。如果偷懒,戒尺就在眼前。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背诵中,我忘记了妈妈,也不知道妈妈的含义,只知道安徽的称谓!
我七岁的时候,妈妈把我从上海接到她任教的学校钟鸣公社章亭大队章亭小学读书。她是那所泥巴墙学校里唯一的公办教师。我和妈妈住在大队的屋子里,我们的屋后是一片桃林,幼小的我,白天在土墙围着的教室里上课,放学后就和母亲抬着粪桶去桃林里浇菜地,晚上和一群小伙伴手持“红缨枪”,在桃园边“站岗放哨”。
春天里,桃花盛开的园子,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嬉戏玩耍,这也是妈妈教这群乡下孩子唱《火车向着韶山跑》的地方。就在这样的桃林边,妈妈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给这群连香蕉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孩子,描述着美好的未来。
因为破四旧,收缴了一大批的书放在我们住的大队室的隔壁。妈妈常做的事,就是悄悄打开大队室门,带着我在里面“偷”书看!识字较早的我,也常爬到那个书堆里乱翻,似懂非懂地,在煤油灯下翻完了《烈火金刚》《红旗谱》《金陵春梦》《复活》……
这是一扇“通往世界”的门,妈妈用阅读给我带来了另一个“世界”!
阅读是妈妈的习惯。从我到她身边记忆开始,就看见她在读书。外公每每从上海邮寄来的是书,妈妈回上海带回来的仍然是书。妈妈生病住院,当那些病友捧着iPad看电视剧打发时间的时候,妈妈都是在读书。
当母亲的阅读成为习惯,孩子的阅读也就成了习惯。当我深深感受到在“书”中与“大师”对话的快乐时,我想这是妈妈给我奠定的生命底蕴,遗传的精神基因!
▲Photo by João Silas on Unsplash
当年龄一天天变大,我已从孩子变成成人,成长为一名教师,但妈妈的教育和影响并没有减轻。妈妈的书教得特别好,常常对外上公开课。我实习时,学校教育科提出要听实习生课。当他们指定我时,我吓得连夜乘车回家让母亲帮我备好教案,第二天赶回学校上课,指导老师给了很好的评价。我知道这源于母亲。
刚工作时,教数学的我很不得法。妈妈就请来她上海教书的同学帮我。刚工作两个月,学校就决定让我对外上公开课。我急了,不敢答应,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没关系,你行!” 母亲的信任给了我信心。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的“表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妈妈给了我无数次的帮助。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市公开课教学大奖赛,抽到课题后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妈妈和她的同学一次次地帮我修改设计。她们耐心地辅导着我,一个手势,一句提问,一个解答,细致入微……累的时候我流泪了,对她们的严格要求还有些生气。深夜,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妈妈送来了热腾腾的水饺。
教学大奖赛时,妈妈坐在台下,静静地聆听女儿的讲课。虽然我拿到的是一等奖,可是回到家中,妈妈还是指出了我太多的不足。
每当我的一篇文章发表,一篇论文获奖,一次大赛得第一,我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母亲。有时候我在外地比赛,得了一等奖告诉妈妈,她又会高兴地告诫我:“我不要你第一了,你还是养好你的身体。”
▲清瑕在一土学校三月主办活动中的合影
母爱圣洁而伟大,母亲的影响让我走上了从教之路。她不仅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虔诚于教育的灵魂。或许这就是教育,是养,是爱,是传承和回报的轮回,生生不息!
妈妈,才是我成长真正的起跑线。
02
我和他们
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生命课题。经历生命就要经历教育,接受教育就是滋养成长。在美国的这些年,我访谈了大量的华裔家庭。他们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深震撼,也引发我太多的思考。
哈佛妈妈蒋燕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不是短跑,人生是马拉松,起跑快出几秒对漫长的长跑来说是不起作用的。“坚持的长度”,比“爆发的速度”更重要。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上,希望孩子既要跑起来,也要有足够的能量跑下去。
▲Photo by Goh Rhy Yan on Unsplash
燕子一家住在波士顿,那里拥有哈佛、麻省理工等最多的藤校,同时是美国教育文化中心的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名胜林立。孩子很小的时候,燕子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买上年票,带着孩子笑笑和天天,走遍了这些地方。这些有着丰富人文历史、先进科技的殿堂贯穿了孩子们的童年,也奏响了启蒙教育的摇篮曲。
在孩子小的时候,燕子为他们制定了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计划。在这个小家,每晚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妈妈拿出孩子喜欢的图书,用温柔的声音读孩子爱听的童话,用名著经典滋润着孩子的心灵。笑笑长大了,哥哥也会给妹妹读书……“读书时间”给孩子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
也许只是地点不同,燕子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待过的那个山村小学,想起了那个破四旧抄来的的整屋的"毒草"。生命是相通的,教育也是相通的。
宾大妈妈许晖最喜欢卢梭的一句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她说,教育,不要毁了男孩的野性和女孩的灵性,要让孩子在顺其自然的成长中,拥有自我驱动的能力。
为了在大自然中陪伴孩子,许晖全家放弃硅谷工作,到了匹斯堡这样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和开阔成长的地方。他们可以经常在林子里玩耍,许晖成了孩子们的孩子王,指挥着家里的三个男生变着形式地玩耍。有一次,她带孩子们在公园玩,突然下起了暴雨,她本想让孩子们跑进车里避雨。可孩子们说在雨里跑太好玩了,那就接着跑吧。风雨中,三个小男子汉用独特的方式感受着自然,更享受着成长,接受着家庭教育的滋养。
许晖说,她想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体验自由自在的甚至有点任性的感觉。作为母亲,她必须克服世俗的焦虑,用自己强大的自信心和伟大的仁慈为孩子们的童年建造一个世外桃源,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顺其自然地成长。
▲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教育是一份陪伴,是一个生命引领生命的过程,家庭教育更是这样。采访中的哈佛萌爸还将“尽人事、听天命”的抽象生活哲学变成了孩子能听懂的话,就是: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很小的时候,爸爸就这样告诉雨晴:不管你的能力怎么样,只要认真去做就可以了。只要争取,就有可能到达自己的极致,做最好的自己,不用去和任何人比,只要自己认真,就会幸福满足,就会有所发现,就有独特价值。
有一天,四岁多的小雨晴突然问爸爸:“什么叫认真?”作为一个成人,萌爸当时没有意识到孩子会不懂这句话。他愣了一下,想想后这样反问小雨晴:“弹琴的时候,老师给你提过什么要求啊,怎样才算认真弹呀?”小雨晴回答:“老师让眼睛看着谱子,手要在琴上弹,不能东摸西碰,耳朵要听着自己弹的音乐。”在一步步的启发后,萌爸这样告诉孩子,老师要你眼睛要看着、手要弹着、耳朵要听着、心要想着,心眼耳手一起用就是认真。就这样,孩子知道了自己专心做事就是认真,认真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就在自己的举手投足中。
这样一个抽象的问题,让萌爸在和孩子的问答中解决了。他告诉我,不要过多夸奖孩子聪明,要鼓励孩子认真肯学。不要在孩子前面划线,不要求他非要达到一个标准。只在他的后面划线,肯定他已经达到过的点,由此向前看,抬腿迈步,至于多快多慢都不重要。好比登山,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往前挪步,就为孩子鼓掌。
教育是生命照亮生命的过程,它的实质是点燃和唤醒。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让孩子自主成长。父母要做的,就是在生命的最初,给予孩子合适的环境,给予恰当的引领,等待孩子的天赋发芽。
他们是普通人,但作为父母,他们又那样不普通。他们用心,但更讲求智慧的拿捏,他们付出,但更重视精神的引领,他们接受美式教育,但又不失对中华传统的坚持,他们不是简单的精力和金钱的投入,而是一份生命的引领,持久的爱和责任!
这才是教育的本来。教育的最大投入,不在物质,而是精神,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这些父母,用行动告诉我们,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03
儿子和我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亲情和爱始终是它的主题。学会爱和正确地表达爱,应该是家庭教育面对的基本问题。
我的儿子目前在美国读研究生也同时工作了, 我一直有给儿子记录成长日记的习惯,从他出生的半个小时开始。儿子十八岁时,这些日记形成了一本图文手册“家有小伙初长成”,在他大学宿舍里点着蜡烛,吃着蛋糕,在同学的祝福声中送给了他,完成了一次特别的成人礼。
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多,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沟通,还有书信、贺卡、邮件等等。在爱中表达,在表达中爱,让爱成为支撑孩子成长的基本动力,这应该是教育的基础问题。家,从来不全是讲理的地方,她是情感的绎站。情和爱,也始终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
▲Photo by Jenn Evelyn-Ann on Unsplash
记得多年前,投递还没现在这么发达。有一次我孩子生日,因为要到上海出差,我在家提前把生日贺卡做好。出差途中,因事务繁杂,等我匆匆赶到邮局,邮局已经关门。于是我开始恳求守门的保安,请他们在第二天一早帮我寄出。保安对我说,“你怎么就这么相信我不会贪财,不会拿了钱不寄呢?”我告诉他们,我相信他们不会辜负一个母亲的爱,最终打动了保安,他们答应了邮寄。
等我从上海回家,孩子见到我抱着我,在我耳边轻轻说:“妈妈,你真好,你寄的卡片收到了。”他给我看了保安在贺卡上附的话:“你的母亲真是一个好母亲,是她对儿子的爱打动了我们,我们才帮忙寄出的,现同时寄回多余的钱,以不辜负你母亲对我的信任。”
任何时候,任何困难,都不应该成为延时表达爱的理由。亲子关系,永远是家庭教育的第一问题。和孩子一起面对困扰,走过困难,应该也是我们父母的必修课。
这是多年前发生在国内的一件事。儿子第二天就要中考,晚上一直在房里走来走去,我知道他紧张,就安慰他说:“早点睡。”突然,他走到我身边说:“妈妈,我想要一条手绢,明天考场擦汗,天太热,最好是带有枫叶的手绢。”
▲稀松纱布上连夜赶制的枫叶手绢
听了他的话,我明白了。对于喜欢绣花的我来说,生个儿子难以施展自己在孩子服饰上的手艺。所以,孩子小时候,在我给他编织的毛衣上,大都会绣上一片枫叶,这也成了这个小男子汉的标志。随着孩子的长大,枫叶不再绣了。或许,孩子这时候想起要一片童年衣服上的枫叶,是希望妈妈的爱能陪着他一起走进考场,帮他消除紧张感。
夜晚,商场已经关门,我只能想办法,拆掉了三个口罩,拿起多年没有再用的钩针和绣花针,一针针一线线地为孩子做了一条漂亮的枫叶手绢。
第二天,我和他爸把孩子送到考点。在门口,我拿出装有枫叶手绢的透明袋,悄悄地塞进孩子的手里。在这个袋子里,我还放了一张纸条:细心、好运!孩子看了看,对我们做了个V型手势,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和孩子一样,心里充满了甜蜜和自信。
考完试后,孩子对我说:“妈妈,其实那天我很紧张,想起儿时穿上妈妈的枫叶衣服,就会有安全感,于是就提出了那个要求。考前,我把妈妈纸条上的‘细心’深深地看了几眼,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仔细。”那一次,孩子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我的文章,孩子常是第一个读者。对我的文章,儿子是批评最厉害也是表扬最有力的一个。我们的探讨,常不似母子,更如深度交流的朋友。偶尔还会为一个观点面红耳赤,当面批评的时候直言不讳,背后在我朋友面前对妈妈的表扬也绝不吝啬。那三年书桌对面的陪伴,我写作并出版了三本教育书。
对于儿子,我也许不能算一个称职的起跑线,但是我喜欢和儿子的这种交流互动。我们做着彼此的起跑线,一起奔跑,一起欢乐,一起忧愁,一起幸福!
04
我和教育
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教育。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选最好的学区房,到最好的国家留学,恨不得把所有我们认为最好的都给予孩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感到那么事与愿违。在海外留学事件接连不断,在国内问题孩子的层出不穷,我们发觉金钱和付出并不能天然给我们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在新书《你就是孩子起跑线》里写到:“马拉松队员比赛的时候,他前面有个引领人。这个人既不能靠他太近,也不能在他旁边,而是需要一定的超前量。如果引领人挡了跑步人的路,或者跑步的人根本看不见引领者,或者引领人过来具体指导跑步人,都会影响选手的发挥。怎样做到既不影响选手的跑步速度,又能保持一定距离的引导,是引领者的责任。 这个引领者就是父母,那个跑步的人就是孩子。
从教师到校长,从中国到美国,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足可以有资历以一个教育人自居。但是,近年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同一大批优秀父母的交流互动,我突然发现,教育不是专家的事业,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基本修炼。特别对于家庭教育,我也只算一个普通但还用心的母亲,就如我的母亲,和那千千万万的父母。
回归人,就回归了教育的本源,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我新书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做法时,我更愿意让大家去感悟和思考那里面所渗透的人文情怀和爱的传递,那份执着、用心、智慧和真实。对于那些关于教育的思考文章,我也更愿意引发大家新的思考,因为教育本来就是所有人都参与的生命实践。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聚合的过程,任何成果都源自合作互动和同生共长。如果没有那份生命的传承和共生、互动和共舞,教育将不再是教育,生命也将失去前行的力量。
▲清瑕和知心姐姐卢勤及媒体一起对话探讨教育的“起跑线”。
教育即生命,家庭教育更是!如果一定要给孩子的成长画一条起跑线的话,父母的阅历、能力、观念、方法、育儿知识等,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作为父母,也请始终相信,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主题: 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时间:5月30日(下周四) 13:30-15:30
地点:学校小剧场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长按二维码,即刻报名
- END -
招生探校
▼滑动了解详情
『北京安贞校区』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2.5-11岁
年级包含:幼儿园-6年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四区17号
电话:010-53654007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扫码进入咨询群
『广州校区』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6-8岁
年级包含:1-3 年级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美路 23 号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电话:13697428530(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扫码进入探校通道
『硅谷校区』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4.75-11岁
年级包含: 幼儿园-6年级
地址:
4000 Middlefield Rd., Palo Alto, CA94303
网址:https://www.imagination-school.org/
电话:1(650)460-8940 (当地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7:00)
▼滑动了解详情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3-18岁
年级包含: 幼儿园-12年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四区17号
电话:010-64433151(周一至周五 8:00-17:00)
▲扫码进入BISS咨询群
▼滑动了解详情
接受学生年龄范围:12-18岁
年级包含: 7-12年级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夏家园22号一土空间
联系方式:4001031411
实地访社:
▲扫码预约探社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