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WeChat ID ZJtuanzhishu Intro 走浙里,知团情,引领青年力量。  77号调查 近日,“罗尔捐款门”“福州南路马路塌陷”等网络事件,再次让网络虚假信息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喝汽水会得白血病,黄鳝、大闸蟹吃避孕药长得快,WiFi辐射对人体有危害…… 许多网友对这些网络谣言并不陌生,从时报所做的调查问卷来看,92.8%的受访者表示,现在是从互联网端接收新闻信息,而对这些信息产生质疑的人达到91.2%。 那么 网络谣言到底有多大危害? 为何它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怎样才能辨别网络谣言? “ 谣之祸   误信谣言囤的货现在都没吃完 ” 每一起网络谣言的暴发, 都可能会伤害到无数个体, 可能会引爆网络负能量, 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下滑, 对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也形成极大挑战。 “ ‘G20峰会’期间,餐饮店、菜场、副食品店、药店要停业…… 这个谣言杭州不少人都不陌生,甚至一度引起公众恐慌,从超市、菜场囤货,不少饭店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家住杭州市拱墅区昆仑公馆的蔡小姐,就因为这个谣言从超市买回一箱矿泉水和很多泡面。 蔡小姐 就怕到时候吃饭都成问题,我很多同事也买了,结果现在都堆在家里。 不少网络谣言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随着谣言传播范围的扩大, 公众原本正常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社会秩序被扰乱。 一些网络谣言还涉及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 例如网传的各种明星出轨事件。 一些网络谣言对特定行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比如“香蕉有毒”的网络谣言, 使得不少种植香蕉的农户损失惨重; “大闸蟹打针”的网络谣言, 则让蟹农头疼不已。 一些网友通过网络散播未经证实的信息,虽然本意是想提醒公众、实现监督的目的,实际却形成了伪监督。 网络也成为部分群体干预公共决策制定的手段。为满足自身利益,他们无限夸大各种信息,利用网络推手来制造传播网络谣言,使得网络信息传播的整体环境受到破坏。 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络信息准入门槛低,盲目追求点击率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正一步步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毒瘤。互联网媒体在追求点击量之前,应该首先保障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只有依靠真实、客观、优质的内容,才能让新媒体真正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 谣 之 痛  信任度低是谣言产生传播“加速器” ” 调查问卷显示, 35.2%的人曾被网络谣言影响过生活。 其实,网络谣言不仅仅会在物质上 为相关人员造成损失, 更多是在精神上的影响。 2016年7月19日上午9点54分  网民“瓶子”在其QQ空间发表了一篇 题为《杭州,为你羞耻》的文章, 文内涉及G20杭州峰会,含有较多不实内容, 同时,文章极力扭曲杭州城市改造的初衷和努力,称“好端端被整成了搔首弄姿的风尘女郎”。 “瓶子”的这篇网文迅速引发网民、 微信公众号等关注,阅读量高达6万。 公安机关网警部门立即介入调查。 经查证,“瓶子”实名为郭某某,46岁, 是台州市椒江区一名在职公务员。 看到文章转发量较高后, 郭某某已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于是自行将文章删除, 但文中的谣言已极大伤害了杭州市民的感情, 也极大损坏了杭州的城市形象。 这样的网络谣言不胜枚举。 网络名人“秦火火”曾在动车事故中 发布很多“内幕消息”, 使不少民众丧失对高铁安全的信任; “郭美美”发布的一些言论, 更导致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一落千丈。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 信任度低是谣言产生且传播的一个“加速器”。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信任度越来越低,给了这些谣言以生存空间,年年传、年年辟谣依然年年存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杨建华举了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网络谣言案例, 如今大家对食品安全关注度高, 而食品领域又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 以至于一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网络谣言出现, 大家就会抱一种“宁可信其有”的心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 信任度低,关注度高,就极易产生并传播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不仅会对正常的网络秩序形成挑战, 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还可能增加社会管理部门、 司法部门的工作压力及工作任务, 不利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  谣之伤   披着“客观”“科学”外衣的谣言 让人防不胜防 ” 一项调查显示, 科学研究、权威媒体、著名教授, 是谣言最常打的“旗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杨斌艳表示, 隐藏在健康、养生信息中的谣言很多, 很多有关日常生活的谣言大家无从查起, 因此就很难求证。 Q 网络谣言造成的影响为何如此大? 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 因为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新媒体上作为自媒体, 公众可以自由表达意见, 也有了更多的信息传播权。 人人都是传播者, 就使得有些出于不正当原因散播的谣言扩大化。 省网信办工作人员 例如前段时间的绍兴‘SB250’导致一名女子死亡的谣言,连我也去求证了一下。这种谣言在人们对病毒的恐慌压力下传播得非常快,它给社会带来的恐慌,其破坏性甚至超过病毒本身。 随着民众认识能力和媒介素养的提高, 几年前甚为流行的 “灾难类”“惊天黑幕类”谣言 已逐渐失去市场, 但一些煽动情绪或披着“理性”“客观” “科学”外衣的谣言, 让民众防不胜防。 时报所做的调查显示, 48.8%的人会去查找相关信息 分辨看到的是否为谣言。 不少转发过谣言的受访者认为微博、 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是“私人领地”, 若转发的消息为真,则起到了提醒作用, 即使为假,也是给朋友们看的,无伤大雅。 甚至有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原创谣言, 也是被蒙蔽的“受害者”。 省网信办工作人员 他们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扩散裂变效应会让谣言轻易突破‘朋友圈’,也没有对发布谣言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有足够认识。 杨建华说, 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如此之快, 也从另一个方面凸显出 权威信息相对滞后的短板。 发生谣言后, 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缺失或滞后, 都不利于辟谣。 “ 谣之辨   形成网络“防火墙”让谣言 暴露在阳光下 ” 调查显示, 75.2%的受访者觉得应阻止网络谣言的传播, 而想要提高对谣言辨别能力的受访者 占调查总人数的57.6%。 省网信办工作人员 希望网民能够提高主动辨别网络谣言的意识,自己去查证取证,提升责任感。 为了挤压谣言生存空间,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2014年7月31日,由浙江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公安厅等单位主办,全省35家辟谣联盟单位参与的“浙江媒体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上线运行。从2015年的数据看,平台辟谣的内容已超过2000条。 今年4月, 浙江在线、新浪浙江等在微博上 发起微话题#浙江辟谣#。 数据显示,3个多月的时间里, 微话题阅读量已超过332万, 接到网友爆料线索超1000条。 浙江省网络文化协会负责人表示, 这堵无形的网络“防火墙”, 正逐步形成规模, 使暴露在阳光下的谣言无处藏身。 对于辟谣平台的规划, 省有关部门要求更加关注重大主题, 做到权威辟谣及时迅速,不断扩大传播渠道。 整合全社会各类资源, 同官方媒体、社会活跃微博账号、 微信公众号联动, 形成“发现—求证—辟谣” 一套完善的谣言处置机制,“ 主动发声、及时发声、准确发声、 协同发声、巧妙发声”。 记者从省网信办了解到, 他们计划2017年建立“谣言信息库”, 让网民直接可以在库里验证一些谣言。 也会让更多相关政府部门参与进来, 第一时间辟谣。 关于网络谣言,这些法律法规你须了解 发布网络谣言?小心!你正在犯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今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就“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等虚假信息答记者问时强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姜军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每一名网民都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和观点,但自由是以秩序为前提的, 任何人在网络空间的言行都不得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胡编乱造、造谣生事、胡作非为, 将受到道德的谴责,乃至法律的惩处。 文│骆阳 钱曙晔 编/制│金晓君 监制│丛杨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