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途短途都是客,购票公平咋保障?

熊志 澎湃新闻评论 2023-11-22
   

       铁路部门不能只是对售票策略进行解释,还应该尽量提供解决方案,满足长短途各方旅客的出行需求。




文  |  熊志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称,在12306平台买票时,出现全程余票充足但区间票无票的情况,怀疑是否让旅客“买长乘短”。9月21日晚,12306客服表示,铁路部门优先满足乘坐全程的旅客的需求。按照官方说法,在长短途的票额分配上,会优先照顾长途旅客,在长途票额充足时,再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满足短途旅客需求。


铁路部门的售票策略,并非毫无道理。优先满足长途出行需求,一方面可以将运力最大化,且车票动态分配难度最小;另一方面,长途出行需求更加刚性,替代的出行方案更少,而短途出行的替代方案更多,买不到高铁、火车,还可以坐汽车,甚至自驾。


但在中秋国庆假期,或者春运等运力紧张的特殊时期,采取长途优先的策略,固然可以充分利用运力资源,短途旅客的权益又该如何保证呢?毕竟,长短途旅客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出行需求都应该得到最大化满足。


一些网友质疑,长途优先是为了票价收益最大化。从客观结果来说,优先卖长途票确实可以带来更多的收入,现在的问题是,每逢节假日,抢票难度加剧,而车票在长短途之间的动态分配对乘客而言又是不透明的,乘客不知道各区间段的余票多少,不知道候补排队的成功几率有多少。


于是,在一票难求的大背景下,很多短途旅客为了抢到票,只能“买长乘短”,等到他到站下车后,座位空置,其实也是一种运力的浪费。长途旅客“买短乘长”,可以下车补票,没有什么损失,而对被迫“买长乘短”的乘客来说,等于多花了一笔冤枉钱。


一位网友的分析不无道理:这种模式容易制造焦虑,短区间的票释放太少——买不到票——没有安全感——焦虑——为了心里踏实多花钱抢长区间票——长区间乘客也被迫卷起来了……这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 


在出行焦虑之下,铁路部门对长短途旅客区别对待,不管动机如何,确实可能产生变相强制旅客“买长乘短”的效果。所以,面对短途旅客的吐槽,铁路部门还是要兼顾效率和公平,不能只是对售票策略进行解释,还应该尽量提供解决方案,满足长短途各方旅客的出行需求。


比如,在节假日期间,对一些热门的短途出行区间,是否可以依据实际出行需求,进一步增开车次,以填补供需缺口呢?最近,铁路部门将在9月27日至10月1日、10月4日至7日增开200列夜间高铁的消息,就赢得网友赞许。再比如,在售票策略上,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缩小长短途放票的时间差,不至于长时间出现“长有短无”的尴尬?


节假日扎堆出行,一票难求是正常现象,铁路运输投资大,基础设施不可能按照高峰时段的出行需求来建设,否则将形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但在线路、车次固定的前提下,长短途的区间分配策略,如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智能灵活,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买票难的问题。




编辑|王磊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