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乡变成了故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狗尾巴草 Author 韩霞
有父母在的家乡,是我们的盔甲。没有父母的故乡,是我们的软肋。
文/韩霞
1
01
以往的春节总是会让我纠结:要不要回老家。
临近岁末,刚过了小年,我便会和父亲商量,是我回老家,还是春节过后父亲来郑州。
父亲独居多年,我自然是希望他能够来郑州住一段时间的。
可我知道,我若过年回去了,父亲春天就不会再来。
于是,有时候会接连几年,我春节期间都没有回老家。
不回去的原因还有:春节期间回去,必定是要带着老公孩子一起回的。
老公是不会跟着我长住娘家的,最多四五天的时间。
而我每次回老家,至少要呆上十天半个月才肯罢休的。
所以,我春节回老家,不如父亲春天来郑州。
这些年的春节,都是在婆家过的。
符合中国传统的习俗。
今年除外。
提前和老公儿子回了婆家。之后,到了千里之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还不知道如何面对失去双亲的第一个春节,选择了长途旅行。
可无论走到哪里,都逃不过对亲人的思念。
我们当地的习俗,初三是回娘家的日子。
有时,我也会带上老公儿子,初三回自己的老家。
除了看望父亲,便是去串亲戚,找要好的朋友相聚聊天。
先去婆家,再回娘家,然后走亲访友,
这才是春节期间最好的过年模式。
2
02
今年的春节已与往年不同。
不必再纠结回与不回。
去年写了一篇《回不去的故乡》,有朋友留言说:这篇文章,写的很伤感。
那时候的家里,只有父亲,没有母亲,自然是伤感的。
还有读者留言说:如果还有一个父亲,你就应该好好珍惜,不能让他继续留守。等双亲都没了,你再这样感慨就晚了。
我并不是父母唯一的孩子,父亲在老家,不是留守,有儿有女,有兄弟姐妹,有熟悉的生活,有熟悉的一切。如果来到城市,这里只有一个女儿。
我想最大的孝顺,应该是按照父母的意愿,过他们喜欢的生活。
那时候的我认为,“双亲都没了”,要若干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
哪会想到,只隔了一年的时间,父亲也走了。
那时候的伤感,和现在相比,成了毛毛雨。
双亲不在了,那里的家也随之没有了。
过年,自是不必回去了。
没有了家的故乡,你能去哪里?
住在亲戚家,过年,你是多余的。
住在宾馆,在家乡,你成了异客。
回到故乡,难免惆怅,悲伤。
以前你所认为的不幸,现在看来,却已是如今遥不可及的幸运。
03
去年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节目:《一个人的春节》
一个27岁在郑州打工的小伙,回到了故乡,无家可去。
去的,只是双亲的墓地。
点上香,祭拜。
嘴里碎碎念,说着自己的近况。
当时感慨着他的可怜。
一年后,我便陷入了和他同样的境况。
当我们感慨着自己不幸的时候,有一天你会发现,以后的你,会感叹现在的幸福。
你永远都不知道,在下一刻,明天的明天,是更美好,还是更不幸。
“年初三突发奇想,驱车900多公里,去离别20年,儿时生活十几年的地方。匆匆转了两个小时,回忆再也找不到了......”
这是后台一位读者的留言。
在我们老家,初二到初九,是走亲访友的日子。
长年在外,父亲与母亲,是我们与所有亲戚的联结点。
家乡早已物是人非,日新月异。
没有父亲或者母亲的指引,根本找不到亲戚家。
去谁家,拿什么礼物,有父母在,只需听他们的指示就好。
父母不在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这一项福利,也顺带着取消了。
家乡的一切,因为父母的离去,失去了色彩与意义。
有父母在的家乡,是我们的盔甲。
没有父母的故乡,是我们的软肋。
父母在,家乡在!父母不在了,家乡变成了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和已逝去的父母,成了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