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校毕业生超千万,“稳就业”更紧迫|澎湃社论

社论 澎湃新闻评论 2023-02-28
   

       未雨绸缪、综合施策,千方百计稳住就业,缓解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焦虑。




12月28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我国高校毕业生明年即将突破千万,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是我国迈向教育强国的一大节点,也是国民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标志。但也要看到,就业是摆在千万毕业生面前的突出问题。


据介绍,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为909万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但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仍在,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任务艰巨的局面,还没有改变。随着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明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或将更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这些压力势必传导到就业市场,给毕业生求职造成一定的困难。教育部也直言:“目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存在‘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不同专业、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


看到问题、承认压力并不意味着难以作为,而是强调形势越严峻复杂,认识越要清醒客观。在此基础上未雨绸缪、综合施策,千方百计稳住就业,缓解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求职焦虑。


事实上,稳就业的“武器库”并不匮乏。一方面,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方面均有一套成熟手段,用以支持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升它们吸纳毕业生就业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求职信息不畅、缺乏工作经验等现实,持续有针对性措施推出。


目前,“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重点群体就业能力培训活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等正在开展中;教育部发布了281家用人单位的2804个项目指南,举办了“全国中小企业人才供需对接”活动,已有1000余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对接;教育部提出精准支持定向医学生培养,这既可以弥补西部地区全科人才不足短板,也有助于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再发展”,促进就业市场平稳。


再比如,适度引导毕业生将目光投向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灵活就业岗位,从事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网络写手等工作。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些新业态发展日趋向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渐增,成为吸纳大量就业的蓄水池,值得被重视和深挖。应当强化对这些领域的政策支持,补齐劳动保障等短板,增强劳动力市场弹性。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高校的专业培养和市场需求未能充分适配,也是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并存的根源。这是由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决定的,专业设置、专业培养都需要较长时间,而就业市场变化是迅速的。二者的时间差错位,容易造成结构性的就业难题。


疫情把大学生就业问题以更紧迫的形式展现了出来,但这恰恰也是转型升级的契机。为更好地保障毕业生就业,需要出台一系列立足眼前、追求实效的办法措施,更要以长远眼光看问题,瞄准产业升级的方向,在高等教育阶段就有所预估和准备。




编辑|甘琼芳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