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我大北京还有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

2016-10-20 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都说北京人会享受生活,会玩儿,这天子脚下的人们,多少都比较讲究的。北京人称玩具为“玩意儿”,其含义是指玩具、小摆设或有趣味的事物。它不仅供儿童玩耍,而且可供成人玩赏。


北京是历代故都,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历史条件使它在民间玩意儿方面也位居全国之首,既丰富多彩,又古朴典雅而妙趣横生。


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见识一下老北京地道的小玩意儿吧!


补花



北京补花,亦称“贴补”,北京名产。大体继承了传统刺绣“堆绫”、“贴绢”等技法。远在南北朝时期,就有绢绫贴补花卉的民间手工艺品。



北京补花以棉、麻、化纤、玻璃纱、生丝等为面料,用不同颜色的凤尾纱,分别剪切成各种形状的花瓣、花叶,经精心粘贴,然后采用不同针法进行缝缀刺绣而成。


一件补花制品通常要经过主、次30道工序才能最后完成。主要产品有台布、床上用品、餐垫、靠垫、围裙、袋类等。



北京补花植根于传统文化,流传千年的堆绫子就是补花工艺之祖。堆绫子是刺绣的一种变体。


它以贴绫代绣,用薄绫或软缎作厚料,按纸样剪出各种绫花,挽上边,再把一个个散瓣队萃成各具情态的花朵,贴在绫底上,用栖针工艺以丝线缝缀成具有层次感的图案,并用笔涂上染料,施以晕色的工艺。


堆绫子的图案简练而丰满,装饰性强,这就是使它能从刺绣工艺脱颖而出,与刺绣相媲美的特征。


北京补花颜色有深浅变化,制成的花朵色调和谐,自然层次清晰,富于立体感。把它贴在布底 上,如浮雕般微微突起,给人一种丰富的艺术感受。


面人


天津的泥人张,北京的面人郎。过去,老北京逢年过节家里拿面捏个兔爷、捏个小耗子之类的,为的是哄孩子开心。


如今面人已不仅仅是孩子们的玩具,更成为人们观赏和把玩的工艺品。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裙,顷刻之间,各种各要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北京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京绣


“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为鼎盛时期。


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京绣属手工刺绣,所以在今天机绣发达的时候,为区别于机绣又名“手绣”。


京绣在解放后,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其选料精当贵重,针工巧妙得体,色彩绚丽豪华,格调高雅。



京绣以蚕丝绒线、高级棉缎为原料,经过刺绣艺人精心绣制出各种图案。绣品精美雅洁,绣件平齐光亮,针法启合匀顺。其中平金、打籽绣是京绣特点。


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


京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曾和现在“四大名绣”中的“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可见其当时的辉煌。现在人们只知“苏、粤、湘、蜀”而不知有“京”。

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用不正经的方式干一件靠谱的事儿。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