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调”报告里的努力,不该成为戏谑的题材

吴振 澎湃新闻评论 2021-01-28


评论君说

      2020,或许对多数人都并不温柔,但岁月越“残忍”,我们越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多一份善意与温情。



作者 |吴振


近日,一些地方流调报告里的生活片断成为网络戏谑的素材,他们中有人每天往返50公里通勤上班,下班后还得复习考研;有人白天上班,晚上继续兼职到凌晨;有人每天不间断工作17小时……


这般努力打拼连轴转的上班族,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甚至就是我们不少人自身经历的翻版。只是,更多时候,他们的心酸和艰辛,被当作了一种必然的负重,被默默消化,更来不及抱怨。


然而,当它们以流调报告的方式在网络公开,成为被审视的对象,就难免被放大,或是被打上标签进行解读,这其实在所难免。只是,一旦被当作了被围观的客体,它们就不可避免地“变形”。


流调报告中,这几个上班族的生活仿佛就是工作、兼职的两点一线;而成都女孩则出入酒吧、咖啡馆……其实,不管是对于上班族经历的悲情化共情,还是对于成都女孩闲适的羡慕,这里面都或多或少存在被误读的情形。


反差被放大,更多是因为人们习惯了选择两者最冲突的一面来解读。


要知道,这些上班族虽然艰辛,但也有自己的收获和快乐;那些看似闲适轻松身影,他们的惆怅和为生活的付出,不过更多是隐藏在“隐秘的角落”罢了。
说到底,流调报告所勾勒出的行动轨迹,只是一份高度浓缩的个人图谱,而围观者只倾向于攫取他们所标签化的那一面。


当然,这种围观,很多人其实投射的是对自己的关照,是一种“顾影自怜”般的共情。


乐于转发、评判这些极富反差意味的案例,可能也属于特有的2020式“苦中作乐”。但这种围观的“乐趣”中,并没有什么幸灾乐祸,而更像是无数普通人的借他人经历浇自己块垒的一种自嘲。


2020,对多数人来说,不易或远大于轻松,无数人“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少人或许都会在某一瞬间顿悟“生活终于对自己下手”。流调报告中的这些普通人,或依稀让我们看到了自己。


不过,共鸣归共鸣、调侃归调侃。我们得警惕,当少数几个案例被放大,被过度解读和赋义,它难免会消解一些真正严肃性的东西。


在另一个层面来说,就像我们曾经呼吁的,不能对成都女孩搞网暴,对任何的流调报告,涉及个人的部分,即便是善意的围观,都不妨适可而止。因为它在客观上的确有可能加重社会对流调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流调的本意,是提醒公众注意防疫安全,对涉及个人经历的事,少一些聚焦和细究,也是一种善。


不管如何,每个认真生活、努力打拼的劳动者,都值得尊重。2020,或许对多数人都并不温柔,但岁月越“残忍”,我们越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多一份善意与温情。

















































































































    ※ 编辑|沈彬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中国是解决方案的关键”
傅高义去世,重温他的“出发时刻”
哥老官牛蛙检出兽药,当顺藤摸瓜一查到底
“不雅检讨门”让校长离犯罪仅咫尺之遥当历史照进现实,一切为了人民

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评论,尽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