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背带裤”烂梗,要让孩子扇动思想的翅膀
我们担心,如果小学生过于沉迷“网络烂梗”,会影响到他们的语言习惯——尤其语文老师,最担心这一点。
”
文 | 张丰
最近,一场引导小学生理解“网络烂梗”的班会火了。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语文老师朱文浩,发现学生一听到“背带裤”就咯咯发笑,进一步了解她发现,学生之间有很多“网络烂梗”,比如“老六”“完了,芭比Q”之类。
这种现象引起了她的警惕,开始她非常担忧,因为快到期末了,很多字孩子还没学会写,却沉迷于“网络烂梗”。但是朱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这些所谓的“烂梗”她没有一禁了之,而是和同学们好好交流,进行引导,让孩子学会判断。朱老师说:蝴蝶有生命,而气球没有,所以,“气球跟风走,而小蝴蝶会迎着风,用它的翅膀舞出自己最喜欢的舞蹈”。她用这个比喻教会孩子自己做出判断,而不是跟风。
家长们在对朱老师的做法点赞的同时,也对更大范围内学生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感到担忧,毕竟,像朱老师这样有心而又有方法的老师并不多。有一次,我走在几个小男孩后面,偷听他们说话,实在大吃一惊:他们的谈话和成人差别不大,网络用语一套一套的,大谈某某和某某“磕CP”,中间还有不少粗话和脏话。
后来我从一个做老师的朋友那里了解到,“磕CP”在很多小学都是流行语。它的意思并不是成年人理解的“谈恋爱”,而是一种般配、气质或者非常含混的调侃,比如他们会说和一棵树、一本书磕CP。他们的内心,还是比我们想象得要纯洁得多。
小学生提到“背带裤”哈哈大笑,成年人不明所以。其实,“背带裤”的梗,来自蔡徐坤在一个节目中的穿着,他们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是在共享一个演出场景的趣事,这里有他们对“流行”“偶像”的认识,也有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大人会注意到,小朋友使用“网络烂梗”时,往往比成年人更有热情。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处在学习阶段,对一切都好奇,喜欢模仿一切,而且往往会以一种夸张的方式。使用“网络烂梗”,其实也是一种童真的表现。尽管那些“梗”本身,没有丝毫天真可言。
在网络产生之前,小学生聊天会使用电视节目中的语言;在电视普及之前,我们也会使用流行的课外书中的“梗”。现在孩子们使用“网络梗”,其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们或许还记得前些年90后使用的“火星文”,当时媒体报道这个新闻,担心“火星文”会冲击到汉语,现在看来,“火星文”只是一个时代印记而已,很快就被淘汰了。
因此,对小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梗”,家长不用过于担忧。梗,其实也有好坏之分。有的网络梗本身有智趣,给人带来愉悦;有的“梗”本身就是恶俗的,让人反感。而“烂梗”的另一个含义是,使用的人实在太多了。一个网络流行词,开始传播时让人觉得有趣,但是当大多数人都知道的这个词的时候,它的新鲜感就没了,进入衰减期。
我们担忧小学生使用“网络烂梗”,大概的意思是说那些梗本身非常俗,“完了,芭比Q”就属于这一类。我们更担心,如果小学生过于沉迷“网络烂梗”,会影响到他们的语言习惯——尤其是语文老师,最应该担心这一点。
所以,适当的引导和介入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介入本身,也应该是宽容的、有趣的,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信服。我们应该向他们展示更美好的汉语,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网络烂梗”会进入地下,他们只是不当着老师的面说而已。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