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象群安排一个理想的归宿,也是为人类好

易之 澎湃新闻评论 2022-06-23


评论君说

      象群如何安置、活动范围如何圈定、避免人象之间的冲突,应该得到细致梳理并寻找解决方案了。

亚洲象群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 图


作者 | 易之

6月2日21时55分,一路向北迁徙的象群已经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大象进入昆明,态势大概会骤然紧张。毕竟省会城市人流密集、建筑拥挤,象群的“破坏力”可能会大幅提升。而疏散人群、封闭街区、投喂群象的成本与难度也会成倍提高。


舆论恐怕不能再优哉游哉地看待一路“象”北了,已经到了认真考虑给象群找个理想去处的时候了 。毕竟,野生亚洲象的攻击性是很强的,每小时的奔跑速度也可达到50公里。15只象群的到来,很有可能会让当地民众陷入一种恐慌,社会秩序也会大受影响。对于800多万人口的昆明来说,这个社会成本恐怕太高了。


从现状看,其实有专家学者提出过好些个方案,比如在关键地段设置脉冲式电围栏,对亚洲象的行进方向进行适当的校正;或是采取食物引导的方式,引导、诱导象群往普洱、版纳方向移动。这些措施究竟可行性如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尚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应该抓紧实施了。


这个象群2020年12月进入普洱市墨江县,随后一路“逛吃”,从玉溪市到红河州再到昆明。一路上当地对象群可谓“予取予求”“小心伺候”,因而有网友调侃这是个“象群旅行团”。人们这种“左右为难”的背后,体现的也是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唯恐伤害了这些珍稀动物。


就以保护亚洲象为例,近些年其实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它们的生存处境已经大为改善,盗猎的情况越来越少。而随着保护发力,也出现了新情况——野生象越来越不怕人了。越来越多的野生象甚至走出保护区,到人类的田地里觅食。当地人拿大象也没什么办法,甚至出现了“混居”的局面。


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一种毫无疑问的全民共识,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颠扑不破的价值观。但这次象群北行,事实上也在提醒我们应该把保护动物的另一面也放到同等高度——人类的社会生活成本。


社会在倡导环保理念的同时,其实也是有相当多的“代价”要承担的。据统计,近20年间,我国野生亚洲象肇事已造成70余人死亡,而经济损失更是难以计数。而这次大象一路北上,也是把这种成本以一种极端化与戏剧性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景,但落实到现实图景,却依然难以回避一些剧烈的冲突。就像这波象群,我们也很难真正地靠近与相处,只能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对于象群如何安置、活动范围如何圈定、避免人象之间的冲突,应该得到细致梳理并寻找解决方案了。反过来说如果总是放任群象攻县略村、进逼城市,恐怕也会加深人与动物之间的隔阂,反而不利于动物保护意识在人们心中扎根。


当然得承认地球是所有物种的共同家园,但这种宏大的价值理念,却依然要在微观层面寻找到现实的落脚点。至少,我们践行这种理念的前提,一定是保证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



※ 编辑|李勤余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