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会与病毒长期共存

李勤余 澎湃新闻评论 2022-06-23


评论君说

      面对病毒,我们的身体可能一时无法反应,但我们的大脑可以保持清醒,明白如何去应对。


作者 |李勤余

上午打开朋友圈,上海市防控办发布的通知刷屏了。通知明确,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集中隔离观察14天。满屏幕的转发充分透露出大家的关切之情,也告诉我们,全国疫情防控的形势又严峻起来了。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这么紧张了,不可避免的,很多人都在内心里认为,疫情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也正因此,这一波疫情的卷土重来,又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今天凌晨,张文宏医生在微博发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相信,在各地有力的处置之下,这波疫情终将平息。但接下去,学会与病毒共存,可能将成为所有人必须直面的课题。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这波疫情说明防疫措施仍有漏洞,很有可能是通过冷链运输或人员传播导致,机场方面在垃圾处理、机场清扫、货仓清扫等方面存在不严谨的地方。


再联系到来势汹汹的德尔塔变异毒株,我们不得不承认,病毒的狡猾确实让人防不胜防,新的突发情况随时有可能出现。因此,防控疫情的“常态化”,已不仅限于一段特殊时期。换言之,不管是职能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努力去适应形势——很多防控措施不是“临时性”的,而将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


这对世界运行方式的改变,可能是颠覆性的。比方说,一家商店的业主,原先可能认为关闭一段时间后,营业就能恢复如常。但现在,他必须改变思维模式,在保证疫情防控的大前提下,重新寻找新的经营模式。整个社会可能都需要逐渐摸索和适应新的秩序和规则,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今天上午,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市民:接种疫苗、会戴口罩、清洁双手、一米距离,一起构建完整“健康拼图”。这些提醒我们都很熟悉,但此刻,我们已经不能把它们当作疫情形势下的权宜之计。


比如,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已经不取决于当前疫情形势是否紧张,而应该成为条件反射式的正常反应。毋宁说,从此以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都必须改变,防疫的要求必须内嵌到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里。


从20世纪起,世界已经爆发过四场大规模的流感疫情,每次疫情的背后,都有一种能持续传播数十年的流感病毒,人类社会最终都与它们达成了和解。


面对一种变化多端的病毒,我们的身体可能一时半会还无法完美地反应,但我们的大脑完全可以保持清醒,在许多情况下明白如何去应对。打好疫苗、做好卫生,按照科学的要求去做,就不必过分紧张。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