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与东盟国家越南接壤,同时拥有出海口北部湾,在发展东盟一体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西有着“天然药库”之称,在养老、医疗和旅游有着丰富的自然禀赋。但和邻省云南一样,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率较低,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高,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人均GDP和消费、出口等多项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
广西应立足区位优势,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同时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机遇,在“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上寻求改革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弯道超车,提高投资效率和人均收入。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与东盟国家越南接壤,同时拥有出海口北部湾,在发展东盟一体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西有着“天然药库”之称,在养老、医疗和旅游有着丰富的自然禀赋。但和邻省云南一样,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率较低,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高,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人均GDP和消费、出口等多项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广西省应立足区位优势,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同时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机遇,在“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上寻求改革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弯道超车,提高投资效率和人均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22年广西自治区GDP达2.63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19%,位居19位,处中游水平,GDP增速为2.9%,略低于全国增速3.0%。人均GDP为5.22万元,位居全国29位,大幅低于全国的8.57万元。
从横向对比角度来说,2022年广西三产业占比为16.2:34:49.8,与全国三次产业比重7.3:39.9:52.8相比,第一产业占比颇高,二三产业均占比相对较低。从纵向时间维度来看,2013年广西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18.4:37.8:43.8相比,一二产业占比下降,第三产业占比微弱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相对较慢。下文分别对广西第一、二、三产业进行详细分析。
广西第一产业相对全国占比较高。从2010-2022年第一产业增速来看,广西持续高于全国,年均增长率8.3%,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7.18%。2022年第一产业GDP为4269.80亿元,同比增长5%,略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增速4.1%,位居全国第六。在今年2月举行的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闻发布会中提到,2022年粮食生产再夺丰收,粮食种植面积达4244万亩、总产量1393.1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优势突出。生猪等畜牧业平稳增长,猪牛羊禽肉产量446万吨、增长3.1%。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63.8万吨,增长3.1%。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水果产量达到3080万吨,水果生产总值超过1700亿元,为水果千亿元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慢于全国。2003年至2017年期间广西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国,但2017年之后整体慢于全国。到2022年实现增长4.2%,高于全国增长率3.6%。2021年1月,广西自治区政府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十四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预计达到8%以上,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较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广西制造业发展也呈现出先高后低态势,与整个工业趋势一致。广西制造业增速在2020年之前的五年里呈持续下降态势,降速快于全国,只有到2022年才超过全国。2022年4月广西政府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提到,在十三五期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取得实效,有色金属、机械、汽车、冶金、石化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大力推进糖、铝、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节能技改,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了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食品、冶金、汽车三个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发展迅速。从2020-2022年,年产量从18.9万辆到67.6万辆,年增长率89.32%。2021年12月,广西自治区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累计产量达到31.6万辆。其中,2020年产量占国内新能源新车产量的13.8%,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省行列。预计到2025年,建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新车产销量超100万辆/年,占汽车新车产销总量30%左右,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70%以上。
其次,农副食品加工业表现亮眼,广西在国家糖料供给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和202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11.3%和4.1%,大幅高于全国增5.7%和-2%。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中,成品糖表现亮眼。近十年,成品糖一直保持产量约为全国50-60%左右的水平。2022年01月发布的《关于印发广西糖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十三五”期间,广西甘蔗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实现重大突破,成功选育一批优良的糖料蔗品种,适宜机械化耕种。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区建成1150万亩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糖料蔗生产能力6000万吨左右,甘蔗新品种研发推广能力进一步提升,良种覆盖率96%以上。
第三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2010-2022年的数据上来看,第三产业占比从40.31%上升到49.78%。近五年占比基本维持在50%上下,略低于全国。2022年,广西第三产业中,占比最高的为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16.47%,其次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分别为14.51%和14.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8.39%,占比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占比仅为2.95%。2010-2022,批发和零售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先小幅上升,后下降再回升,但是与2010年占比相比,微弱下跌,从19.41%到2022年的16.47%。房地产业在2010-2017年基本占比维持在10%左右,到2019年占比显著上升至16.7%,在2022年有微弱下降,为14.51%,占比高于全国水平(11.56%)。从房地产业占GDP比重与全国对比来看,2022年,广西房地产占GDP比值(7.22%)超过全国占比(6.1%)。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广西致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产品供给加快升级。根据广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西旅游总消费突破万亿元,由2015年的325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0241亿元,排全国第9位,增长215%;接待游客总人数由2015年的3.41亿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76亿人次,增长157%。支柱效应更加突出,2019年广西旅游业综合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6%,占服务业比重达36.6%,旅游税收对财政收入的综合贡献率达17.5%。2023年春节期间,自治区累计接待游客比2019年同期增长30.3%,旅游收入比2019年同期增长34.8%,文旅产业复苏势头明显。2022年,广西贺州黄姚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家酒店通过五星级旅游饭店评定,新打造2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5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区,10个村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文旅产业再创佳绩。自治区于2023年1月印发《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全区263个文旅重大项目建设,为全面振兴2023年广西文旅市场提供抓手。
广西还大力发展养老类大健康产业。2021年10月广西民政厅发布的《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到,近年来,广西初步形成了以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健康管理、健康运动、健康食品和健康制造联动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广西是全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中药材之乡”,药用动植物资源、海洋资源超过7000种,资源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区有33个县(市、区)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称号,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数量居全国首位,贺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长寿市”。
广西民营经济占GDP比重排名靠后。根据广西日报2020年7月举办的广西非公有制经济会议,提到目前民营经济GDP占全区总量55%。今年2月举办的广西新闻办民营经济发布会中提到,全区实有个体工商户308.7万户、私营企业101.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8.63%和8.92%,民营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另外广西省政府也表示将打造更优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一业一证”和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支持民营经济推进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民间和社会投资,推进民企降本增效,强化金融保障,推动民企转型升级自主创新。
固定投资完成额占GDP呈现上升趋势,且比重持续大于全国水平。我们用全国和广西不含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作为衡量标准。广西固投从2010年的0.71万亿元到2022年的2.79万亿元,年平均增速12.14%,高于全国年平均增速7.46%。 近十年,固投占GDP比重平均在104%,远高于全国平均占比65%,2020年达到峰值(117.15%),2021年固投占比有了小幅的下降,但依旧显著高于全国占比。2010-2022年间,广西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呈现下降趋势,降幅与全国水平接近。据2022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广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为50.8%,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同比增速26.2%/29.3%/17.5%,建筑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下滑25.1%和17.5%。
房地产投资方面,广西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尤以2019年后表现最为明显。 2014-2019年期间,广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增速,2019年同比增速达27%,为近十年来的最高值。自此开始大幅度回落,于2022年降至-38.2%,低于全国28.2个百分点。近10年来,广西房地产投资额占全国比重在1.7%-2.9%区间波动,从2019年的2.89%下降至2022年的1.74%,表明近两年房地产投资对广西经济贡献率较低。
从消费方面来看,广西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低于全国,抑制了消费的增长速度。2010-2022年,广西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低于全国,由于广西增速持续低于全国,两者差距逐渐扩大。2010-2022年间,广西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增速与全国水平接近,分别为10.13%和10.28%。到2022年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39.09亿元,同比增速为0%,略高于全年。2010-2019年,广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保持在2%,最近三年占比微弱下降,均为1.94%。
从消费结构的增速来看,新型线上零售发展迅速。根据《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来看,2022年各项消费品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中西药品/家具/石油制品/汽车类保持正增速,增速分别为22.1%/8.4%/2.6%/13.8%/13.7%/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6.2%/15.9%/10.1%/2.4%/6.3%。近两年线上消费品需求发展良好,2022年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85.90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广西社零总额的9.2%,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房地产消费方面,住房刚需空间较大。广西房地产销售额在2021年和2022年有了明显的下降,分别为3672.49亿元和2390.11亿元,同比上升-34.9%和-25.3%。我们将房地产消费分为房地产销售面积和房地产平均售价来看。2021年和2022年广西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8.2%和-29.3%,远低于全国增长率(2021年同比增长1.9%,2022年同比增长-24.3%)。广西2021年和2022年房地产平均售价分别为6318和5944万元,相比2020年6505万元,房地产均价有了小幅下滑。从数据上看,虽然近年来广西的房地产市场需求较为疲软,但据广西自治区人民银行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分析到,广西城镇化率和流动人口保持增长,刚需住房的空间仍然较大。
广西自治区进出口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统计2022年广西进出口总值达6603.5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3%,高于全国增长率(7.7%)。从近五年广西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来看,广西在1.5%中枢水平上,表现稳定。2022年出口总额占GDP为14.09%,低于全国出口总额占比GDP(19.8%),在全国约20省市排行中,居于中下游水平。从出口增速来看,与全国相比,近几年广西出口增速波动较大。2016年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比下降12.42%,远低于全国增速(-1.9%)。之后逐渐恢复,2017-2020年持续高于全国增速,但2020年之后因疫情影响又大幅低于全国水平。
从外贸结构来看,汽车出口成绩亮眼。2021和2022年,广西出口汽车分别为76.9亿元和111.9亿元,增速分别为189.6%和45.4%,成为出口主要拉动力量,另外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出口纸及其制品,分别增长22.1%/22.6%/27%/112.2%,值得一提的是,广西自治区出口干鲜瓜果及坚果28.2亿元,增长610.9%。广西海关在2023年1月发布的2022年进出口统计分析中提到,近年来,广西统筹力量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链,对汽车产业链进行了优化升级,形成整车-部件-品牌-汽车后市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广西车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对汽车的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北部湾城市群是未来发展引擎。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北部湾经济区在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经济区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规划》提出要大胆试验,开拓创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港口等资源整合力度等。
广西人均GDP持续低于全国水平,人口外迁较少。2000-2022年,广西人均GDP持续低于全国水平,并且差距逐渐增大。2022年广西人均GDP 为5.22万元,远低于全国人均GDP 8.57万元。在2022年全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中,广西自治区处于下游水平。
我们用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差额减去近十年广西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来近似表示常住人口净流入,广西2010-2020年人口净流入为47.01万人,在全国排名中,位居中游。近十年数据来看,广西常住人口增速基本低于1%,2020年广西常住人口增速最低,为0.2%,但略微高于全国常住人口增速(0.03%)。但广西迁入人口增速十分缓慢,2021年广西人口增速仅为-0.09%。广西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8(0.82%)出现下跌,并且下跌迅速,2022年广西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0.14%,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0.6%)。
从人口结构来看,广西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来看,广西60岁及以上人口为836.38万人,占16.69%;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1.41万人,占12.20%。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全国低2.01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排在全国中下游位置。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看,广西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2010年上升3.58、2.96个百分点,均低于全国5.44、4.63个百分点的上升幅度,广西人口老龄化在不断加深,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口老龄化加深程度缓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是因为广西积极响应中央政府的: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低龄人口比重比全国高5.68个百分点,在全国排第3位,对广西劳动力储备和减缓人口老龄化有积极影响。
广西城镇化发展程度较为缓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2021年,广西城镇化率增长趋势与全国增长趋势接近,但持续低于全国水平。近十年,广西城镇化率在全国排名一直处于第27名左右的位置,排名较为靠后。2021年11月发布的《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年—2035年)》中提到,2013-2020年广西城镇常住人口从2134.2万增加到2717.1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45.11%提升到54.2%,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2021—2035年,广西将不断优化城镇布局,强首府战略和北钦防一体化稳步推进,沿海、沿江、沿边、沿交通干线城镇发展轴加速形成。并将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预计“十四五”期间,广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1.4 资金端看,净存款出现背离,贷款增速逐渐上升
从近十年广西和全国净存款对比来看,2010-2018年广西净存款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慢于全国净存款增速。2018-2023年广西净存款额持续下降,且在2020年底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2023年6月,广西净存款增速为-0.49%,远低于全国48%的净存款增速。
我们认为,广西背离全国净存款增速主要是由存贷两方面确定的。2010-2023年广西存贷款增速和全国趋势基本相似,总体上虽呈现下降趋势,但降幅越来越慢。2023年2月,广西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到,截至2022年12月末,广西本外币存款、贷款增速分别为9.04%和12.14%,其中存款增速高于2021年2.6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排全国第7位、西部第2位。全年本外币存款、贷款分别新增3333亿元、4839亿元,增量双创历史新高;社会融资规模新增6951.78亿元,同比多增648.31亿元,增量创历史次高。
广西贷款发展良好,贷款增速名列前茅。2022年底,广西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2.14%,超额完成自治区年初目标任务。全年金融债发行146亿元,“三农”金融债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为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央行将 对 10 个信贷增长缓慢省份(包含广西自治区)增加再贷款额度 2000 亿元,引导 10 个省 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区域内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领域进一步加 大政策支持力度。受央行政策倾斜的影响,2021年和2022年,广西贷款增速,连续两年保持西部第二,全国前十的位置。
我们将贷款拆解为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两个角度,企业贷款发展迅速。从住户贷款来看,2016年以来增速的波动幅度超过全国,尤其是2020年疫情发生和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后,住户贷款增速远远低于全国。从企业贷款来看,2020年之前,广西企业贷款增速和全国保持一致;2020年之后明显高于全国。截至2023年6月广西企业贷款增速为18.08%,高于全国贷款增速14.04%。2023年2月,广西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广西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到,通过实施一些措施,包括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央行低成本资金供给、加强金融财政产业政策联动等,推动企业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全年累计帮助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超150亿元。同年,广西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同比下降34个基点,创2008年有统计以来最低,且低于全国水平。全年累计投放“桂惠贷”3349亿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3%,纳入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典型经验。
从贷款结构来看,民营贷款增速最快,增量为2021年的1.7倍。这次新闻发布会也提到,2022广西贷款结构显著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连续32个月增速高于40%,民营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绿色贷款、数字信贷、供应链融资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下一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将围绕人民银行总行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准有力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谋划实施“金融助力稳增长”“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债券稳健扩容”等三大专项行动,和“财政金融联动”计划、金融支持房地产稳健发展“组合拳”计划等两大专项计划。从发布会公布的预测来看,预计2023年,力争全区全年贷款增速达到10%,全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20%,全区乡村振兴融资增量不低于1200亿元。
从存款结构来看,住户存款增速与全国相比呈波动趋势,趋势相似。从2022年初开始,广西住户存款增速开始微弱低于全国增速,2023年6月,广西住户存款增速为12.05%,低于全国住户存款增速,17.11%。企业存款增速与全国相比也呈现波动趋势,在2021年初,广西企业存款增速开始持续低于全国增速,2023年6月,广西企业存款增速为1.59%,低于全国增速5.52%。
2
广西财政与债务分析广西财政收入和支出基本呈上升趋势,财政自给能力较弱,对中央转移支付有一定的依赖。一般公共收入由2010年772.30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811.89亿元,并在2020-2022年经历了小幅波动,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87.72亿元,低于2019年。2010-2022年,一般公共收入年均同比增长6.73%,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长率9.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则由2010年的1994.4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6155.42亿元,2021年和2022年一般公共支出经历了小幅下滑分别为5810.2亿元和5893.89亿元。2010年-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9.45%。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支出比例衡量财政自给率,广西财政自给率始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22年广西财政自给率仅为28.64%,远低于全国财政自给率(78.67%),财政自给能力相较全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广西总体财政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022年广西税收收入930.37亿元,税收占比为55.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1.79%)。
广西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较高。2019至2022年,中央转移支付占广西收支缺口比例逐年升高,由2019年76%上升至2022年93%,且始终高于全国平均占比。2020年和2021年,广西的净上缴税收均居于全国下游位置,分别获得2226.35亿元和2109.58亿元中央净转移。具体来看,广西在2019年至2022年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在4000-4500亿元之间上下浮动,财政自给率在30%上下浮动,但中央对广西转移支付金额反而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可见广西对中央转移支付有较强依赖性。从净转移来看,广西净转移规模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2.2 广西财政对土地依赖程度分析
广西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我们以成交土地出让金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来近似衡量土地依赖程度,近10年以来广西的土地依赖度经历了显著的波动,且在2015年达到最低水平,为33.55%,2020年升至最高水平,为89.87%,2022年广西的土地依赖度居全国各省市中游水平。2022年05月08日,广西省委省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严禁以已有明确用途的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资金来源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资金的统筹使用。
2.3 广西隐性债务负担分析
从债务角度来看,近年来广西政府负债率和和债务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债务负担过重,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我们将地方债务分为政府债与城投债两部分;以地方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加和作为地方的综合财力;采用三种方式衡量地方债务负担: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代表负债率,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债务率,以地方债务余额与城投平台有息债务余额的加和占综合财力的比例代表宽口径债务率。
近五年广西偿债压力上升,总体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广西GDP位列全国第十九位。GDP增速位居全国第十七名。广西负债率和债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和全国平均负债率和债务率有一定的差距。从总体偿债压力来看,2022年广西省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GDP)为36.93%,明显高于全国各省市平均水平(29.04%)。在最近五年内,广西负债率由2017年36.38%上升至2022年41.78%,年平均增速达6.32%,增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2%,可见虽广西省偿债压力逐年加大,但增幅不明显。
将城投债余额也纳入债务后,广西宽口径债务率依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宽口径债务率从2017年的233.43%上升至2022年的267.35%,低于全国平均值351.12%。广西宽口径债务率年增长仅为0.12%,远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4.83%,显示广西控制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有一定成效,但依然要注意对于整体债务率的控制。
3
广西城投融资情况分析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在2009年完成三位数到四位数的跃升,达1785亿元,从此发行规模增速不断升高,2022年全国城投债总发行量达50458.8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9.31%。广西城投债发行总量从2009年的22.50亿元上涨至2022年的697.4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0.23%)略高于全国水平。广西总发行量与净融资额占全国比重均在2012年达到峰值(3.0%/3.1%),随后震荡下跌。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前,广西净融资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5.39%,略高于全国水平的23.21%。
从地区结构来看,广西各市城投债融资规模基本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从2022年经济总量和综合财力看,省会南宁市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其次是柳州,桂林、玉林,而贺州,防城港、来宾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差。从负债来看,广西整体地级市负债率均低于40%,整体债务率水平在100%左右,政府债务覆盖能力强。此外,除南宁,柳州、桂林,其他各市债务率与宽口径债务率相差不大,显示城投债务负担轻,隐形债务相对较轻。
3.2 广西城投债票面利率回升,到期偿还节奏平缓
2019年-2022年,广西和全国城投债票面利率处于下滑势态,2023年两者均有所回升。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票面利率为3.87%,较2018年下降191BP。近十年,广西的票面利率走势与全国一致,但利差逐渐抬升。
未来三年广西到期偿还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广西城投到期偿还量为496.94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56.44亿元。2023年后到期偿还量先下降随后上涨,在2026年达到峰值(609.38亿元),偿债压力增加。从2023年全年来看,偿还节奏较平稳,6月为偿还高峰。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与东盟国家越南接壤,同时拥有出海口北部湾,在发展东盟一体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西有着“天然药库”之称,在养老、医疗和旅游有着丰富的自然禀赋。但和邻省云南一样,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化率较低,对中央财政支持依赖程度高,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迅速,人均GDP和消费、出口等多项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
广西应立足区位优势,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同时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机遇,在“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土地管理制度”上寻求改革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弯道超车,提高投资效率和人均收入。
风险提示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部分地方债务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数据有偏差;信用事件集中爆发。
2023年9月11日报告发布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分析师: 蒋飞S1070521080001 jiangfei@cgws.com感谢实习生姚以芠对本报告做出的贡献
滑动查阅往期报告
数据、会议点评
【长城宏观】针对个人养老金问题该出手了——“个人养老金”点评
【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评【长城宏观】内需修复加快,地产急需稳住——6月经济数据点
评【长城宏观】忘掉数据回落,警惕需求反扑——美国7月通胀数据点评【长城宏观】欧央行展现强硬“鹰派”态度,欧美或将持续加息——欧央行7月会议纪要点评疫情扩散,PMI进一步回落——11月PMI点评
当月财政支出增速再度负增,化债方案或将出台——7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压力凸显,降息未到终点——7月经济数据点评债务收缩压力显现——7月金融数据点评
美国通胀如期反弹——美国7月通胀点评
进出口增速再创今年新低——7月外贸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或在筑底——美欧7月制造业PMI点评短周期内主动去库或接近尾声——7月PMI点评
美联储加息难言结束——美联储7月加息点评政治局会议的五点变化
财政支出明显放缓,政策加码预期升温——6月财政数据点评
经济发展仍有压力,总量政策空间或将打开
出口增速创今年低点——6月外贸数据点评
信贷偏强但社融增速创新低——6月金融数据点评CPI同比已降至0%——6月通胀数据点评服务业旺盛维持经济强韧——美国6月服务业PMI点评美国制造业PMI再创疫情后新低——美欧6月制造业PMI点评
制造业仍在收缩,政策组合拳已在路上——6月PMI点评
地方财政压力陡增,地产政策放松迫在眉睫——5月财政数据点评
欧央行控通胀决心更强——欧央行6月加息点评
经济增长放缓,降息如期而至——5月经济数据点评
加息虽暂停,终点还未至——美联储6月FOMC点评
M1、M2、社融、政府债增速回落——5月金融数据点评
核心通胀中枢不变,高利率仍将持续——5月美国通胀点评
降息周期再延续——六月降息点评
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怎么走?——5月通胀数据点评
美国制造业产需错配加重——5月美欧PMI点评
服务业复苏态势现隐忧——5月PMI点评企业利润负增拖累财税收入房地产修复受阻居民信贷再次收缩,降息或可期通缩只差一步,降息或将至
服务通胀压力缓解,核心通胀仍显韧性
新市场开拓成效持续显现——4月外贸数据点评
存款利率下调带动银行业利好,转债行情正当时
欧央行放缓加息,但不会停止紧缩
加息周期可能接近终点
美国非制造业大幅回落
内生动力不足,PMI再度收缩
政策基调有何变化?
财政收入回暖,收支差额由正转负——3月财政数据点评
GDP同比回升至趋势线上
出口增速为何超预期?
滞胀与衰退临界点,美联储仍需一次加息
信贷持续超预期,但产出效应递减
通缩压力加大,降息可期
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进一步分化
环比回落,回归正常
加息25bp,控通胀仍为主线 开年收入增速下降,支出强度仍在——1-2月财政数据点评如约而至——降准点评 欧央行顶住压力,再度加息50bp三驾马车复苏节奏快慢不一——1-2月经济数据点评
出口形势依然严峻——1-2月外贸数据点评务实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点评美国下半年通胀反弹风险加剧——美国1月通胀数据点评
信贷总量创新高,但社融结构仍待改善——1月金融数据点评
消费修复初步确认——1月份通胀数据点评
周报、月报、季度报
【长城宏观】人民币汇率料将兑现我们预期——20220425【长城宏观】八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八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八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八月可转债月报七月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月报长城证券宏观二季度研究报告合集
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任重道远
国家安全问题“复杂艰巨”,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六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六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两大峰会同时举办,国际“阵营化”趋势加剧存款利率调降,债市或将继续走强五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五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地产销售降温,降息预期又起四月可转债投资策略报告
中国将为世界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20230403周报
二季度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四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季度 GDP 增速或到 7%——二季度中国经济展望
国外紧急灭火,国内需求新高—20230327周报
美国经济开启衰退模式——美国二季度经济展望
原油指数暴跌,大类资产指数创年内新高——20230320周报硅谷银行破产,美国经济风险显现——20230313周报
三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三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GDP跟踪指数持续回升——20230213周报
二月大类资产配置月报
二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GDP增速目标或在5.5%以上——20230116周报元旦假期出行迎来修复——20230103周报
一月债券投资分析报告
专题报告
气候变化之下经济目标和能耗目标短期难以平衡——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河南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3年可转债市场或迎来良机——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四川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M2/GDP的新形势:或将持续上升——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四季度出口为何快速下滑?——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如何看待IMF下调中国中期GDP增速?——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美国失业率为何再创新低?——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还会持续走高吗?——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天津经济分析报告——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2022年度总结——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以上推送信息仅面向长城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类型的投资者,请取消阅读,请勿收藏、接收或使用以上推送中的任何信息。
因此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与配合。
免责声明
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证券)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以上推送信息摘自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完整内容请以长城证券已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研究报告由长城证券向专业投资者客户及风险承受能力为稳健型、积极型、激进型的普通投资者客户(以下统称客户)提供,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研究报告的版权属于长城证券。未经长城证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亦不得作为诉讼、仲裁、传媒及任何单位或个人引用的证明或依据,不得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长城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研究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研究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研究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他人作出邀请。在任何情况下,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研究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长城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研究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长城证券可能与研究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长城证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