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陪伴孩子,别定格在六一节,特别是爸爸们

姚华松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30


儿童节让孩子感觉受宠若惊的耐心陪伴,是不是彰显了平时陪伴的稀缺,特别是父亲的严重缺场?


5月31日,在安徽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的游戏节上,学生在游戏项目中比拼


作者 |姚华松


今天是儿童节(本文首发于6与1日——编者注)。作为父亲,我相信多数家庭的经历和我类似,有两个基本的规定动作:第一,节日前夕,忙碌于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的才艺汇演(表演);第二,节日当天,带孩子外出吃大餐、给孩子买一个礼物、带孩子去游乐场放松一天。


关于第一点,家长们在5月下旬会普遍经历:孩子在学校天天练习,监督孩子在家练习,给孩子网购各种衣服、道具或器材,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为了彰显过节的气氛,需要一场以孩子为主的表演。


这个表演背后有两大推手:学校希望表达你的孩子在我这里很好,成长和进步很大,让父母放心、安心和感觉荣耀;商家则想方设法借机发财,掀起儿童类商品网购高潮,大赚一笔。其结果是,儿童节被异化为孩子“受累节”、家长“受累节”和商家开心节,严重背离了儿童节的本义:孩子们快乐、开心和轻松。


关于第二点,今天的家长们普遍会陪伴孩子,哪怕再忙也要抽一天时间,让孩子感受节日的气氛。问题是平日呢?今日的让孩子感觉受宠若惊的耐心陪伴,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彰显了平时陪伴的大量稀缺,特别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严重缺场?尤其在我国家庭教育观念里,爸爸就是赚钱为主,孩子的事理所当然就是妈妈的事。不客气的说,儿童节,某种意义上拯救和安慰了父亲为人父的身体与灵魂,儿童节扮演了父母特别是父亲的一块遮羞布!


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其一,充分尊重孩子,向孩子学习。


尊重孩子需要家长们养成好的习惯,比如孩子吃什么、学什么、玩什么,在可以预见不对其造成伤害的情形下孩子的事尽量让孩子做主,至于家庭的公共事务或决定,家长们也需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和主见,而不是越俎代庖。严厉拒斥打孩子和任何形式的语言暴力(特别是一些标签化的评论:“你看谁谁谁比你强”;“你怎么这么笨”;“一边呆着去,没看我在忙吗?”)、提倡平等沟通、耐心商量、弯腰和孩子对话、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


此外,其实孩子很多时候充满灵性,经常一语惊人,非常智慧。我一直认为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能力比成年人强,因为孩子的纯真与无暇,世界观、价值观没有被世俗沾染。很多时候,在很多方面,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其二,每天陪伴孩子半小时,特别是爸爸们。


陪伴孩子绝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爸爸工作再忙,也要抽空陪陪孩子,正所谓时间像海绵,挤挤总是有的,白天工作效率高一点就好了,少看一下手机就好了。晚饭后或睡觉前,陪孩子讲个故事、看看书,不要多,半小时就好。实在没有空,比如出差在外,可以微信留言、视频留言,养成和孩子每天交流的习惯,特别重要。


道理很简单:父亲的一些独特性气质是孩子成长过程所必需的,妈妈是无法代劳的。还有就是现在不陪,等孩子长大和独立了(这一过程其实特别快,孩子一天一个样,一眨眼功夫就大了),我们就永远失去了陪伴的机会跟权利,这一过程当然不可逆。


其三,全社会都来关心孩子,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我们要尊重他(她)们的政治参与权,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城市规划与社区发展,他(她)们有权参与和表达他(她)们的意见与建议;我们的家长、相关的社团组织,要提供足够的参与空间与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城市发展与建设、文明程度提升等活动,比如经常带孩子参与义卖、做志愿者、参观城市展览馆和博物馆等活动,让他(她)们有机会充分了解、认知我们的城市和社区,切身感受和理解到他(她)们也是城市的主人。


原则上,每个城市都应该把儿童友好型城市作为城市重要的建设理念与发展目标,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社区、街道等公共场合,都应该有可进入的草坪、小广场、游乐场、微型图书馆、书吧等儿童便利型空间。我想说,这些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范畴,是各级政府的分内之事,而不是商家主导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事。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应是一句标语,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给花朵们施肥、浇水、用爱滋养和陪伴他(她)们。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让创新的归创新,骗局的归骗局

县领导众筹治病,缘何没陷入吴鹤臣式舆论困境?

涉性侵人员从业限制,希望从“意见”走向立法

闯红灯扣信用分,信用体系建设不能泛化

垃圾分类,应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