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起源:万物大历史》,[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著,孙岳译,中信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本“大历史”作品。“大历史”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创会主席大卫·克里斯蒂安融通各个学科的知识,讲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138亿年的历史。本书聚焦于若干重要事物的“起源”,提炼出万物大历史的8个节点: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生命出现、智人问世、迈入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在学校里,科学和历史是分开教授的;而本书贯通科学(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等等)和历史进行讲述。当历史覆盖如此长的时段,将使我们看待万物及自身的眼光都发生巨变:重要的东西不再重要,原来被忽视的事物将抓住我们的思绪。相比作者前作《时间地图》,本书篇幅相对短小,叙述更为明晰,欲了解“大历史”为何物的读者由此进入再好不过了。
《大树小虫》,池莉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55.00元
两个家族、三代人、长达大半世纪历经中国社会时代变迁,他们的命运随时代洪流而行,也不乏父辈的干预和个性化选择,在不同年代有着宿命般的暗合,亦有莫大的差异……已有十年未推出长篇小说的作家池莉在这部长篇新作中一方面延续了自己对于市井人情、饮食男女的细腻描摹以及对于武汉这座城市带有地域色彩的书写,另一方面,新作从时间跨度到人物设置再到叙事方式等方面皆有不同以往之处,算是某种程度上颇有勇气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三代人出生成长在不同年代,在作者的精心塑造下,他们的言行与处事无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个体命运与时代激荡下诸多社会事件的交织则为这部作品平添几分家长里短之外更具格局的现实主义色彩。
《天国之痒》,李洁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78.00元
近年来醉心于明清历史研究且每每另辟蹊径、新意迭出的评论家、学者李洁非在这部关于太平天国的新作中将这一历史事件放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加以观照,力求抱持客观视角,不预设立场,尽可能避免代入倾向。全书的写作建立在作者目力所及的国内外太平天国研究的众多成果上,对大量当时的上谕、奏折、情报及随后的多部回忆录、亲历记等资料文献进行充分梳理,秉持“历史应如镜,勿使惹尘埃”的原则,分为“本末”“场景”“观念和制度”“困局演进”“余音遗绪”“人物榷论”六卷,全景式、多层次地接近历史本原、透视太平天国的兴衰,进而揭示太平天国对中国历史“千年变局”特别是对近代中国诸多承前启后的影响。
《西方博物学文化》,刘华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128.00元
近年来,博物学在学术、社会、出版等层面都颇为兴盛,令人欣喜。不过,何为博物学?为什么要提倡博物学?博物学对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对这些问题,人们大多还不甚了了。作为当代博物学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刘华杰教授不但做了许多具体的(一阶的)博物学工作,而且重视对博物学进行理论、史学等层面的(二阶的)研究。他主编的这本书汇集20位学者的力量,较为系统地梳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重点在于对西方历史上若干有典型意义的博物学家——包括塞奥弗拉斯特、约翰·雷、林奈、伍德、利奥波德、卡森等——的研究,以此串起了一部博物学文化史,其中很多研究均属填补空白。同时,书中对博物学与科学的关系、博物学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等问题也有深入思考,颇多新颖见解。
《犇向绿心》,汤素兰著,天天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30.00元
大雨过后,男孩田犇家出现了一串神秘脚印,奇异的事情接踵而来。阳台长满青草,卧室里芦笙长成竹林,桌上的骨雕黄牛居然活了过来……原来,骨雕黄牛的复活,是为了解救云岭中被野草束缚的土地,其中,蕴含着单向流动后,大批“空心村”出现,乡土文化凋零,而附着于乡土文明之上的耕种方式消逝这一现实;脚板丘降落在小学,蕴含着城市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束缚中,孩子对自然和土地的渴望和呼唤这一现实和理想;其中,也投射了作家对理想的教育状态的表达。《犇向绿心》探索着童话的文体突破和发展可能,巧妙地融合了童话和儿童小说写作的特征,童话的想象隐喻与现实的生活逻辑无缝贴合,以扎实的生活细节,赋予童话以宽广的生活视野与丰厚的经验参照。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美]斯文·贝克特著,徐轶杰、杨燕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118.00元
这是一本全球史著作,也是一本有重大理论创新的著作。一种不起眼的锦葵科植物,串起了五大洲,也串起了资本主义从萌芽以至席卷全球的历史。作者创造了“战争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指出,从近代早期,欧洲一些强国就依托其强大武力,帮助其资本家垄断棉花的生产和销售,“棉花帝国”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是建立在武力、奴隶制的基础之上的。本书还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一开始,本质上就是全球化的。可以说,在资本主义史和全球化历史两个方面,本书都更新了我们的认识。
《重写晚明史:内忧与外患》,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19年4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樊树志先生五卷本“重写晚明史”系列的第四卷,分为崇祯帝清查阉党、辽东外患日蹙、朝廷高层政治混乱、民众造反烽火连天四个方面,叙写了崇祯朝前半期的历史演变。樊树志先生曾有《崇祯传》《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等著作,均备受好评,本卷叙写同一时段,轻车熟路,精益求精,堪称对这段历史臻于完善的叙述。
《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周思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48.00元
在坊间与元朝有关的历史著述中,这本书的视角显得颇为独特——元朝征伐日本小史。以这样的视角回望元史,势必对相关史料文献的立场与史观也要有更为多面、客观的要求,为此,本书作者、青年历史学者周思成查阅中、日、英资料,从多个角度透视、叙述当时的东亚军事、政治关系,讲述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侧面,也借此揭示出历史的必然。
《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杨念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49.80元
本书在梳理和反思既往五四研究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五四运动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作了新的思考。作者认为,五四除了是一场“政治事件”和一种“个人自由觉醒”外,其掀起的社会变革风潮也不容忽视。作者把五四放在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相对长的时段内进行考察,分析了其时各种主义的兴衰演变、五四青年在时势变迁中的反应和抉择、“社会”观念及“社会改造”诸种实践的兴起,对于我们思考五四乃至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演变均有启发。
《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有的历史》,徐国琦著,尤卫群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78.00元
徐国琦教授选取近代中国第一位派驻欧美的官方使节蒲安臣、清政府派遣留美幼童、美国(哈佛大学)聘请第一位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戈鲲化、袁世凯的美国顾问古德诺、哲学家杜威来华,以及中美体育交流六个案例,展现了中美之间民间、个人、非政府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纷繁复杂的交流历史。这是作者继《中国与大战》《一战中的华工》之后,在中西关系史研究领域的又一部力作。
《戊戌谈往录》,陆建德著,北京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58.00元
这本文集收入作者的十余篇文章,主体是对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人物的研究。关于保路运动,作者的看法颇不同于传统叙事,他认为“运动“的真相是,地方绅商私吞民众资金,并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抗中央。“研究中国近代史,必须引入国家和国家利益的观念”,作者以此原则评析近代史事,颇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当然,这些见解未必是人人所能同意的。
《中国铜器综述》,陈梦家著,王睿等译,中华书局2019年4月第一版,158.00元
1944年至1947年,陈梦家先生在美完成英文稿本《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和《中国铜器综述》的写作。前者隐去著者姓名后,于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以《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为书名出版,后者则长久以来不为人所知。这是本书湮没七十二年后首次面世。出版时间的延宕使得本书未能在青铜器研究史上充分实现其价值,但并不会完全遮蔽这项学术工作的夺目光彩。
《五更盘道》,漆永祥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3月第一版,39.00元
某种意义上,这些年“盛行不衰”的鸡汤类读物令“励志”一词日渐异化,而学者漆永祥的这本回忆性散文集显然极富“励志”意味,当然这里所说的“励志”是其本义。书中用最多笔墨忆及作者在中国西北小山村故乡的成长经历与见闻,也写到他走出大山、奔赴求学成才之路、成为北大教授的点滴往事,语言平实、细节生动,是个人的成长书写,也是“乡土写真和另类心史”(北大学者吴晓东语)。
《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手术在中国》,文华著,刘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49.80元
依据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开展的田野调查,作者完成的这部民族志作品呈现了整形美容手术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探讨了市场、国家和全球化如何塑造了中国女性对美丽外表的认知和追求美的实践。选择整形美容手术是女性对男性凝视的屈服还是自我赋权?女性是受害者吗?西方以及日韩女性美的形象经大众传播,如何塑造了中国新的审美标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揭示了现象背后深刻的社会文化意涵。
《航海家的笔记本》,[英]休斯·刘易斯-琼斯著,木同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160.00元
这是一部洋溢着海洋气息、探险精神和历史感的图文博物书。顾名思义,本书作者、英国探险史学家休•路易斯-琼斯将查阅、搜集到的与本书主题相关的图片、手稿、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取舍,通过15世纪至20世纪期间来自世界各地60位航海者的手记,探究其来龙去脉,涉及多个领域,蕴含丰富而有趣味性的信息,用文字讲述这些图文资料背后的故事,拼贴出一幅人类探寻未知世界、“征服”海洋、经济文化传播的历史长卷。
《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超越文本的书》,[英]大卫·皮尔森著,恺蒂译,译林出版社2019年2月第一版,128.00元
“这本书的一个目的是要让人们认识到书籍不仅是页面上的文字,它们还曾经被拥有、被阅读、被收藏、被代代相传,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历史。一本书的实体形式、文字内容、个性历史等各方面,共同组成了这本书的整体。”虽然文本肯定是书籍的核心价值所在,但作者提醒我们,装帧、设计、阅读史、收藏史同样赋予书籍以重要价值。本书配图和设计都非常精美,读之令人不忍释手,本身就可说是一本作者理想中的“超越文本的书”。
《与皮沃父女左岸读书》,[法]贝尔纳·皮沃、[法]塞西尔·皮沃著,肖林译,海天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本饶有趣味的、个人阅读经验与广义读书心得相结合的著作,作者是来自法国的书评人贝尔纳•皮沃与他的女儿。身为龚古尔奖评委会主席、法国《读书》杂志前主编以及法国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报纸读书专栏作家,贝尔纳•皮沃对于阅读这件事自然有着丰富的理解和不少经验,他和从事编辑、写作工作的女儿从两代人的角度,分别在文章中写到了事关阅读的方方面面话题,这些表达轻松而不乏经验之谈,穿过时空阻隔,同样会给中国读者以启发。
《最后死亡的是心脏》,[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邹殳葳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2月第一版,58.00元
《使女的故事》随着改编播出的美剧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畅销书,不过其想象力、对人性幽暗之处的发掘以及带些荒诞色彩的未来感等等特质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写作中并非孤例,起码在她的长篇近作《最后死亡的是心脏》中,这些特质仍旧有所体现。身处经济危机不得不住在车里的夫妇,心怀无奈加入的莫名项目,随之而来超乎二人想象的变化……这是一部有着强烈隐喻色彩和一些科幻元素的作品,情节的展开难免引发读者的某种忧思。
《海的祈祷》,[美]卡勒徳·胡赛尼著,[英]丹·威廉斯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第一版,56.00元
风景宜人的海边,一对背井离乡的父子,父亲向儿子讲述他们昔日在故乡(叙利亚城市霍姆斯)的难忘时光。这是一部反映当今世界“难民”现状的绘本,文字部分由《追风筝的人》作者胡赛尼执笔,寥寥数语,伤感而诗意,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插画师丹•威廉斯的精彩插画,水彩画的质感、所画人物和景物浓厚的地域色彩与文字是很好的呼应。
《焰火》,李东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9年4月第一版,28.00元
一个上天宠儿一样的女孩儿哈娜,转学来到14岁的艾米的生活中,她是如此美好、夺目,而女孩艾米正遭遇人生中一连串的打击,哥哥车祸生死未卜、父母离家……一种强烈的火焰在燃烧着艾米,哈娜成了14岁的她眼中不可接受的存在。《焰火》完成了对成长小说主题拓展和叙事可能的突破,展现的不仅仅是少女的迷惘和成长,更是命运无常所带来的悲怆感,美好被毁灭所带来的悲剧感,和人面对命运时可以保持的高贵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