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减负政策好不好,关键在有没有实操性

白晶晶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9


评论君说

       如果减负政策不具备实操性,造成社会整体教育成本的增加,让家校关系进一步失衡,这种政策猛药还是少下为妙。



作者 |白晶晶


近日,浙江出台中小学生减负征求意见稿,规定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不久前,一篇题为“南京家长已疯”的自媒体文章也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提到,“减负宣传了这么多年,没见学生负担变轻了,素质提高了,倒是觉得家长各方面素质高了不少,挑选补习班的素质增强了,自己辅导功课的素质也提升了。”


只要提及教育减负的话题,每位家长都觉得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正所谓,不养儿不知补习累,不生娃不知作业多。身边一位同事吐槽说,孩子小升初以后,小学群里的家长们终于敢“畅所欲言”,纷纷吐槽,上初中后,孩子普遍夜里十一点以后才能睡觉,六点多就要起床,作业都写不完,普遍睡眠不足,节假日还有补课“大礼包”等着他们……


最心疼孩子的肯定还是家长,可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又有哪位家长心甘情愿看着孩子变“学渣”。朋友圈看到一则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可谓戳中家长心中痛点,“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浙江中小学生“减负33条”(征求意见稿)


涉及教育减负问题,实话虽然听起来尖锐,却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困惑——“今天你闹着减负,明天升学考试会为了你而降低难度吗?还是高考会因为看你快乐而特招你?”如果这样的问题,只能得出无解的答案,那减负二字就不免沦为一纸空谈。


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出台各种教育减负政策,从学校教育教学、规范考试评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规范校外培训和进入中小学校的竞赛与活动管理、落实家庭教育责任等方面,全方位想给孩子们肩上的小书包减减重,初衷是好的,或许也能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从政策实操层面来看,会不会出现校内损失校外补、教育减负变成了给家长“加磅”的情况呢?不妨结合浙江中小学减负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来分析一下,以最受关注的作业到点写不完,家长签字可拒绝完成为例。这一规定就有点“想得美”的意味,试问哪个家长能给孩子签这个字?明日复明日,作业何其多。不完成作业的后果,在意的并不是老师,真为此惩戒学生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真正焦虑的还是家长。


如果减负政策出台不够合理,不具备实操性,反而会造成社会整体教育成本的增加,甚至让家校关系进一步失衡,这种政策猛药还是少下为妙。


说到底,成才之路千千万,孩子只有在寓教于乐、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下成长,才能成为人格健全、身体强健的可造之材。教育减负如何减得更为科学合理,不仅要问家长、问学校、问政策,更应该问问孩子的感受。总之,如何不让减负异化为孩子的负担,这是所有人都应重视的问题。



    ※ 编辑|李勤余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断电“法外之刑”不亚于高空抛物之恶

高校殡葬专业火了,没啥好忌讳的

贩卖林俊杰用过的针头?不能纵容“病态追星”

买一部干干净净的安卓手机为什么那么难?

双十一“奥数级”优惠,只见套路不见真诚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