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应该拿什么去吸引学生?

李一陵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30


用重奖的方式争夺高分考生,背后又不过是为了与其他高校争短长,这种争夺方式不仅违规,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 |李一陵


高考放榜之后,名校之间的抢生源大战迅速上演。


针对网传浙江大学以重奖招揽优质生源的承诺:全省前100名学生如果报考浙大,可获得50万元奖励,全省前300名的考生报考浙大,可获20万元的奖励,教育部向浙江大学发送《关于请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纪律的函》,要求其立即纠正违规招生宣传行为,妥善处理负面影响,严肃做出处理。



事实上,不仅浙江大学,前不久,广东多所高校也推出了新生奖学金,广州大学“增设新生奖励金”,给予广东省文科排位前0.1%、理科排位前0.6%或外省文理前0.1%的考生奖励10万元;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则给予高考成绩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排名前2%的新生特等奖30万元/人。


而这些吸引高分考生的做法,都违背了教育部早前出台的高校招生工作“30个不得”禁令,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其后果,可能是进一步刺激高校尤其是名校之间的生源大战,扰乱招生秩序。


事实上,每年高考招生季,个别高校对高分考生尤其是所谓的“高考状元”的明争暗斗,往往会走样。而对高校招生工作人员来说,参与这场争夺战其实也是苦不堪言。


高校之所以如此不淡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招收更多高分考生,有助于其提高其录取分数线,而录取分数线又是各类大学排行榜单之外,高校之间的一场暗战。招揽“状元”,更是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公众对高校的评价,往往流于表面,与人才培养质量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指标相比,录取分数线、状元数总是更容易成为公众评判高校的重要指标。


分数本身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分数之间的差距更是无法代表考生综合素质的差距。以分数、排名为唯一指标,将分数、排名与金钱直接挂钩,无疑具有强烈的“唯分数论”导向。这种操作方式,可能会强化考生的功利心态,把考生、家长乃至于社会引向对成绩、分数的一元关注。而这与新高考改革打破“唯分数论”,实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优质生源是重要基础。不是说,高校不应该争夺优质生源,而是要看用什么方式去抢,其目的又是什么?如果用重奖的方式争夺高分考生,而背后又不过是为了与其他高校争短长,那么这种争夺方式不仅违规,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而且,这种方式还将产生指挥棒效应,对基础教育生态形成不良引导,消解当下教育改革破除“唯分数论”的努力。


高校要获得优秀考生的青睐,最终还是要靠扎扎实实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社会尊重,要靠博大的胸怀、坚定的担当和浓厚人文情怀来吸引学生。



    ※ 编辑|李勤余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邓蓝冰的“悲痛”和邓世平案的双重真相

“把涉黑涉恶者清理出村干部队伍”,还乡村安宁

夜猫子地图、安全屋:都市治安管理需要精细活

上海电影节,全城的狂欢,更是文化的名片

“操场埋尸案”:拿什么填补16年的正义空白?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