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章速递|One Health Advances创刊号首期文章正式发表上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One Health Advances Author OHAD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3年3月3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英文开放获取期刊One Health Advances (e-ISSN: 2731-9970)创刊号正式登录全球学术出版机构Springer-Nature在线平台。首期共上线11篇文章,包括1篇Editorial、2篇Review和8篇Article。以下是首期文章【全文速览】和【编辑荐语】,欢迎广大读者点击文末链接查看原文。


1

全新期刊“One Health Advances”:传递全球健康最新进展

Introducing One Health Advances: a new journal connecting the dots for global health

#社论

全文速览


One Health Advances两位主编介绍了期刊创办的初衷、目的、愿景以及第一期发表的10篇文章,具体内容请参见下方文章简介。在此特别感谢首期文章所有的作者、评审专家以及创刊团队成员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和全情付出!期待国内外同行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加入,聚力打造One Health Advances平台,共同推动全球健康的前进和发展!

通讯作者

沈建忠

Stefan Schwarz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柏林自由大学教授

德国科学院院士

原文链接


Shen, J., Schwarz, S. Introducing One Health Advances: a new journal connecting the dots for global health. One Health Adv. 1, 1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11-1


2

被忽视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和耐药菌:One Health视角下的弯曲菌

Zoonotic and antibiotic‑resistant Campylobacter: a view through the One Health lens

#综述;弯曲菌、细菌耐药性、动物传染病、One Health、病原体传播

全文速览


(1) 弯曲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致病菌,能在自然界广泛传播,食品动物和伴侣动物是弯曲菌重要的储库;(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是耐药弯曲菌产生与流行的重要原因,即使不存在药物选择压力,氟喹诺酮类耐药弯曲菌也能在多种动物中持续存在,这可能与耐药弯曲菌的高适应性有关;(3) 同一个生态系统(例如动物肠道和环境)中,弯曲菌可与其他微生物(包括革兰阳性菌)通过水平传播进行耐药基因的传递;(4) 多重耐药弯曲菌可在人和伴侣动物间相互传播;(5) 反刍动物源弯曲菌可通过未消毒的牛奶、直接接触带菌动物或被污染的环境传播给人。

编辑荐语


弯曲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病原菌。由于其耐药性形势不断恶化,特别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不断上升,WHO和美国CDC已将其列为“高威胁”的重要病原体。因此,应对耐药弯曲菌的广泛流行无疑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来自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One Health视角下,对弯曲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跨物种传播进行综述,通过实际研究案例阐明了耐药弯曲菌对公共卫生的危害,并对弯曲菌耐药性跨物种传播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展望。

通讯作者

张启敬

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

美国科学院院士

原文链接


Zhang, Q., Beyi, A.F. & Yin, Y. Zoonotic and antibiotic-resistant Campylobacter: a view through the One Health lens. One Health Adv. 1, 4 (2023). https://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3-1


3

CHINET权威发布:5年百万余中国临床菌株耐药现状和发展趋势(2018—2022年)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clinical isolates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HINET from 2018 to 2022

#研究论文;CHINET、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

全文速览


本研究分析了2018—2022年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收集监测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重要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征,评估了耐药性现状和发展趋势。(1) 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阴性菌占比(69.0%~71.8%)高于革兰阳性菌(28.2%~31.0%);(2) 2018年—2022年,五类重要病原菌的耐药率整体呈下降趋势;(3)病原菌多重耐药率相对稳定;(4) 相较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更为严峻,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上升;(5)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持续下降(2005年,69.0%;2022年,30.5%);(6) 我国临床源细菌耐药情况仍然严峻,应加强耐药性监测,特别是重要病原菌对新型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此外,应整合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分析,减少临床中抗菌药物使用负担。

编辑荐语


自2004年9月开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联合国内已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多年的8所医院,共同组建“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 CHINET)”。目前,监测网参与单位扩展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的71家成员单位。CHINET持续发布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为临床医生用药、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本文首次总结发布了2015—2022年间收集监测的5种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耐药性变化趋势,将为了解我国细菌耐药性变化情况提供支持。

通讯作者

胡付品

郭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副研究员

原文链接


Yang, W., Ding, L., Han, R. et al.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clinical isolates in China: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HINET from 2018 to 2022. One Health Adv. 1, 8 (2023).  https://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9-9


4

8年3万余份监测数据:我国腹泻病例沙门菌分离株耐药特征及趋势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rofiles of Salmonella isolates from human diarrhea cases in China: an eight-year surveillance study

#研究论文;沙门菌、抗生素耐药性、血清型、耐药趋势

全文速览


(1) 对2014—2021年全国散发性腹泻病例中分离的36 822株沙门菌完成15种重要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2) 药敏结果显示,87.2%的菌株对至少1种抗生素耐药,66.5%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分离株对氨苄西林(73.4%)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98.73%)最敏感;(3) 共监测到466种血清型沙门菌,其中排名前五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二相不凝鼠伤寒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4) 线性回归模型的趋势分析显示,8年间分离株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庆大霉素、萘啶酸、环丙沙星和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血清型菌株耐药率和耐药谱差别较大。

编辑荐语


为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5个部门联合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其中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是收集、汇总和分析我国食源性疾病信息,主动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早预防、早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耐药病原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2014年起,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监测纳入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并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TraNet)” 收集耐药数据,本文首次总结发布了2014—2021年间中国散发腹泻病例中36 822株沙门菌的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了8年间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和变化趋势,将为临床治疗沙门菌感染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通讯作者

郭云昌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二室

主任

原文链接


Li, W., Han, H., Liu, J. et 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profiles of Salmonella isolates from human diarrhea cases in China: an eight-year surveilance study. One Health Adv. 1, 2 (2023).https://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1-3


5

我国建成首个宠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CARPet)并发布4年监测数据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network for pets (CARPet), 2018 to 2021

#研究论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伴侣动物、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全文速览


(1) 2018—2021年,研究者从全国25个省份分离得到4 541株犬、猫源临床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8.5%)与假中间葡萄球菌(17.8%)占比最高;(2) 检测了宠物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表型,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较高(29.3%~56.7%),不动杆菌属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率最高(66.3%),假单胞菌属对多黏菌素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最高(91.7%,88.3%);(3)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也高于粪肠球菌。除多西环素(78.2%)和阿奇霉素(68.8%),链球菌属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4) 综上所述,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伴侣动物中普遍存在,加强对宠物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迫在眉睫

编辑荐语


为遏制微生物耐药,全球多个国家或组织建立了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我国已建设有“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和“中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主要监测人群和食品动物中耐药病原菌,在耐药性防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伴侣动物与人接触紧密,针对其病原菌耐药特征的监测数据较少,中国宠物源细菌耐药监测网(CARPet)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本文总结分析了2018—2021年间CARPet监测的宠物源病原菌耐药性情况,这是首次对中国宠物源病原菌耐药特征较为全面的报道。加强对宠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力度,CARPet有望成为指导宠物医疗和公共卫生合理用药的关键平台。

通讯作者

汪洋

夏兆飞

沈建忠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原文链接


Ma, S., Chen, S., Lyu, Y. et al.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network for pets (CARPet), 2018 to 2021. One Health Adv.1, 7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8-w


6

水貂会成为流感大流行的中间宿主吗?

Mink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A viruses: an ignored intermediate host?

#综述;水貂、流感、流行病、公共卫生安全

全文速览


(1) 自1984年至今,从GISAID共获得47株从水貂分离的流感病毒毒株序列,不同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从水貂中的检出率在过去10年不断上升;(2) 分离自水貂中的流感病毒都与来自家禽、野鸟、猪和人类的流行毒株存在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其中多个毒株获得了哺乳动物的适应性突变;(3) 血清学分析揭示,中国水貂高度暴露于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4) 提出了阻断跨种传播的措施,应定期对水貂养殖场中的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同时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编辑荐语


甲型流感病毒易感染包括鸟类、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在内的多种宿主。目前为止,大多数感染病毒的哺乳动物都是以受感染的鸟类为食的野生掠食者或食腐动物,这些动物通常很少直接接触人类或远距离传播病毒,而水貂养殖场为流感病毒适应哺乳动物进而感染人类创造了理想的条件。SARS-CoV-2从水貂向人类的传播提醒我们,水貂有潜力成为一些新出现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或储存宿主。鉴于水貂对不同甲型流感病毒的高度易感性,动物流感病毒流行区域的水貂有可能成为产生新型毒株的“混合器”。因此,水貂在流感大流行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2023年1月24日,Nature和Science杂志同时报道了在水貂养殖场里暴发流行禽流感的疫情,引起全球公共卫生邻域高度重视。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水貂感染重要病原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过去10年水貂中甲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对我国水貂群体感染流感病毒的血清学调查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一些水貂分离毒株已经获得了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作者认为应加强水貂中流感病毒的监测,并对水貂养殖业的生物安全防控提出重要建议。

通讯作者

秦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原文链接


Mok, C.K.P., Qin, K. Mink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A viruses: an ignored intermediate host?. One Health Adv. 1, 5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4-0


7

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靶细胞内增殖的新策略

A novel strategy to attenuat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by inhibiting viral replication in the target 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s via hematopoietic-specific miR-142

#研究论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力致弱、miR-142

全文速览


(1) 为在不影响免疫原性的基础上快速致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者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将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miR-142的靶标序列插入高致病性毒株JXwn06的nsp2高变区中,以通过特异性microRNA限制其在靶细胞中复制;(2) 检测了嵌合病毒及亲本病毒在靶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以及对仔猪的致病性;(3) 结果表明,嵌合病毒在MARC-145细胞中增殖能力不变,但在高表达miR-142的靶细胞中复制增殖受限,滴度显著低于亲本病毒,且在早期感染过程中对仔猪的致病性显著减弱,该研究为致弱活疫苗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编辑荐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病原。非靶细胞连续传代致弱是其开发活疫苗的主要方式,理想的疫苗候选株应能够“轻微”感染宿主细胞并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但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受到限制,同时能够在细胞培养体系中高效增殖以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非常巧妙的利用靶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的miR-142来限制改造病毒的复制增殖,减少病毒对仔猪的致病性,同时并不影响其在培养体系中的增殖滴度,该方法为活疫苗快速致弱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通讯作者

周磊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原文链接


Tan, S., Wu, W., Ge, X. et al. A novel strategy to attenuate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by inhibiting viral replication in the target 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s via hematopoietic-specific miR-142. One Health Adv. 1, 3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2-2


8

食品中扑草净灵监测新方法

Fluorescence strip 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prometryn in foods

#研究论文;荧光试纸条、单克隆抗体、扑草净、试纸条检测

全文速览


(1)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灵敏、快速、简单的横向流动免疫层析法用于检测马铃薯和芹菜中的扑草净;(2) 设计了扑草净半抗原,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制备了抗扑草净单克隆抗体,以此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50%抑制浓度(IC50)为0.6 ng·mL−1;(3) 建立了横向流动免疫层析法,消线值为50 ng·mL−1。在马铃薯和芹菜中进行添加回收试验,试纸条回收率为99.3%~104.3%;(4) 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横向流动免疫层析法适用于实际样本中扑草净的检测。

编辑荐语


扑草净是一种选择性三嗪类吸收型除草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来抑制作物出苗前和出苗后阔叶杂草和草坪杂草的生长,从而达到除草目的。扑草净价格低廉、应用广泛,随着其在农业产业的应用,扑草净农药残留现象日趋严重。目前,市场上针对扑草净残留检测的方法较少。因此,开发一种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用于扑草净残留检测和分析尤为重要。

通讯作者

胥传来

Steven Suryoprabowo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博士后

原文链接


Gu, W., Suryoprabowo, S., Guo, L. et al. Fluorescence strip sensor for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prometryn in foods. One Health Adv.1, 10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5-z


9

动物源食品中草氨酰肼残留监测新方法

Hapten design to prepar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establishment of immunoassay for direct screening of oxamichydrazide in chicken, the metabolite of nifuraldezone

#研究论文;硝呋地腙、代谢物、半抗原设计、单克隆抗体、icELISA、直接检测

全文速览


(1) 本研究首次设计合成了硝呋地腙代谢产物草氨酰肼(OXZ)半抗原;(2) 采用计算化学方法验证OXZ半抗原设计合理性,并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制备出了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icELISA)无需复杂繁琐的衍生化步骤,可直接测定鸡肉样品中的OXZ;(3) 所开发的icELISA对OXZ的IC50值为0.66 ng·mL−1,鸡肉中检测限为0.11 µg·kg−1,平均回收率为80.4%~91.3%,变异系数小于9.0%。本研究为动物源食品中硝呋地腙代谢产物OXZ残留提供了快速、准确和灵敏的筛选技术。

编辑荐语


硝基呋喃类药物曾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以及促进生长。但由于其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中国、欧盟和美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禁止其在食品动物中使用。最近,欧盟将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的行动参考点(RPA)从1.0 µg·kg−1降低至0.5 µg·kg−1。硝呋地腙是一种重要的硝基呋喃类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迅速,但其代谢产物OXZ可在动物组织中持续、稳定存在,目前尚未有报道硝呋地腙及其代谢物的免疫分析方法。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简便、快速、高效的OXZ筛选方法成为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的迫切需求。

通讯作者

Sergei A. Eremin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教授

原文链接


Mari, G.M., Wu, W., Talpur, A. et al. Hapten design to prepare monoclonal antibodies and establishment of immunoassay for direct screening of oxamichydrazide in chicken, the metabolite of nifuraldezone. One Health Adv.1, 6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6-y


10

你的牙周病有可能来自它:咽喉卟啉单胞菌在犬、犬主和兽医间的传播

Porphyromonas gulae infection in canines, pet owners and veterinarians in China: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研究论文;咽喉卟啉单胞菌、犬牙周病、细菌传播、公共卫生、风险因素分析

全文速览


(1) 本研究检测了2019—2021年间中国北京地区101只家养犬的龈沟液(GCF)样本,咽喉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ulae, P. gulae)的检出率为92.1%(93/101),分离率为31.5%(29/92);(2) 在上述家养犬的103名犬主GCF样本中,P. gulae检出率为24.3%(25/103)。将犬主年龄、性别、与犬接触程度、吸烟、饮酒等8个自变量因素经Logistic 回归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结合检测结果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犬主被P. gulae定植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与犬的亲密接触、吸烟;(3) 在60名临床兽医师GCF样本中,P. gulae检出率为43.3%(26/60),其中牙科兽医师GCF样本中该菌的检出率最高,达52.0%(13/25)。设置兽医师是否参与超声洁牙术、参与频率、工作年限、是否饲养宠物等9个变量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同(2),结果提示兽医师被该细菌定植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参与超声洁牙术;(4) 犬超声洁牙过程中的环境气溶胶样本可检出卟啉单胞菌属细菌,提示该类细菌能从犬的口腔中通过超声洁牙形成气溶胶扩散至环境中,本途径或为兽医师口腔被该菌定植的主要风险途径。

编辑荐语


伴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伴侣动物与人类之间是否会存在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本文以宠物源性牙周致病菌——咽喉卟啉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菌在犬、犬主、兽医等不同宿主间的定植情况和传播风险,是国内首个关注该病原菌的研究。咽喉卟啉单胞菌可以粘附和侵袭人口腔上皮细胞,探究宠物源咽喉卟啉单胞菌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有助于提升宠物主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宠物医院牙科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建设。

通讯作者

金艺鹏

林珈好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原文链接


Bai, Y., Song, P., Shen, Z. et al. Porphyromonas gulae infection in canines, pet owners and veterinarians in China: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One Health Adv.1, 9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07-x


11

狼来了?犬利什曼病在北京山区的复现

Re-emergence of canine Leishmania infantum infection in mountain areas of Beijing

#研究论文;利什曼病、黑热病、宠物犬、复现、流行病学

全文速览


(1) 利什曼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近3年我国黑热病(人利什曼病)的时空聚集区已从西北转移至中部地区;(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已超过60年未曾出现黑热病和犬利什曼病;(3) 本研究筛查了2021—2022年北京14区4 420只家养犬的血液样本,犬利什曼原虫的感染率为1.22%,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山区犬感染率高达4.68%;(4) 经鉴定,北京犬源虫株均为婴儿利什曼原虫,基于MLST系统发育树,发现北京犬源虫株与中国西部山地型虫株有较高的同源性,推测北京虫株可能由野生动物经秦岭传入太行山脉及周边省市;(5) 犬是黑热病的重要保虫宿主,加强对北京犬利什曼病的监测迫在眉睫。

编辑荐语


利什曼病是一种全球性人兽共患病,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目前,全球每年新发感染人数超过40万。黑热病曾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北,建国后经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已在大多数省市消灭。近5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复现黑热病,主要聚集于太行山脉周边,如山西阳泉、河北石家庄和北京等。本文报道了犬利什曼病在北京的复现及其流行特点,为犬利什曼病的防控和溯源提供了数据支持。此外,本文作者团队率先研发了犬利什曼病快速诊断试剂盒,与动物疫控中心和动物医院开展合作,共同遏制犬利什曼病和黑热病的流行。

通讯作者


Herman W. Barkema

夏兆飞

金艺鹏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原文链接


Liu, G., Wu, Y., Wang, L. et al. Re-emergence of canine Leishmania infantum infection in mountain areas of Beijing. One Health Adv. 1, 11 (2023). http://doi.org/10.1186/s44280-023-00010-2

END

One Health Advances简介


文字:OHAD编辑部

供图:孙城涛、杨璐

排版:岑佳诺

校对:汪洋、王战辉、周磊、林珈好、孟迪、孙城涛

责编:宋艳茹




BMC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机构。作为开放获取出版先锋,BMC不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期刊,包括BMC Biology 、BMC Medicine等涵盖范围较广的期刊,以及Malaria Journal、MicrobiomeBMC系列期刊等专门刊物。BMC以“科研永不止步”为信条,致力于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作者群体的需要,确保所发表论文的完整性,并积极推广开放研究。

第一步:点击文章顶端“BMC科研永不止步”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点个“在看”,下次更新不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