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复旦校友,欢迎回家

邓智友 澎湃新闻评论 2024-02-05
   

       没有人比复旦人更懂对复旦的爱,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地方是我们永远的家。



 |  邓智友


“要回来了!”沉寂已久的大学寝室群,突然弹出了这样一条消息,随后,室友们纷纷冒泡,讨论什么时候一起回学校看看。不仅如此,曾经的合唱群、约酒群都不约而同地活跃起来。疑惑着点开朋友圈,才从满屏的推送中得知:复旦校友可以通过校友服务平台申领进校权限了。


换句话讲,老朋友们可以回家了。


看着满屏的欢喜,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些校友难以言喻的情绪。这几年,有人无数次路过学校,却只能隔着大门远远眺望;有人尝试过进入校园,门卫却告知“社会人士无报备不准入内”;有人无奈借用在校师生的校园卡,在违规的边缘试探……校友与母校的连结,一时似乎困在了双证和学信网上。


如今,复旦校园重新对校友张开怀抱,算是为校友与复旦的深厚情感找到了一个出口。


当然,也有人提到,复旦本次打开了校友获取入校权限的通道,未面向师生亲属、周边居民及社会人士开放,与曾经复旦的校园管理还存在一定的不同。那时,复旦被师生戏称为“杨浦区人民公园”,周末午后在草地上露营的周边居民、春日樱花树下玩闹嬉戏的天真孩童、老校门前驻足打卡的外地游客、光华大道上三两成群的师生亲友……这些景象是复旦校园的日常。


开放的校园,是大学之“大”应有的样子。大学也是城市和社区的一部分,换言之,高校不仅是在校师生的,其美好的人文自然环境和科学教育资源也是城市居民可以共享的宝贵财富,也正因此,高校循序渐进的开放过程,也是校友师生和城市居民双向奔赴的过程。


但是,循序渐进的开放,是复旦等一众高校可以被理解的选择,或许也是最好的选择。大学校园,作为大学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保障井然有序、安全安静的校园状态,是疫情后学校需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因此,给予高校多一点时间去探索校园的重新开放,是有必要的。


此前,一篇名为《大学校门,该打开了》的文章刷爆社交媒体,其中态度鲜明地提到:“大学校园应不应该开放”的问题,是一个无需讨论的伪问题,校园开放早已成为共识,开放是必然的。这样的观点获得广大网民的响应和支持。不难看出,大学校园重新对外开放符合大众期待,更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校园的有序开放,为整个社会的复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个万物复苏的三月,复旦校园也恰如其分地乘上了象征着勃勃生机的春风,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所我们热爱和景仰的百年名校,会毫无保留地重新张开她温暖、包容的怀抱。


写到这里,挚友在寝室群里分享了一首《forever young》,大家默契地沉默了。我再次感到自己贴近了复旦的心跳,这阵悸动里,我看见了过去的复旦岁月。我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人比复旦人更懂对复旦的爱,也重新获得了一种温暖的信念: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地方是我们永远的家。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夜读|复旦校友,欢迎回家

邓智友 澎湃新闻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