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巴利昔单抗——重度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潜在治疗手段

Daoxing Deng TheInnovation创新 2024-02-05

导 读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恶性肿瘤的重要根治手段。然而,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病率较高,其中重度肝脏cGVHD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联用的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治疗重度肝脏cGVHD的临床经验,提示巴利昔单抗是重度肝脏cGVHD的潜在治疗药物。


图1 图文摘要


背 景

Allo-HSCT后重度肝脏cGVHD的发生率为5.8%,这些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约30%。糖皮质激素联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是重度肝脏cGVHD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治疗反应率低。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糖皮质激素和CNI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治疗肝脏急性GVHD,总有效率可达56.1%。这提示巴利昔单抗或许有助治疗肝脏cGVHD。因此,本研究尝试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探索加用巴利昔单抗治疗重度肝脏c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图1)。


研究设计

本研究纳入了在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移植后出现重度肝脏cGVHD(胆红素 > 51.3 μmol/L)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给予巴利昔单抗治疗,其中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直接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分为组1,在糖皮质激素、CNI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之后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分为组2。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选取10例同期未采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的重度肝脏cGVHD患者作为对照。


研究结果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巴利昔单抗治疗重度肝脏cGVHD的反应率高,安全性相仿本研究共纳入20例重度肝脏cGVHD患者,组1和组2分别为13例和7例。在治疗有效性方面,16例(80.0%)患者获得治疗反应(ORR),14例(70.0%)患者获得完全治疗反应(CR),组1和组2患者的治疗反应率相似。与诊断肝脏cGVHD4周以上才使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相比,4周内加用巴利昔单抗的患者无论是ORR率还是CR率均较高(ORR 83.3%对50.0%;CR 77.8%对0.0%)。巴利昔单抗治疗后2年总生存率为84.4%,组1和组2患者的生存情况相似。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巴利昔单抗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5.0%、30.0%和25.0%。巴利昔单抗治疗后任意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5.0%、35.0%、30.0%和10.0%。组1和组2患者任意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57.1%;接受≤5 剂及>5剂巴利昔单抗治疗患者任意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37.5%和75.0%。

与对照组相比,巴利昔单抗组的ORR率(80.0%对40.0%,P = 0.045)和CR率(70.0%对20.0%,P = 0.0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巴利昔单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84.4%)显著优于对照组(40.0%,P = 0.037),巴利昔单抗组患者GVHD相关死亡率(12.5%)也有低于对照组(50.0%)的趋势(P = 0.107)。在治疗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巴利昔单抗治疗未显著增加感染和血液学毒性事件的发生,提示该治疗方式安全性较好。


总结与展望


在糖皮质激素和CNI的基础上,加用巴利昔单抗能更加安全、有效地治疗重度肝脏cGVHD,这提示巴利昔单抗是重度肝脏cGVHD的潜在治疗手段。未来仍需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




责任编辑


钟海静     暨南大学

魏文栋     上海交通大学




扫二维码|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http://www.the-innovation.org/medicine/article/10.59717/j.xinn-med.2023.100009

本文内容来自The Innovation姊妹刊The Innovation Medicine第1卷第1期以Letter发表的“Basiliximab is the potential solution for severe liver chronic GVHD: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投稿: 2023-02-27;接收: 2023-04-22;在线刊出: 2023-05-06)。


DOI: https://doi.org/10.59717/j.xinn-med.2023.100009


引用格式:Deng D., Shen M., Zhang X., et al. (2023). Basiliximab is the potential solution for severe liver chronic GVHD: A prospective pilot study.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1(1), 100009.



作者简介

莫晓冬,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1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担任中国老年血液综合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往期推荐

_

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微流控检测


► 点击阅读

_

曙光乍现:晚期胆道肿瘤患者的新希望


► 点击阅读

_

单细胞新技术与应用


► 点击阅读

_

揭开人体膜解剖的神秘面纱


► 点击阅读

_

“格鲁特”重生:2022年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进展

► 点击阅读

_

干细胞自组装形成合成胚胎的细胞力学机制

► 点击阅读

_

胚胎干细胞分化的重要临界点及关键转录因子

► 点击阅读



The Innovation 简介



扫二维码 | 关注期刊官微


The Innovation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与Cell Press于2020年共同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作者来自全球54个国家;已被126个国家作者引用;每期1/5-1/3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目前有196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50%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7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The Innovation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ESCI,INSPEC,EI等数据库收录,2022年影响因子为32.1,CiteScore为23.6。秉承“好文章,多宣传”理念,The Innovation在海内外各平台推广作者文章。


期刊官网:

www.the-innovation.org

www.cell.com/the-innovation

期刊投稿(Submission):

www.editorialmanager.com/the-innovation

商务合作(Marketing):

marketing@the-innovation.org



Logo|期刊标识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创新是一扇门,我们探索未知;  

创新是一道光,我们脑洞大开;  

创新是一本书,我们期待惊喜;  

创新是一个“1”,我们一路同行。



The Innovation 姊妹刊

生命科学

第1卷第1期

地球科学

第1卷第1期

材料科学

第1卷第1期

医学

第1卷第1期


The Innovation

第4卷第4期

第4卷第3期

第4卷第2期

第4卷第1期

第3卷第6期

第3卷第5期

第3卷第4期

第3卷第3期

第3卷第2期

第3卷第1期

第2卷第4期

第2卷第3期

第2卷第2期

第2卷第1期

第1卷第3期

第1卷第2期

第1卷第1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 巴利昔单抗——重度肝脏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潜在治疗手段

Daoxing Deng TheInnovation创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