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寒假还给孩子们|澎湃社论
让孩子们远离变相违规培训,也要给他们更多亲近美好自然、体悟亲情温暖的机会。
”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其中明确要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冬令营”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等。
寒假将至,当前正处于实现中央部署的“双减”工作三年目标任务的关键阶段,各地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的情况仍然存在。2021年末,也是在寒假前夕,教育部召开的视频会议就强调,要严厉打击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研学”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去年暑期“研学”市场的乱象也曾引发网友吐槽:“还不如旅游团,没玩好也没学好,钱还花了不少”。
可见,此番教育部印发的通知传递了整治力度不降、落实举措不松、整治教培乱象没有灰色空间的明确信号,也向广大家长和中小学生传递了稳定的预期,帮助他们一起度过一个平安祥和、丰富充实、轻松愉快的假期。
不管是“众筹私教”还是“游学研学”,背后反映出的都是教育焦虑心理。寒假时间并不长,在一部分家长看来,这却是不容挥霍、浪费的学习机会。然而,把假期设计成精确到每周每天每小时的“课程表”,表面上看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实质上却未必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寒暑假应该是成长过程中最快乐最放松的时光。和暑假相比,寒假更有特殊之处:它与春节重合,将会带来阖家团圆的喜悦、走亲访友的温情、呼朋引伴的畅快,这些珍贵的生命体验或许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别让被变相违规培训填满寒假,别让“卷”令假期的快乐变味。
当然,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让孩子们好好过个寒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下,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有提高分数、名次的现实需求。如果孩子们在学校能“吃饱吃好”,就没有必要在假期里向外寻求“加餐”。因此,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才能进一步消解假期校外培训的需求,铲除变相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生存的土壤。
另一方面,没有了培训,孩子们会不会沉迷于游戏、短视频,把假期的时间都耗在网络空间里?这也是许多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教育部印发的通知要求,充分利用春节这一传统佳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文化传承活动。积极统筹动员一批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科技型企业等,面向广大家庭开展科教活动,为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和中小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提供平台。
总而言之,让孩子们远离变相违规培训,也要给他们更多亲近美好自然、体悟亲情温暖的机会。参观一座博物馆、参与一项年俗活动、学习一项家务劳动等,都可能成为让孩子们印象深刻又乐此不疲的“寒假作业”。
孩子的成长,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在假期里歇一歇脚,看一看身边的风景,也很重要。所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不妨一起拿出耐心和信心,把寒假还给孩子们,让假期名副其实。
编辑|李勤余
排版|甘琼芳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