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不再唯金牌论,你就看懂了奥运会

张丰 澎湃新闻评论 2022-06-23


评论君说

      奥运会又是一个真正的大舞台,它向世界展示的,远比金牌和输赢丰富。

刘诗雯为许昕戴上银牌


作者 |张丰

这届奥运会,很多人是用手机看的。很多App会即时推送中国选手得金牌的消息,让人兴奋、激动。但也有很多动人的瞬间,与金牌,甚至与奖牌,无关。


比如,获得银牌的刘诗雯哭着说“对不起”,网友刷屏式安慰;实现零的突破获铜牌的张亮、刘治宇,被赞“新的突破更让人期待”;带病参赛拼得第五的徐嘉余,收获的是鼓励;还有女排,网上多是温暖的祝福和专业的失利分析,少见苛责。


这也体现在对外国选手的态度上。46岁的丘索维金娜无缘跳马决赛,但收获了全场热烈掌声。很多网友回忆起当年被“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感动的瞬间,敬佩英雄母亲对儿子和体操深沉的爱。奥地利数学家基森霍佛“顺便”参加奥运会,赢得金牌,让网友纷纷赞叹人可以跨界优秀到什么地步。


丘索维金娜正式告别赛场


很多年后,我们或许不记得一些金牌得主了,但这些瞬间还会被人津津乐道。


这也是奥运精神。


不是说“金牌争夺战”不再重要,没有哪个运动员不想夺得金牌。但奥运会又是一个真正的大舞台,它向世界展示的,远比金牌和输赢丰富。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领略到了奥运会的多重魅力。我看了几场举重比赛,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是解说员对外国选手鼓励的话语,听得出他们是真心为对手每一次精彩的表现而开心。很多网友在关注我国选手时,也对这种专业的解说由衷点赞。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变化的起点,可能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一年,中国代表团稳居金牌榜首位,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那时开始,中国人开始从“唯金牌论”中解脱出来,也开始更深入、更立体地感知奥运会的魅力。


一个经典场景,是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横空出世的傅园慧。她没有夺得冠军,但收获了冠军荣耀。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她以58秒95的个人最好成绩晋级决赛。赛后采访中,她喜出望外,“我已经使出了洪荒之力。”



生动活泼的表情,让她瞬间走红,成为“行走的表情包”。真正动人的是什么呢?是取得个人最好成绩时,发自内心的开心。这就是奥运精神的真谛,“更高更快更强”,是和对手竞争而言,但超越自我或许更重要。


对金牌的聚焦当然是有意义的,但过度聚焦,容易遮蔽掉一些问题。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选手获得金牌,会获得很大奖励,而失败者多默默无闻,有些运动员退役后甚至连生计都成问题。那是一个“更狭窄”的体育,是一个必经的但也必然要超越的阶段。


拿举重来说,超越“唯金牌论”,也是社会进步使然。这些年,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很多城市人走进健身房,跑步、“撸铁”,这让很多人开始从肌肉美感和技术上来欣赏举重比赛。由此,举重变得时尚,不再是过去那种“苦兮兮”的形象。通过训练达到发达肌肉的普通人可能无法进入国家队,更别说拿奥运金牌,但在健身房仍是大家膜拜的对象。


石智勇


举重冠军石智勇成为“魅力人物”,和金牌其实关系不大,而是他在赛场上“丰富的表演”——他的神态,他夺冠还向世界纪录发起冲锋的举动,以及由此展现出的英雄气概,非常感染人。这都是金牌外的感受。


当你不再信奉“唯金牌论”,你也就真正看懂了奥运会。



※ 编辑|甘琼芳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