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架才发现只收集了川,粤,本帮菜,没有湘菜书籍可以翻阅。现在觉得闽菜 湘菜也非常需要学习。这次从一个野生厨子和这半年吃湘菜的角度记下浅薄感受。川菜和湘菜给大众的印象通常是重油重辣,那就一起来对比下。经过发展宣传,大家已了解到川菜有百菜百味,重口味的川菜不过是川菜三大派系中下河帮和小河帮的分支而已;说到湘菜,现在湘菜店和川菜以前一样同质化严重,为何?因为都放大量小米辣刺激味蕾,导致每个菜口味都一样:辣(辣椒品种改变是近十年食材改变的变化,所以那些用小米辣的湘菜馆辣度也成倍增长)而湘椒打破了这局面,干净现代的环境吸引年轻人,运用不同本地湖南辣椒带给菜肴不同味道,而非用小米辣或小米椒做的剁辣椒炒一切。菜系由于烹饪手法不同出品各有标准,例如:川菜的灵魂在于郫县豆瓣酱/红油/花椒;而湘菜灵魂在用鸡肠子辣椒或本地青红椒发酵的剁辣椒/发酵黄贡椒/豆豉。
关于炒菜,四川的炒菜常用湿芡,菜品装盘后流落一圈适量颜色清亮的油,表明芡汁合适;湘菜的小炒类不上浆不勾芡(现在可能有所改变会也上浆),同样炒牛肉,后者吃起来就是会偏瘦偏碎一些。
-
湖南的白丝瓜真的和外地的不可同日而语,水灵灵甜度饱满 不易发黑。其他地方的丝瓜除了脆嫩,甚至还有些土味。湘椒的丝瓜自然也是从湖南空运而来,费时费成本但能吃到那一口清甜。
「关于食材切的很碎」
看到各种小炒菜一定要点,不是故意要把食材切到那么小让人找不到,而这就是传统湘菜做法,特别爱酸萝卜肥肠丝,酸萝卜炒鸡( 本来切的很小,现在改大了),紫苏爆炒甲鱼,芹菜炒猪耳朵,小炒猪脚皮。
紫苏油爆湖虾
蹦蹦跳跳的小河虾,韭菜紫苏提出鲜味,一口接一口非常下酒。
黄喉最考验时间火候,争分夺秒的就得从沸水取出,保持脆嫩爽滑。另外特别之处在于加了少许木姜子油,这一点区别让它与其他湘菜店口味拉出区别。店里有一道带汤汁拆骨肉焖荷包蛋,应该是为数不多不辣的菜之一,但我更爱这道干炒。看这个猪肝表面,就能看出和其他地区处理食材太不一样,本帮或川菜的猪肝是需要上浆保持水分,而湘菜的爆炒猪肝,直接拉油生炒,吸收香辣。不主动吃猪肝的人都接连不断夹取。白葱牛肝菌也是野生牛肝菌,脆爽鲜嫩,平常的紫苏炒甲鱼已经欢欣鼓舞的好吃,这次去了紫苏加了山菌,酱香也更浓,吃的我怔了又怔,拍着肚子说不出话。这个肉和普通猪肉比香味更浓,青头菌的清新伴随油脂,如何能停止筷子。汪曾祺在书中曾赞誉道 “虽是菌子,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油浸白鱼鳖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胗肝香味,且杂有松毛清香气味”。你说它奇不奇,松茸和干巴菌本各自都味道极狂,但在干巴菌的奇香压制下,松茸只能屈于提供口感。有季节限制,又极费功夫,一边想着中国本土好的食材应该像法国黑松露一样,发扬出来,一边撑着给还自己加了第二碗饭,虽说年纪回不去18岁,但这胃口还回得去。虎掌菌也是野生菌,样貌丑陋黝黑,但除了松茸,干巴菌,见手青外这些外,有着自己独特风味的另一种菌。分为黑与黄品种,黑与黄虎掌都吃了,黄虎掌肉质更细,更偏向后者。很少在餐厅吃鹅肉,这里配的鹅才撑得起虎掌菌不收敛的鲜味。红杆杆白心心,见手青分红葱和白葱,作为最毒的红葱牛肝菌,该说不说菌味最浓 ,口感肥厚,比一般见手青更胜一筹。偷偷盯着时间,好,从下单到上菜超过20分钟,放心了。有烟火气固然吸引人,但上了台面的“精致”湘菜才更有影响力,这里的精致不是摆盘/分量/加贵价食材,而是在出品的把控,更精确和健康的调整,才能扭转外人对湘菜的油盐辣重等刻板印象,的确已改变了我的印象
餐厅:湘椒
不含酒人均150
可自带酒,需开1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