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心凌男孩,快来看 “唐朝姐姐”乘风破浪

大遗产 大遗产 2022-06-19


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期刊


近日,在没有热搜、低调宣发的情形下,《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播出即爆。这是一档与众不同的女性选秀节目,选手们都是年纪30+选手,年龄最大的已经50+,她们还都是已出道且成名的女明星,如王心凌、许茹芸、阿雅、吴谨言、Tiwns等。特别是王心凌,勾起了很多人关于“甜心教主”的回忆。


据说,现在全网上有三种“孩儿”:“刘畊宏女孩”练《本草纲目》、“王心凌男孩”跳《爱你》、“陈奕迅小孩”唱《孤勇者》。


《乘风破浪的姐姐》自2020年第一季播出后获得不错的口碑,节目“重新定义了30+女性”,让我们看到了30+女明星的另一面:她们独立、成熟、自信、自我悦纳、各美其美。


“姐姐们”在年龄上或许已经不再年轻,但经历过世间磨炼的她们,眼神更加坚定自信,身上散发出属于女性的魅力,才是最迷人的。


唐代篮彩女立俑,唐时妇女流行穿男装。该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供图/fotoe


而在一千多年前,

唐代的女子以精明强干、活泼开朗而著称。

她们引领时尚、热心政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似要与男儿比高低。

尽管这一现象只是昙花一现,

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道奇异风景





妥妥的“一姐”


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对丧服制度提出修改建议,上书要求将古礼中的“父在为母服齐衰杖期”(杖,拄竹杖,表示更哀痛;期,一年)的规定改为“父在为母齐衰三年”。


图为唐代画家张萱所绘《唐后行从图》,描绘了武则天宫廷生活的场景。供图/fotoe


武则天“为母服丧三年”的政策,对传统儒家礼教思想造成了极大冲击。


把父在母亡服丧一年改为三年,便违背了传统礼教中的“夫尊妻卑”“夫为妻纲”的原则,所以此制一提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阻挠。


丁凌华先生曾在《中国丧服制度史》一书中这样评价此事:“武则天的这次服叙改革是古代服叙的一次石破天惊的大变革,是‘母尊’向‘父尊’的第一次大挑战并获得成功。”而这种改变的现实意义就是,承认和巩固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威望和地位。


男女同在一堂开会?!此时我们已无法知晓当时有没有用帘子或屏风来将男女的座位隔开,但众多妇女参加有政治意味的宴会,在历史上的确是首屈一指的。


随着地位的攀升,她的权力欲也在不断膨胀: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开始犯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无法正常处理政事,而此时太子李弘才8岁,高宗于是让武后处理政事。史称“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从此武则天开始公开参与朝政,并逐渐掌握大权。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705年)


客观地说,是时代成就了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参政是男子的特权,女性被严格地排斥在外。然而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进入第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儒家礼教松弛,受胡风习俗的影响,初唐对待女性的态度远不如后来那么严格,加上社会开放包容,女性参政得到了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显得活跃和普遍。


本来,武则天也可以像长孙皇后那样一直以“贤内助”的方式参政,但对她来说,权力确实是春药,高宗死后,她就不再满足于“垂帘听政”,干脆把儿子们拨开,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联系千年之后广泛掀起于世界范围内的女权运动来分析,我们的确可以称金轮皇帝武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古代女权运动的先驱,并且在唐代女子中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在她的影响下,少数几个有实力的宫廷高层女性也产生了浓厚的“称帝情结”。


唐中宗的韦皇后就是其中一个。


《资治通鉴》载,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刚登上皇位仅两个月的中宗李显,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幽禁于房陵。见过两个哥哥都死于非命的李显,如惊弓之鸟,整天生活在恐惧中,每闻赦使至,就惶恐得想要自杀。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辟帝位后,韦后得以“施幔坐于殿上,预闻政事”。但此时的韦后却欲仿行武则天,她的一个策略也是先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至此,朝廷从礼仪上对妇女地位予以承认并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宗可能至死都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死于妻女之手。为了当上皇帝,韦后与其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中宗,将亲信安置于朝,准备临朝称制


永泰公主墓壁画,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武则天孙女。供图/张佳





“霸道”的姐姐们


在唐前期频繁的宫廷斗争中,常常会出现公主的身影。后妃干政在各朝代屡见不鲜,而公主参政之活跃在历史上却是少见。


太平公主就是公主中的“能人”,作为武则天唯一存活的女儿,她备受母亲疼爱和宠信,同时又很善于掩饰自己的野心,武则天当朝时,太平公主只是有限地参与政治,谨慎地与母亲保持距离。


神龙元年(705年),在李显的默许下,朝臣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与李显。在这次政变中,太平公主因谋划有功,被中宗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成为朝廷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于是在朝内培植私党,与韦后、安乐公主的势力明争暗斗。


安乐公主是中宗与韦后之幼女,深得帝后宠爱,也是个持宠擅权的主儿。她势倾朝廷,公开卖官,干预司法刑狱。中宗却听之任之,对其迁就到什么程度呢?安乐公主“常自草制敕,掩其文而请帝书焉,帝笑而从之,竟不省视。


有一次,安乐公主请赐昆明池,中宗没有答应。因为昆明池为汉武帝所凿“蒲鱼之利,京师赖之”,历来不以此赐人。公主不悦,于是广占田地,役使人另凿一湖,取名为“定昆池”,意为压住一头。定昆池凿成后,中宗前往参观,心情大好,竟然令公卿吟诗作赋。


图为上官婉儿墓志。墓志叙事的核心部分,有意塑造了她忠于中宗,反对韦后的政治形象,与传世文献中所见上官婉儿的形象大相径庭。供图/陕西考古研究院


安乐公主虽骄横跋扈,气焰嚣张,在政治斗争中却不是其姑姑太平公主的对手。中宗死后,在“唐隆政变”中,安乐和韦后一道被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联手诛杀。


有意思的是,当太平公主在朝廷中权势炽盛,操控权力的过程中,又与昔日的盟友,当时的玄宗发生激烈矛盾,导致两人关系破裂,最终兵戈相见。太平公主作为这场宫廷斗争中失败的一方,被玄宗赐死。此后,公主势力在李唐王朝被限制和约束,唐后期再也没有出现这类强势干政的公主了。




后宫里的“女团”


宫人集团参政活跃与唐代完备的女官制度有关。所谓女官制度,就是皇帝为了使皇后“母仪天下”,把后宫之内的妃嫔和宫女们组织起来,设置一定的女官机构进行管理,“以听天下之内治”。


执笏板的女官,图为唐李爽墓壁画(临摹品)。左边的女子是执笏板的女官,着白色上衣,红色条纹长裙,作谒见状。供图/张佳  绘图/张鸿修


唐代仿照朝廷六部二十四司在后宫也设立了“六局二十四司”,即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官阶皆正五品。这六局之外,还设有宫正一名,好比宫里的执法官,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


在后宫这个女性社会里,皇后和内官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宫官则属于皇帝的婢女,她们与皇帝及内官关系密切,是宫女中的上层人物,掌管着整个后宫后勤的管理体系,其组织慎密完整,分工明确,品秩清楚,俨然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小型政府。唐代除皇帝的女官外,太子东宫亦有“宫官”之制。


唐代的宫女有多少?据《旧唐书·宦官传序》云:“开元、天宝中,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


图为莫高窟第12窟“弥勒经变之男拜女揖”壁画,体现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包容。摄影/孙志军


唐代女性热衷参政的景观犹如“昙花一现”,

绽放近百年后即凋零入泥,

但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已经是个奇迹了。

她们毕竟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

留下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形象,

和一幕幕历史传奇。



——end——

图文来源:中华遗产 2015年04期

编辑:天才小火龙



视频号更新:《打磨一面古代铜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