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让预付费消费商家“跑得了”才是关键

与归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8


评论君说

      预付费模式健康运行的基石,是一套安全运行的信用机制,这牵涉到一种“抵押思维”。



作者 |与归


10月28日,中消协通报称,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跑路或经营不善停业情况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涉及消费者众多,财产损失巨大。其中,预付式付款方式的普遍存在,是造成消费者屡被套路的一大原因。


何止教育培训结构?去年,我在一面包店办了张年卡,先存一笔钱到卡里,每次消费就能享8.8折优惠。但今年3月,我发现店门上贴了“搬家公告”。我想要回剩余的预付款,按照公告上的地址找了好几次,愣是没找到。


现实中,从游泳健身班到早教培训班,消费者才去了几次,就发现大门紧闭,老板跑路,屡见不鲜。人们心疼花出去的几千到上万元预付款,无奈又愤怒。


这次,中消协给出了建议:将预付费式消费列入立法计划,防范后续风险。这当然对,但有些常识有必要说清。


预付费模式,为什么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因为这种模式下的交易,往往会导致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对等。一些商家在收取预付费时,没有给消费者同等的、实质上的承诺,造就了交易一边倒地有利于商家,让消费者失去了应有的权益。


但要明确的是,预付费本身并不是商家跑路的“原罪”。预付费作为企业周转资金的一种模式,作为消费者享受优惠的一种便利,是可以存在的,也是符合市场逻辑的。我们不能因为消费者接受商家的预付费而后被套路,就指责其“贪便宜,活该”。同样,商家绑架在预付费模式上的优惠让利,也不是其为自己洗白的借口。


商家“想跑路”不是问题,不让它“跑得了”才是关键。预付费模式健康运行的基石,是一套安全运行的信用机制,这牵涉到一种“抵押思维”。就像我们去野外游玩需要租设备时,商家会让交一定的押金,用来对冲可能会面临的客户“卷物跑路”风险。用户在向商家预付费时,也应获得由商家信用背书的安全感。


据报道,2019年10月,重庆南坪一教育机构通过预付费模式卷走300万元。事后查明,这家机构根本没有教育培训的资质。这样的野鸡机构,跑路本就是大概率事件。


其实,对于预付费模式,并非没有规定。2016年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就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规定了不同的预收资金数额,如预收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上一会计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30%或40%;工商注册登记不足一年的发卡企业的预收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的2倍等。2018年,国办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及预付费“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有效的办法或许是,各地市监等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的所有相关机构做一次全面梳理,做好备案,完善对其收费和教学的动态管理,尤其是对机构收取的预付款进行全程监督,综合评估后建立企业白黑名单。并且,信息要随时更新,对外公布。一旦有企业触碰底线,监管部门既要严格追查企业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操作,也要及时发布风险警示。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2元能买千张照片,人脸识别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脸
不管“静音车厢”效果如何,人们是真的想要静静
尊重动物的生存和境遇,就是尊重人自身70岁可申领驾照,老年人也有诗和远方
行业的没落,往往从“差评机制”失灵开始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