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父亲的天气预报

姚华松 澎湃新闻评论 2024-02-05
   

       一个坚持了35年的习惯,哪容易改呢。正如他一颗关怀子女、爱护孙辈的心,一辈子也改不了。



 |  姚华松


1987年,我家有了第一台电视。每晚6点55分,父亲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湖北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因为会播报我老家黄冈的天气状况,父亲都会照此安排第二天的农活。


那个时候的农村,有这种觉悟的人还不太多,父亲算是村里屈指可数的“相信科学”的农民了。


十年后,父亲更新了这一习惯,除了关注湖北天气预报,他还要看央视一台每晚7点31分的全国天气预报,因为我弟相继去了柳州、南宁、兰州、北京等地打工,我则相继在武汉、广州读书及工作。


2012年,用于接收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在农村流行开来,父亲也买了一个,他开始关注了内蒙古卫视和广东卫视里的天气预报节目,因为呼市、广州是我和我弟最近十余年的常住地。


在父亲的眼里,天气不只是天气。每次与父亲打电话,他的第一句话多半与天气有关。


“明后天开始,广州要降温,你们记得给孩子加衣服,千万别感冒了。”


“最近一直下雨,送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你要慢一点骑电瓶车,小心一些,别打滑了。”


“这几天广州降温了,新冠病毒的活性变强了,你少一些出去打球,也少带孩子去外面晃悠。”


“天晴了,你们把床单、被子洗了,拿到楼顶去晒一晒,消消毒。”


关于广州的天气变化,身处湖北的父亲甚至比常住广州的我更熟悉、更在意。


上周六晚上,家族群照例开了视频聊天,只见父亲上身穿了两件衣服,很显然,湖北已进入初冬;弟弟穿上了羽绒服,内蒙古的一些地方已经在下雪;我在广州打赤膊,喝啤酒,夏天的尾巴对广州依旧眷恋,不肯走。


每次看到我打赤膊,尤其听说我夜里睡觉还开空调时,母亲总忍不住骂我几句,“这样的天气你还开空调,钱多了花不完还是怎么着?非要这样浪费电吗?”


我不能责怪母亲,她没上过学,当然不知什么是地域差异性。


一旁的父亲有点不满地看着母亲,替我辩护:“我们这里冷,广州就一定冷吗?你不晓得情况,不要瞎说行不行。”


母亲毫不示弱,理直气壮地回击:“你看你,你夏天都舍不得开空调,心疼电费,你儿子这么浪费,我还不能说?”


两个人就开始了你一言、我一语的拌嘴。


打我记事起,他俩的拌嘴就不曾停止,与感情不好无关,相反,越拌嘴,感情越好。我乐于见到这一幕,正所谓“老来伴,老来拌”,这是他们独特的互动与交流方式。


在我们家,这种拌嘴也是促进夫妻平等的一种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男性的父亲的知识“专横”或“霸权”经常被挑战,作为女性的母亲的吵架技巧越来越娴熟、高超。


去年,我给父亲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给他下载并安装了可以查天气的App,告诉他想知道哪个城市的天气,随时随地打开手机App,一搜就知道了,不用守在电视机旁苦等。但他用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不方便,最终又回到了过去的方式,通过看电视了解天气。


是啊,一个坚持了35年的习惯,哪那么容易说改就改呢。正如他一颗关怀子女、爱护孙辈的心,一辈子也改不了。




编辑|甘琼芳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夜读|父亲的天气预报

姚华松 澎湃新闻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