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靠教育界本身,很难推动教育的真正进步
一土教育 | 内心充盈 乐天行动
构建可复制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题图:小土豆们种的菜正在向上生长。
本文来自:奴隶社会(ID:nulishehui)不端不装有趣有梦,听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说自己的故事。
一诺写在前面:
今天这篇文字,是我给新书《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写的自序。这两本书 9 月 10 日开始预售,现正在陆续发货了。印出来的书厚重漂亮,特别感谢中信出版社图书编辑们的精心工作(下面有图)。这篇文字,从一个角度回顾了过去这几年做一土的旅程,算是写给我自己的,也写给每一位关注教育的父母。
1
缘起2
那些消息我去一土做顾问已近一个月。这所学校确实不一般,让我有相识恨晚的感受。我在公立学校干的时间最长,也在资本家办的私立学校干过,还在农民企业家办的村校干过。看来,办学校的人本身一定要层次高,否则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好的教育。谢谢你把我介绍给一诺、义飞他们,和他们相识、相处很愉快,又激起了我学习新东西的欲望,又给了我实现教育理想的机会。
遗憾的是年纪大了,常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慨,只好慢慢来喽。听四年级一堂数学课,你女儿和同学们在课堂里都很积极,真好!课堂真有当年少的氛围。
程老师 74 岁高龄,每周都会至少有一天坐地铁和骑自行车来学校,我们的老师在旁边陪跑,“护送”程老师来学校。程老师的指导也是全方位的,听课、评课,还给老师们专门准备“认知论”的系列分享,老师们也都受益匪浅。在听完一节一年级语文课后,在一线做了近 40 年的程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何老师的课,我听得很开心。一节课都在跟着何老师思考:下一步要干什么呢?要做什么呢?而且对自己思考的结果也很满意。
一年级学生能这样上语文课,真是不容易,学生专注力这么高,积极性这么高,是表演不出来的,学生始终受到关注,被老师用积极正向的语言鼓励,被不同形式地鼓励,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合作学习,非常愉悦,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孩子会很喜欢语文,语文的学习能力也会很强。
一堂课下来非常自然,不像那种公开课,课堂效果我也很满意,因为老师非常了解学生。教无定法,但教学也有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充分了解学生。”
▍大土豆们的一土学期末是学校的展示日。孩子的歌声出来的时候,在场的成年人几乎都掉了眼泪。孩子的戏剧表演,台上是亮的,台下是黑的,很多家长坐在黑暗里,看着孩子们用最舒展和真实的状态去演绎他们的故事。家长给我发来了这样的反馈:今天第一次参加戏剧节,真的要谢谢你们,真的太好了,我看到大小‘土豆’都沉浸在这个氛围里,谢谢你们给了大家这么好的环境,于大于小都是一片乐土。过程是坎坷的,结果必然是美好的。广州一土的项目展示结束,一位妈妈说:“在现场看到孩子的状态,包括老师的状态,都是自然亲密,孩子们特别舒展。”一位爸爸说:“大环境下人们已经习惯用标化成绩定义孩子们的学期收获,哪怕对创新教育心怀热情,也不免对 PBL(项目式学习)是否流于形式主义和效率如何心存疑虑。今天的项目展示让我们对一土这种适应未来的教育充满期待。”期末展示中,不仅有学生,还有大土豆组成的“乐土合唱团”和家长戏剧社的精彩演出。家长和孩子们同台演出,无比真实和亲切。学校也是大土豆们的一土,是孩子、家庭都在其中的社区和乐土。▍陌生教师的来信最近收到这样一封信:
一诺你好!
我是中学女教师 任教英语学科 52 岁,离退休仅 3年了。今天听了两遍 一诺的演讲 “光” — 给人以光,给人以力量。久违的眼泪不停往下淌 — 这是为教育而流的泪水,为中国的教师为中国的孩子而流下的泪水!自己觉得还有一颗年轻的心 不愿沉沦的心自己觉得从事了多年的教育 有许多让人憋屈的地方想要痛快地工作 想要教育出自己期望看到的孩子于是斗胆来函一封咨询 2020 年有没有招聘的信息,如若有缘且有幸,我愿进入一土,用我的余生来做一次与前三十年不同的教育,做自然伸展的教育,在祖国的土地上做成做好国际化教育!此致
3
关于这些文字回到学校,其实最重要的任务,是构建一个场域,一个允许真实教育发生的场域,场域到位的时候,真实深刻的教育的发生才有可能。我认为一个好的教育场域,是四个词:“真实、亲密、平等、安静”。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场域里,成人和儿童才可能是舒展的,舒展的时候,教育才可能真正地发生。
四年多下来,在这样的场域下,成人和孩子的状态得以通过“晨犀”(一土的教学工具和家校沟通平台)上的文字记录,留下了些许痕迹。
这些文字,基本都是老师的一线课堂记录和教学教研心得,以及和家长的书信。截至 2020 年 7 月,晨犀已经累计文字近 900 万字,超过 15 万张照片或图片,以及近 17500 条视频,展现了在一土发生的真实的教育。看到老师富有温度的课堂记录,亲历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都会让我深深意识到,落实到每天真实的育人,最难的,不是学科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而是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真实的状态,把教育贯穿在看似平常的语言、活动和空间里。因为这些细节、这些互动、这些对话,才是孩子们真实的体验。当孩子们被看到、被听到、被关注、被接纳,孩子们的语言和行动、思考和问题都变得无比有趣,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发光的。
正是这光,让我们看到美好教育的无限可能。
4
最后,写给每一个父母我想我最重要的身份,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这个身份也是做一土的初始动力。做妈妈这些年,其实是一个充满挫败感的过程。跌跌撞撞,也走了很多弯路。好在总有孩子们做我的老师,不管自己多么差,都对我们成人有无条件的爱。我们如果不是特别的冥顽不化,就会意识到,和儿童比起来,那些自己貌似无比强大的外表下面不敢对外人说的小声音,才是很多问题的阻碍和根源。
对于这些跌跌撞撞的经历,我写过一些文字,在奴隶社会可以看到。做一土的四年多,我也看到了非常多的家庭,有很多思考。我想在这里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
第一,孩子对我们的爱,才真是无条件的。
我们总说,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但其实孩子们爱我们,才真是无条件的。他们爱你,仅仅是因为,你是你,不是因为你的学历,工作,地位,钱,相貌,年龄, 或者我们成人关心其他任何外在的东西。这才是无条件的爱。
有一次我问我们家五岁的老二,1 到 10 分之间,你给妈妈打个分,打说少分?我那时候心里想,也许会给个 8 分 9 分吧。五岁的老二说,妈妈,我给你打一亿分!我永远记得这个对话,想想我们会不会给孩子,打一亿分?
我看到孩子们的话,常常会泪目。做一土,其实底层的使命感,是来自于对儿童的敬畏。看到这些星星般的孩子,让你怎么能不希望给他们创造和守护一个空间,一个接纳和成全的空间,一个免于评判,恐惧和伤害的空间,一个爱的空间?
第二,孩子会折射出我们完整的自己,特别是那些丑陋的角落。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为孩子好,因此要给孩子报这班那班,学这学那。但我们真的是为了孩子么?难道不是希望自己看起来是个更努力的父母?难道不是希望通过孩子证明我们自己的成功?难道不是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就证明我们自己的价值?我们是真的希望孩子“做好准备”,还是因为我们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深深恐惧,而让孩子疲于奔命?
孩子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家长自己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我们不希望让人知道的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对未来的恐惧、对自己的不接纳、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都会在孩子这里折射和放大。孩子没有问题,都是在折射我们自己的问题而已。
所以要孩子好,唯一的路径,就是看清自己,面对自己内心的困境,接纳自己的内在小孩,面对自己的恐惧。等我们能做到真心真意的爱自己,才能真心真意的爱孩子。
第三,教育的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的集中折射。靠教育界本身,难以推动教育的真正变革。
我一直是个教育的外行,到现在也是,也会一直是。一方面,因为教育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另一方面,我觉得其实做教育是要保持一种“局外人”的状态的。因为教育远远不是课程和知识技能,而是一个个体和家庭都要主动或被动参与的深刻的社会体验。
真正的教育有双重指向,一个向内是指向自我, 一个是向外指向社会和世界。两个指向看似相反,实则相辅相成,在交织中,真实的教育才可能发生,儿童才会有真实的发展。所以关起门来是不可能有真实的教育的。靠教育界本身,也不会解决教育的问题。
但是哪怕在学校内部,也需要有这样的外在视角。
作为家长,往往对学校有迷信。认为送到一个“好”学校就可以一了百了。而实际情况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社区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就像教育界本身能发挥的作用有限,传统意义上以教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学校,在孩子教育方面能做到的其实也非常有限。如果要真正发挥作用,学校一定要有外在视角,要有生态的视角,从学校根基的“土壤”做起,从家长和社区教育做起,而且意识到这不是“额外“的工作,而是必须的工作。
我们作为家长,也要看到,我们自己的觉醒和选择,其实在教育进步中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一个个家庭的觉醒,一个个家庭选择去看到孩子、倾听孩子,才能真的带来教育的进步。从这个角度讲,家长不是教育的消费者或者被动接受者,而是共同创造者。未来什么样,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创造的。
读到这里,我可以肯定,你也是一个爱孩子,关心教育的人,一个爱思考,爱问问题的人。我是个教育的外行,所以指导自己的,无非是常识。常识告诉我,一个成人孩子都痛苦的教育体验,不论目标看起来多么远大,都是有问题的。一个处处在比较和竞争的教育,不管看上去成绩多么出色,都是有隐患的。一个“物化”成人和儿童的教育,不管怎样“高效” ,都是反教育的。而要“做对”,也不难,就是回归常识,看见儿童,看见人,看见自己。而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 END -
另外 10/18 日是我们的新书发布会,一土的教师家长会在,还有好几位一直在关注一土的教育界前辈和专家。发布会可以线上参与,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预约加入新书发布会直播:
实体书既美又温馨,希望你也喜欢。
← 左右滑动查看书的实拍 →
- END -
一诺:送你怒放的野花
为了这本书,我们准备了4年
一诺:为人父母,如果只需要做好一条……
▫ 偶尔留言,哪怕跟我们say个hi~
▫ 时不时点一下"在看"和"赞",或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给一土教育公众号"标星"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啦~↙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这个比家大一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