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巴利昔单抗——重度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潜在治疗手段
导 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恶性肿瘤的重要根治手段。然而,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病率较高,其中重度肝脏cGVHD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用的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治疗重度肝脏cGVHD的临床经验,提示巴利昔单抗是重度肝脏cGVHD的潜在治疗药物。
图1 图文摘要
背 景
Allo-HSCT后重度肝脏cGVHD的发生率为5.8%,这些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约30%。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是重度肝脏cGVHD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治疗反应率低。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糖皮质激素和CNI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治疗肝脏急性GVHD,总有效率可达56.1%。这提示巴利昔单抗或许有助治疗肝脏cGVHD。因此,本研究尝试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探索加用巴利昔单抗治疗重度肝脏c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图1)。
研究设计
本研究纳入了在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移植后出现重度肝脏cGVHD(胆红素 > 51.3 μmol/L)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给予巴利昔单抗治疗,其中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直接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分为组1,在糖皮质激素、CNI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之后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分为组2。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选取10例同期未采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的重度肝脏cGVHD患者作为对照。
研究结果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巴利昔单抗治疗重度肝脏cGVHD的反应率高,安全性相仿。本研究共纳入20例重度肝脏cGVHD患者,组1和组2分别为13例和7例。在治疗有效性方面,16例(80.0%)患者获得治疗反应(ORR),14例(70.0%)患者获得完全治疗反应(CR),组1和组2患者的治疗反应率相似。与诊断肝脏cGVHD4周以上才使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相比,4周内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无论是ORR率还是CR率均较高(ORR 83.3%对50.0%;CR 77.8%对0.0%)。巴利昔单抗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为84.4%,组1和组2患者的生存情况相似。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巴利昔单抗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5.0%、30.0%和25.0%。巴利昔单抗治疗后任意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5.0%、35.0%、30.0%和10.0%。组1和组2患者任意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57.1%;接受≤5 剂及>5剂巴利昔单抗治疗患者任意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7.5%和75.0%。
与对照组相比,巴利昔单抗组的ORR率(80.0%对40.0%,P = 0.045)和CR率(70.0%对20.0%,P = 0.0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巴利昔单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84.4%)显著优于对照组(40.0%,P = 0.037),巴利昔单抗组患者GVHD相关死亡率(12.5%)也有低于对照组(50.0%)的趋势(P = 0.107)。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巴利昔单抗治疗未显著增加感染和血液学毒性事件的发生,提示该治疗方式安全性较好。
总结与展望
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能更加安全、有效地治疗重度肝脏cGVHD,这提示巴利昔单抗是重度肝脏cGVHD的潜在治疗手段。未来仍需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责任编辑
钟海静 暨南大学
魏文栋 上海交通大学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www.the-innovation.org/medicine/article/10.59717/j.xinn-med.2023.100009
本文内容来自The Innovation姊妹刊The Innovation Medicine第1卷第1期以Letter发表的“Basiliximab is the potential solution for severe liver chronic GVHD: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投稿: 2023-02-27;接收: 2023-04-22;在线刊出: 2023-05-06)。
DOI: https://doi.org/10.59717/j.xinn-med.2023.100009
引用格式:Deng D., Shen M., Zhang X., et al. (2023). Basiliximab is the potential solution for severe liver chronic GVHD: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1(1), 100009.
作者简介
莫晓冬,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1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担任中国老年血液综合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往期推荐
| |||
| |||
|
| |||
| |||
| |||
|
The Innovation 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已被126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96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7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等数据库收录,2022年影响因子为32.1,CiteScore为23.6。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
www.the-innovation.org
www.cell.com/the-innovation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The Innovation 姊妹刊
生命科学 第1卷第1期 | 地球科学 第1卷第1期 | 材料科学 第1卷第1期 | 医学 第1卷第1期 |
The Innovation
第4卷第4期
第4卷第3期
第4卷第2期
第4卷第1期
第3卷第6期
第3卷第5期 | 第3卷第4期 | 第3卷第3期 | 第3卷第2期 |
第3卷第1期 | 第2卷第4期 | 第2卷第3期 | 第2卷第2期 |
第2卷第1期 | 第1卷第3期 | 第1卷第2期 | 第1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