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存是存在的本质!存在的本质不是互不相容、你死我活的无情斗争!

曾一的诗房菜 云溪伴石居
2024-09-06





共存是存在的本质
  一一读老子《道德经》的一点感想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
             一一博尔赫斯


文/曾 一

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中黑过中国,他说:“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的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人还没有摆脱原始、自然的愚昧状态。一切属于精神性的东西,都离中国人很远。”

我认为,黑格尔尽管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集大成的伟大哲学家,但他黑中国远没有被精神之光照耀的观点,显而易见是一个不实之论,一个偏见。

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中国的评价不可能只是寥寥数语的污蔑和诋毁。在他的描述中,中国是一片还没有被人类精神之光照亮的地方,在那里,理性与自由的太阳还没有升起,作为个体的人还处在最原始的愚昧状态。中国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在宗族长者面前一味地顺从,在官府衙门面前更是逆来顺受。中国的历史只是王朝覆灭的不断重复,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中国没有真正的历史。"

这种含混的观点,将历史现象与精神性的现象混为一谈了。黑格尔所言"精神之光",主要是指理性的自由的思想光芒,特别是可以上升到抽象思维高度的哲学思想,因为,只有哲学因其抽象才反过来成为普照世界之光,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絶对理念(按黑格尔对真理的系统性概念)。而按照这个抽象的标准,或者说按照"普照之光"的哲学标准,在我国历史的天空上并不缺少闪耀着精神光亮的星座,其中最耀眼最伟大的哲人非以五千言传世的老子莫属。



众所周知,"道"是老子《道德经》中最

重要最基本的一个哲学范畴,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五千文中有一句话是全书的核心,统领全书的纲领,贯串全书的一个基本哲学原理,这句话写在该书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通篇所讲不外乎道的体和用,形而上之大道,与形而下之小器,而在以上这句话里,老子才仿佛将读者从"玄之又玄"领入了"众妙之门",得以一窥其"道可道,非常道"之堂奥。依我之浅见,我认为"反者道之动"这区区5个字正是老子道论哲学的本体性纲领,纲举目张,抓住这个纲,道体的所有表现及器用都可以顺道成理、顺理成章地达成合乎逻辑的理解。

那么,请问该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动"?

我记得,十二年前在今天诗歌论坛上曾与一个著名诗人发生争论,其中涉及到对"反者道之动"的不同理解。我当时写了一文题为《批评柏桦先生的妙(谬)论》,发在今天茶室,现摘出相关部分以蓝色标示如下:

他(柏桦)写道:" 好诗歌往往不是利于时代的进步, 而是有利于时代的反动,尤其如诗人总是反社会现代性的, 即反进步",又写道:"那我是反动派, 反者, 道之动"。

先不说好诗歌是否如他所言"是有利于时代的反动",且看他对老子名言的妙(谬)解吧!
按柏桦兄之说,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便是其"反动"有理的来源和论据,亦即"反者,道之动"就是反动。果真如此吗?首先,我认为老子不是讲动不动的问题,而是讲大道,讲道体的运动规律或曰运动规律的道。其次,"反者"'之"反"是指朝相反方向运动之谓,联系"者"字则是说朝相反方向运动的事物是"道之动", 是大道运动规律的表现。诸君若联系天地人万物来观察之,亦莫不遵从此道在运动,如人生从一开始便朝死的方向运动等等。



可见, 老子的哲言所指恰是道的运动和运动的道,而决非柏桦兄误解而诠之的"反动"!至于柏桦兄认为"好的诗歌""是利于时代的反动"以及"诗人总是反进步"的妙语,真是妙"(谬)不可言!我已经懒得去批评它了!

如上所述,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从哲学抽象的高度揭示了天地大道的基本运动规律,即凡存在者皆向着自己相反方向运动的规律。而这一大道运行规律的揭示和阐明,无疑是中国两千多年前出现的伟大哲人老子对人类思想的宝贵贡献,引领人类继续探索前行的普照的精神之光。黑格尔说中国这片土地没有被精神之光照亮,显然并不确切,与我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大精神景象的史实并不相符。

下面让我再来对老子"反者道之动"作一番思考,因为在我看来,老子在两千多年多前发现的天地大道运动的基本规律,其内涵的深度和外延的广度,都远远没有被作为后学的我们所穷尽。

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

以上是"反者道之动"的两个常见的句断形式,先让我来分别来考察一下。"反者道之动",应该是未发明使用标点符号之前的老子原文的形态,即使不断句也是通顺的,只是这个5字短句由"反者一一道之一一动"三部分组成,需要先逐一分析再来综合理解。
"反者",显然不是如上述著名诗人、教授所言是"反动"的意思,而我的理解是老子这里所讲的是"道之动"亦即天地万物之大道运动的规律,这个运动的道怎么可能是"反动"的呢?"反者",不是"反动",应该合乎逻辑地诠释为"反向运动",即事物的发展总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变化,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而保持原来的样子。存在者即"反者",换言之,"反者"即存在者内含着自己反面的此在。然而,此在之为此在,既包含在此又包含着在彼,亦即由此向彼的反向运动,因此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此刻抓在手中而不向反面的彼刻过渡。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反者"之为"道之一一动","反者"并非外在于"道",而恰恰是内在于"道"本体的运动法则:凡存在者无一不向自己的反方向即非存在运动。

再来看"反者道之动"在断句为"反者,道之动"时,是否为读者透露出了更多的信息?值得一问的是:道之动因何在?回答是:反者也。无"反者",无"道之动"以及道之动因。可见,这里的关键问题还是对"反者"这一老子独创的哲学概念作何理解,先说了不是"反动者",也不是外在于道的矛与盾的关系。这里的"反者"既然不是反动而是道体运动的动因,那么在逻辑关联上作为"动因"的反者必须先在地具有自己的动能,因为缺了动能的"反者"不可能成为大道运行的动因。

如是思之,"反者"之为存在者,应是对自己的反对,也许不明究里的读者会发问:誰会自己反对自己呢?但我要说,这里所言的一切与主观性基本无关,从而并不存在主观上是否反对自己的问题,存在的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规定性,这便是所有存在者自身都先验地与之共存着一个"反者",一个反对自己的否定性要素,一个推动着存在者不断地朝着自己相反方向运动的"反者"。老子云:"反者道之动",毋庸置疑,这是老人家极其深刻的在哲学抽象的高度上,揭秘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普遍运动规律,也正是中国这片土地上产生的普照的精神之光。

由上可见,从老子《道德经》中统领全篇的基本原理"反者道之动",完全可以推导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既然凡存在者是包容着自己的"反者"亦即否定性的存在,那么,与"反者"及他者的共存便于存在的过程中构成了存在的本质。换言之,一个连自身内在的"反者"都能包容共存的存在者,一定可以并且应当与天下万物相包容共存。

必须觉知到,作为一个哲学理念的"共存论"(共存是存在的本质),不仅是对主体的人的一种理解要求,而且是它揭示了存在的一个本质规定性,一个客观存在的运动规律,抑或应该说它是从老子博大精深的"反者道之动"中引伸而出的一个应用模式:共存道之用。

至于作为本文论题的"共存是存在的本质",在其普适性上与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是纯然一致的,拿作为存在者的人来说,宏观上大到与宇宙天地万物共存,不同国家、民族、各色人种、不同意识形态共存,与肉眼不见的细菌、病毒共存,小到与身边事物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儿的共存,如此等等。再具体到每一个平凡朴实的个体人,我们不仅一生与自己内在的"反者"(否定性,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共存,而且与人生、世界、宇宙中形形色色的"他者"共存。共存是存在的本质,是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的本质,是黑格尔所说"人类的精神之光"的本质,也是现代文明人世界观的本质。

共存是存在的本质,而存在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你死我活的无情斗争。这,可以视为本文的一个小小的结论,信不信由你。

(注:本文未将"共存是存在的本质"这一论题展开,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序言,希望以后有机会展开来说。谢谢阅读。)

2022.12.21.云溪伴石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云溪伴石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