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三件国宝的秘密等你揭开~
-欢迎关注CCTV国家宝藏微信公众号 -
-了解更多节目故事-
在本期节目中,来自山东博物馆的三件国宝: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战国铜餐具、明衍圣公朝服为我们揭开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节目没看过瘾?快跟官微君一起来看看这些国宝背后更多的故事~
银雀山《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汉简
银雀山汉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完整简和残简近5000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 》等先秦古籍和古佚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兵法、历法、文字、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孙子兵法》以及四篇佚文,《孙膑兵法》16篇佚文。今天我们都知道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但其实在银雀山汉简出土前,这件事在学术上却一直存有争议。因为从汉末开始,《孙膑兵法》就佚失了,只有《孙子兵法》一部兵书流传于世,但《史记》中却有两位军事家的记载。而银雀山汉简的出土,让《孙膑兵法》再次面世,使这一千古谜题得以破解。
长按下图↓ 识别二维码
get 3D版银雀山《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汉简~
战国铜餐具
战国铜餐具,出土于临淄张家庄墓群。它外形小巧,却内含乾坤,共能够容纳59件餐具,其中包括10个耳杯、10个小碟、10个盒子、4个碗、25个盘,外加罍形的餐具外壳,共达62件,足以供应一场十人盛宴。它既利于收纳,又方便携带,是同时期出土器物中的一套孤品,独特精巧,神秘别致。
春秋战国时期的餐具基本上仍继承西周的食器传统,但这62件组合铜餐具与其他同时期的器物相比,显得格外不同。每件餐具之间套合紧密,环环相扣,稍有偏差,便无法再次装入或取出。也许这是当时的人们对于餐具形制的一次尝试,展现了墓主人对于饮食文化的独特理解。这套铜餐具的发现也为研究战国时期齐国手工业、制造业和齐国临淄地区的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长按下图↓ 识别二维码
get 3D版战国铜餐具~
明衍圣公朝服
明衍圣公朝服出自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子家族。衍圣公,是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享有特权的大贵族。明代衍圣公的品级为二品,但在朝廷会班时,往往位列文臣之首。
朝服一般用于较隆重的场合,据《明会典》记载,明代文武百官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等重要场合穿着朝服。孔府旧藏的这套朝服,包括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玉革带、象牙笏板、夫子履等,组成了一套完整且等级较高的用于大型朝会典礼的服饰,是目前可见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全套朝服传世实物。
长按下图↓ 识别二维码
get 3D版明衍圣公朝服~
那么,本期的三件国宝你最喜欢哪一件呢?快来留言区为你喜欢的国宝盖章吧~
点击图片,获取往期精彩↓
甘肃省博物馆的三件国宝秘密等你揭开~
《国家宝藏》教你化唐妆~
厉害了!甘肃省博物馆三件"镇馆之宝"竟都与他有关?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