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说的“戒惧之心”,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评论君说
何谓“戒惧之心”,我以为就是要保持一个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外松内紧的状态。
在6月9日的“常态化下的高校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建设”研讨会上,王辰院士特别提醒,“疫情形势在夏季相对好一点,在冬秋季节要深存戒惧之心”。
王辰院士的说法有科学上的依据:新冠病毒容易在人体繁衍和传播,它不会“倏然而去”,疫情在全世界的发展、未来的防控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戒惧之心”,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那何谓“戒惧之心”,我以为就是要保持一个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外松内紧的状态。
对个人,不能因为常态化了,就放肆,夏天到了,三五好友的夜宵聚会多了,我们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能松,时刻记得公筷就餐,特别在一些人多的场合,提醒自己保持社交距离。
对于社区,单位,商场,饭店,大型交通枢纽,一些好的提醒,一些好的做法,一些预防的日常,不用特别刻意强调但是一定做到心中有数。
还有一些季节性的惯常公卫举措也不能丢,江南的梅雨季下,天气闷热潮湿,老旧小区蚊蝇增多,小区也好,家里也罢,保持环境整洁。近期,南方多地暴雨破了纪录,灾情令人担忧。未来10天,降雨情况仍不容乐观。这又要求我们灾后的防疫要做到更加仔细。
再比如,考试季也要到了,考生的住宿,交通,饮食,考场,可能需要我们比往年付出更多的精心准备。总之,各级部门未雨绸缪,把各种问题考虑得再仔细一点,再充分一点,我们就会更从容一点。
防控疫情不可麻痹大意,很多工作的展开不能光靠外部的提醒。有时候,事情发生了,再想“亡羊补牢”,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不管是秋冬还是春夏,有“戒惧之心”,就是把一份警觉和清醒内化到头脑和心坎里。周遭的环境和情况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但“戒惧之心”在,工作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生活逐步回到正轨,并不意味着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控要求可以被抛到九霄云外。保持“外松”,更要保持“内紧”,将两者结合,才能为所有人提供安稳和保障。
张文宏医生在谈及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时表示,新一轮全球疫情呼之欲出,而中国目前的目标是“不受到影响”。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说到底,也要靠保持“戒惧之心”。
每一个人都有戒惧之心,公共卫生防疫的网才能织得更细更密。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卖惨营销”盛行,网络平台不能逃避责任爱奇艺输官司还“嘴硬”,把消费者当回事了吗?
伸出手、帮一把,上海“一人一策”背后的硬核新思维
坚持“人民至上”,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
虚假的“卖惨营销”,迟早要翻车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