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子威夺金不忘交作业,说明什么?

孙欣祺 澎湃新闻评论 2022-06-23
   

       让优秀运动员留在校园,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培养模式,也是建设体育强国所必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孙欣祺


连日来,有关“任子威夺金后交作业,却被任课老师移出群聊”的话题在热搜榜上居高不下。冬奥夺金之夜,任子威更是被网友们喊话“回学校交作业”。虽然,相关的微信聊天截屏内容被证实是之前的,不是发生在夺金之后,但是,依然不妨碍大家喜欢拿这个梗打趣。


前有清华学子杨倩暑假期间喜提东京奥运金牌,今有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任子威寒假期间斩获北京冬奥金牌。半年内,我国运动员“冠军+学霸”的双重身份一再成为热议话题,奥运冠军的学校生活也持续引发高度关注与热情互动。金牌时刻,我们不仅为健儿们欢呼呐喊,更通过这种幽默、友善的方式表达喜爱之情。


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另一个人——姚明。2011年,小巨人结束了职业生涯,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就读。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抓紧时间追赶进度,脚踏实地完成学业。面对媒体的镜头,他曾不止一次感慨高数太难,也不止一次感谢身边同学的细心帮助——直到2018年,他终于以本科毕业。


姚明的求学生涯是一段励志故事,但也应该注意到,当一名优秀运动员功成身退,在30多岁的年纪重返阔别已久的课堂,知识储备上的鸿沟让他无所适从。素来以睿智形象示人的姚明尚且难以跨过高数这道坎,与他同代或更早一批的运动员们想必经受了更大的挑战。


与姚明相比,杨倩、任子威等新一批优秀运动员无疑更加幸运。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尽管接受了同样刻苦的专业训练,但从未摆脱学生身份,从未真正远离校园。也正因此,他们得以在日夜训练、四处参赛的同时获得基本知识储备,能够随着年龄增长完成知识体系的自然建构,而不是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将专业与学业彻底割裂,也无需在职业生涯的末期进行逆生长规律的“回炉重造”。


让优秀运动员留在校园,从个体角度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培养模式,从整体出发则是建设体育强国所必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刻板印象中,运动员们由于长期集训、参赛,疏于学习,因而文化水平偏低,难于在退役后即刻融入社会生活。出于这方面的顾虑,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竞技体育,因为成为顶尖运动员之前要走过无数独木桥。如若在竞技层面不能脱颖而出,又因为荒废学业与社会脱钩,这碗“青春饭”并不可口。


但是杨倩、任子威等新生代运动员所展现出的新面貌,已然颠覆了这种刻板印象。他们在赛场内外的活跃,以及与广大网民形成的良性互动,让运动员这个职业真正意义上融入社会,也让奥运冠军的示范效应从精神层面落于实际,推动更多家庭将有天赋的孩子从群众体育转向竞技体育,从操场走向赛场,为国家体育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后备人才。


比赛结束后,奥运健儿们将暂时收起冰刀回归课堂;而在冰雪赛场的感召下,更多群众将走出家庭、校园参与运动。这种双向奔赴,正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编辑|沈彬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