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协作:高效集结背后的城市精神
评论君说
经此一“疫”,每个人、每座城市,都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包容、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面对挑战时须臾不可少的精神支撑。
作为一名业余的城市观察者,这次疫情中,我对各城市的动态特别关注——不只是观察各地疫情的变化,也在关注它们在疫情中的表现。
首先让我动容的,不是大城市,而是来自边陲县城徐闻的一个“另类”决定。
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徐闻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但由于毗邻琼州海峡,它是自驾游客去往海南的必经之地,常年有外地车辆过境。
疫情爆发后,海南暂停接待游客,徐闻滞留了大量原本等待过海的车辆。对鄂牌车辆来说,一边是暂时回不去的家乡,一边无法进入的海南,一时间可谓进退两难。
但徐闻方面及时作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的决定——为所有滞留的湖北籍车辆指定一间不靠近民居的宾馆进行医学观察,并且食宿全免。
正是由于防控及时、得当,目前徐闻确诊病例仍为零。
更重要的是,徐闻县成了网上最先为在外湖北游客提供帮助的城市。如今,善待“湖北人”模式已经成为全国通行做法。
一个临海的边陲县城,在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决定,让人看到了大海一样的胸怀。
另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细节是,医学界“四大天王”——“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集体支援武汉。
有网友说,这是百年来,中国医学界“四大天王”首次集结。但让我最有感触的还不是这一点,而是它所展现出的不同城市和地区,在危机时刻的共担精神。
这次国家确定了“一省包一市”的对口援助政策。这种模式,在汶川地震时也启用过。但其实,各城市对武汉、湖北的医疗、物资支援,在国家明确要求之前就已经在自发进行。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透露,目前全国各地驰援支持武汉,共出动了3.2万余名医务人员及一大批护理人员队伍。同时,还有1.1万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
紧要关头,各地纷纷派出了自己最精锐的“医疗部队”,这是各地区、城市间真正的守望相助。
我们经常见到各个城市在不同的榜单中一争高下,在招商引资、争夺人才上放出各种大招。这种无时不在的城市“竞赛”,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催生了群星闪耀的城市格局。
但是,竞争,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面向。在武汉、湖北“遇险”之时,各个城市,不分一线二线、无问西东,携手共援,这种高效集结,可以避免让任何一个城市遭遇“最坏”的情景。背后的共担、互助,正是竞争背后的温情与协作。
如果说竞争、竞赛,抬高了城市发展的整体上线,那么,特殊时期的驰援、合作,则稳住了城市发展的底线。
与近20年前相比,我们的城镇化率差不多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更多大城市,更多流动人口,城市防控工作更复杂,但是同时,也有了更多的医疗资源保障。
更重要的是,城市人口过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需要更好地对待“外地人”,构建更高效的共享、共担机制。这是现代城市的精神内核,也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陌生人”越来越多的城市社会,要如何对待“他者”?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速崛起,要如何实现城市精神的同步成长?这一次疫情,是检验,也带来启示。经此一“疫”,每个人、每座城市,都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包容、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面对挑战时须臾不可少的精神支撑。
亚里士多德有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 ;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更好。我们的城市终将恢复每个人都向往的烟火气。而那些支撑战“疫”信心和底气的开放、协作精神,也必将滋润城市的日常发展。
※ 编辑|李勤余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