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50万加币为什么给了他?

2017-03-15 留夏 这才是温哥华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留夏:突然在某一个清晨,当我像往常一样到达单位楼下等电梯时,有人过来对我说恭喜。我们研究的参与者拿着当日的报纸,自豪地说你们太棒了。去听一个讲座,在入口登记,当我说出在肺病研究中心工作时,前台惊喜地说“wow, that famous team”。在这个上午,连我这个无名小卒都被世界给瞧见了。原因是,他获得了150万捐款。



  如果我现在就告诉你这个人是我“老板”,你可能都不会想继续读下去了。


  没错,他就是我“老板”。老板加了引号,因为是非营利组织。更准确地说,他是我领导。前两天,温哥华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林俊涛主席获捐150万加币,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研究。


  一个癌症研究的非营利组织,收到了150万捐款。有什么好奇怪的?!加拿大的慈善家们对癌症研究一向是这么出手阔绰,哪次捐款不是以百万计?!


  然而,看媒体的态度,看大众的态度,看其他同行的态度,我发现,大家还真的认真了。其实转念一想,道理很简单——人们对于癌症的关注可能超乎想象。因为,癌症关乎生死。


  古往今来,无论是寻求长生不老之道的看似愚蠢的帝王们,还是差点儿把自己逼疯或者把别人逼疯的哲学家们,都避不开生与死的话题。无论你信奉哪位神,最后面对的都是死神。人生就是不停地从死神的手里争夺时光,然后把那些时光过得难忘。


  说白了,人就是怕死,或者不甘心死。总之,不想死。

  每当有人类攻克癌症的传言时,全世界就跟着狠狠兴奋一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被攻克了”的癌症如今每年依然在夺取着成百上千万人的性命。我不想在这里重复那些说了你也不愿意相信、听完也可能记不住的恐怖的数据了,我只想说说为什么那么多的研究基金和捐款都给了他——林俊涛医生。


  因为他的研究核心,是癌症的早期诊断。


  对于癌症,中国人普遍有着一个非常大的误解,认为癌症等同于死亡判决书。得了癌症,要么立马呜呼丧命,要么挣扎一阵子再挂掉。来参加早期诊断的志愿者里面不乏华人,当他们看到问卷里面的问题“您是否得过癌症?”时,常常在回答没有时加一个“当然”,当然没有了,得了癌症怎么可能还坐在这里。他们认为,被诊断出癌症的人,不是躺在医院里,就是长眠于地下。而事实是,前来参加我们研究的很多西人,都曾经得过癌症。只不过,发现得早,做了手术就安然无恙了。


  发现得早,就是癌症早期诊断的精髓。


  癌症如果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被发现,尚未扩散时,只要把肿瘤切除,存活率是很高的。而如果发现时已经是第四阶段,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晚期了,癌细胞损毁了患者的器官,并且扩散到其他器官。这时的病人恐怕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机体机能,手术和化疗都不起作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癌症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好多华人由于缺乏早期诊断的意识,往往等到有了反应,再去医院检查就为时过晚了。


  温哥华港湾(BCbay.com)曾经发表过关于林医生研究的一篇文章《BC省2000人可以进行免费肺部检查,有中文翻译!》(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为林医生的肺癌早期诊断研究做宣传。不少人听说了这个研究之后,拒绝参加的理由通常是“我没病,我身体好着呢,连感冒都不得”。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癌症早期可能没有任何征兆,一旦有了症状,恐怕已追悔莫及。


  另一部分拒绝做检查的人是忠实的老烟民,口头禅是“我们那屯儿谁谁谁抽了一辈子烟人家活到了九十九”。我相信每天吸雾霾的人里面也有能够活过百年的,这是个概率的问题。其实,大家伙儿对于吸烟和肺癌的关系有个很离谱的误区。吸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就是你吸烟比你不吸烟,得肺癌的概率就上升了。而上升的这个幅度呢,恐怕没有大到您想象的那么夸张。并不是说,您抽了30年的烟就一定会得肺癌,只是风险值和概率升高了。而在这个升高了的概率范围内,有些人不幸地躺枪了,有些人则成为了命运的宠儿。



  说白了,有些人命好,有些人命孬。命好的人虽然得肺癌的概率比较高,但最终侥幸逃过一劫。命不好的人后悔也无用了。看上去,这似乎都是命。只不过,人就这么一辈子,即便有命运的眷顾,也还是谨慎些为妙。


留夏:山东莱州人,居住在温哥华,从事医疗研究工作。对自己的要求是讲一万句话里面有一句说到别人的心坎里,一万句里面有一句给了别人帮助,有一句让人拍手叫绝,就足矣。


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